一种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核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932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核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划定核算区域,获取区域内排污人口总数;S2,选取区域内典型居民楼宇,测定居民生活人均日BOD5产生量;S3,获取污水处理厂旱季的进水BOD5浓度和污水处理量;S4,获取区域内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所有非生活类污水的BOD5浓度和污水量;S5,根据上述S1~S4所获取的数据,计算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我国普遍存在管道结构和功能缺陷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效能核算,具有方法科学、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核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核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的准确核算,对于科学评价我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系统的收集处理效能,指引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城镇污水收集系统尚不完善,虽然大部分污水污染物会通过管道收集输送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但仍无法避免由于管道结构和功能缺陷导致颗粒物、有机污染物等在管道内沉积衰减,甚至随降雨冲刷溢流进入城市河道,引发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尤其是BOD5)持续降低、城市水体雨后返黑返臭等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生活污水污染物收集转输效能的科学核算和评价对于准确识别污水收集系统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其次,工业污废水、施工降水等非生活类污废水的排入不仅影响了排水系统收集处理效能,增加了排水系统的复杂性,也提高了管道收集转输效能核算的难度。国外发达国家排水系统通常按照设计参数建设并运行,因此并不存在上述问题和需求,而国内尚未形成行业广泛认可的准确核算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核算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取准确的区域内居民的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总量,以及污水处理厂收集的生活污水污染物总量,考虑了非生活类污水排入的影响,基于各指标数据获取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而建立的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核算方法。
[0004]如上构思,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核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以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划定核算区域,获取区域内排污人口总数;
[0006]S2,选取区域内居民楼宇,测定居民生活人均日BOD5产生量;
[0007]S3,获取污水处理厂旱季的进水BOD5浓度和污水处理量;
[0008]S4,获取区域内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所有非生活类污水的BOD5浓度和污水量;
[0009]S5,根据上述S1~S4所获取的数据,计算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
[0010]优选地,S1所述的区域内排污人口总数为实际居住在该区域内的人口数P,且不包括3周岁以下儿童人口数P
c

[0011]优选地,S2所述的居民生活人均日BOD5产生量为依据团体标准《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量测定》(T/CUWA 10101

2021)测定得到的结果X
BOD

[0012]优选地,S3所述的旱季进水BOD5浓度和污水处理量分别为加权平均浓度C
BOD
和日均处理量Q。
[0013]优选地,S4所述的非生活类污水的BOD5浓度和污水量分别为加权平均浓度c
i
和日
均排放量q
i

[0014]优选地,S5所述的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的计算公式为:
[0015][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基于我国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普遍存在结构和功能缺陷的实际问题,考虑了非生活类污水排入的影响,填补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行业生活污水污染物收集转输效能核算方法的空白。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团体标准《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量测定》(T/CUWA 10101

2021)获取居民人均日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量,通过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浓度和污水处理量获取收集的生活污水污染物总量,数据来源可靠、准确。
[0019](3)本专利技术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有助于准确识别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存在的问题,对于切实提升生活污水污染物收集处理效率,构建低碳可持续的城镇排水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核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S1,以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划定核算区域,获取区域内排污人口总数,所述的区域内排污人口总数为实际居住在该区域内的人口数P,且不包括3周岁以下儿童人口数P
c

[0023]S2,选取区域内居民楼宇,测定居民生活人均日BOD5产生量,所述的居民生活人均日BOD5产生量为依据团体标准《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量测定》(T/CUWA 10101

2021)测定得到的结果X
BOD

[0024]S3,获取污水处理厂旱季的进水BOD5浓度和污水处理量,所述的旱季进水BOD5浓度和污水处理量分别为加权平均浓度C
BOD
和日均处理量Q;
[0025]S4,获取区域内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所有非生活类污水的BOD5浓度和污水量,所述的非生活类污水的BOD5浓度和污水量分别为加权平均浓度c
i
和日均排放量q
i

[0026]S5,根据上述S1~S4所获取的数据,计算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所述的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的计算公式为:
[0027][0028]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例为:
[0029]实施例一: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核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S1,以江苏省某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划定核算区域,获取区域内实际居住人口数P为20万人,3周岁以下儿童人口数P
c
约为0.5万人;
[0031]S2,选取区域内典型居民楼宇,按团体标准《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量测定》(T/CUWA 10101

2021)测定得到居民人均日BOD5产生量X
BOD
为55g/(人
·
d);
[0032]S3,获取污水处理厂旱季的进水BOD5加权平均浓度C
BOD
为95mg/L,日均污水处理量Q为8.7万吨;
[0033]S4,获取区域内排入污水处理厂的1#企业工业废水BOD5加权平均浓度c1为22mg/L,日均排放量q1为0.2万吨;排入污水处理厂的2#企业工业废水BOD5加权平均浓度c2为84mg/L,日均排放量q2为1.5万吨;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施工降水BOD5加权平均浓度c3低于测定下限值,按0mg/L计,日均排放量q3为1.1万吨;
[0034]S5,根据上述S1~S4所获取的数据,计算得到该区域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为64.9%。
[0035]实施例二: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核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S1,以广东省某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划定核算区域,获取区域内实际居住人口数P为65万人,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划定核算区域,获取区域内排污人口总数;S2,选取区域内居民楼宇,测定居民生活人均日BOD5产生量;S3,获取污水处理厂旱季的进水BOD5浓度和污水处理量;S4,获取区域内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所有非生活类污水的BOD5浓度和污水量;S5,根据上述S1~S4所获取的数据,计算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S1所述的区域内排污人口总数为实际居住在该区域内的人口数P,且不包括3周岁以下儿童人口数P
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收集转输效能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S2所述的居民生活人均日BOD5产生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孙永利李家驹刘静王金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