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髓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909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脊髓冷却系统,包括冷流管及用于插入至人体蛛网膜下隙的插管;所述插管内设有第一管腔及第二管腔,且所述第一管腔与第二管腔在插管的头端相连通;所述冷流管的出液端与位于插管尾端的第一管腔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冷流管的进液端与位于插管尾端的第二管腔的出液端相连通,使得冷流管与插管连接后形成用于供其内部的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循环管路结构,在所述循环管路结构中设有用于驱动冷却液流动的动力泵。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对脊髓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率。提高冷却效率。提高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髓冷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脊髓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轻度低温是现有的针对脑缺血和创伤最有效的神经保护性疗法之一;初步临床研究已显示,轻度低温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在各种临床试验中,已评估了使用轻度低温来治疗中风和脊髓损伤患者的可行性。而在外科手术中,低温(低于体温)的脊髓有利于提高其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时间。
[0003]现有技术中,CN103037724A即公开了一种脊髓冷却系统,该系统具有单一可膨胀条带,条带附接在头盔主体背面,其可容纳单一可膨胀的充气缓冲垫,可膨胀的条带用从罐/罐头盒释放的气体膨胀,该罐/罐头盒插入到设置在条带体的顶部、中部或底部的双向阀门之一中,从而避免了移动受伤的颈部或脊髓以使冷却机构工作的需要,阀门是双向的,从而允许压力的受控释放;该系统的附加部件包括一组降落伞样的条带,其使用紧固件附接在患者身体上以适当定位和稳定该低温系统。
[0004]在使用上述脊髓冷却系统时,使相应条带附接在患者身体上,冷却剂沿条带内部流动使得条带表面温度下降,再通过患者皮肤、肌肉、骨骼等组织后传导至脊髓;然而,由于条带与脊髓之间的阻隔组织较多,该系统对脊髓的冷却效果并不明显,冷却效率低下,且容易使得这些阻隔组织的温度大幅下降而造成患者不适。
[0005]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一种新的脊髓冷却系统,以有效地对脊髓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脊髓冷却系统,以有效地对脊髓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率。
[0007]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脊髓冷却系统,包括冷流管及用于插入至人体蛛网膜下隙的插管;所述插管内设有第一管腔及第二管腔,且所述第一管腔与第二管腔在插管的头端相连通;
[0009]所述冷流管的出液端与位于插管尾端的第一管腔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冷流管的进液端与位于插管尾端的第二管腔的出液端相连通,使得冷流管与插管连接后形成用于供其内部的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循环管路结构,在所述循环管路结构中设有用于驱动冷却液流动的动力泵。
[0010]进一步的,该系统还包括一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循环管路结构中并用于为冷流管中的冷却液降温。
[0011]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设有一用于储存冷源的冷源储存室,所述冷源储存室中设有可与冷源相接触的中间管,所述中间管的两端均通过接头分别与冷流管的两个断端连接相通。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管为螺旋管结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还设有一冷源入口及一冷源出口,所述冷源入口与冷源出口均与冷源储存室相连通。
[0014]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泵为滚压泵结构。
[0015]进一步的,所述冷流管上位于换热器的上游及下游位置分别设有一用于检测冷流管中冷却液温度的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器电连接。
[0016]进一步的,该系统还包括一用于引出蛛网膜下隙中的脑脊液的引流管,所述插管内还设有第三管腔,所述引流管的进液端与位于插管尾端的第三管腔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插管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三管腔连通的吸引孔。
[0017]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的出液端通过选择三通连接有一用于检测引流管中脑脊液压力的压力检测器及一用于储存脑脊液的脑脊液储存瓶。
[0018]进一步的,所述脑脊液储存瓶上设有容积刻度层和/或用于抽吸其瓶内气体的抽压器。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结果为: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脊髓冷却系统,使用时,可以先使冷流管的内腔、第一管腔与第二管腔内均充满低温冷却液,然后将插管插入至蛛网膜下隙的适当位置,然后启动动力泵,冷却液即沿冷流管内腔、第一管腔与第二管腔组成的管路循环流动,由于插管大部分内置于蛛网膜下隙并与脑脊液接触,在插管内低温的冷却液可通过插管的管壁与高温的脑脊液实现换热,从而降低脑脊液的温度,低温的脑脊液则可对脊髓进行降温,这一直接降温的手段具有明显的降温效果,其冷却效率较高。
[0021]当然,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脊髓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A

A剖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脊髓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脊髓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中B

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实施例一
[0029]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脊髓冷却系统,包括冷流管1及用于插入至人体(特指病患)蛛网膜下隙的插管2;所述插管2内设有第一管腔3及第二管腔4,且所述第一管腔3与第二管腔4在插管2的头端(指使用时伸入患者体内的一端)相连通。
[0030]所述冷流管1的出液端与位于插管2尾端的第一管腔3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冷流管1的进液端与位于插管2尾端(与头端相对的另一端)的第二管腔4的出液端相连通,使得
冷流管1与插管2连接后形成用于供其内部的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循环管路结构,在所述循环管路结构中设有用于驱动冷却液流动的动力泵6。
[0031]蛛网膜下隙内充满脑脊液(脑脊液循环流动于脑组织于脊髓之间,起到营养、润滑、带走代谢产物的重要作用),插管2可通过腰椎穿刺的方式进入患者蛛网膜下隙,此为外科手术的常规操作,在此不再赘述;冷流管1及插管2均可采用现有的医用胶管结构;插管2可具有较长的长度,例如可允许从患者腰椎处伸至脑室。
[0032]第一管腔3及第二管腔4均可沿插管2的长度方向并列布置,此时第一管腔3及第二管腔4仅在插管2的头端连通,其他位置均保持相隔离的状态,如图所示第一管腔3与第二管腔4的连通处呈“U”形;当然,第一管腔3与第二管腔4还可以为双螺旋的结构,此时可延长冷却液在患者体内的流动路径。
[0033]冷却液例如可选用生理盐水;在循环管路结构中可设置用于盛放低温冷却液的蓄冷箱,当然还可以使用其他合理结构。
[0034]使用时,可以先使冷流管1的内腔、第一管腔3与第二管腔4内均充满低温(例如4℃)冷却液,然后将插管2插入至蛛网膜下隙的适当位置,然后启动动力泵6,冷却液即沿冷流管1内腔、第一管腔3与第二管腔4组成的管路循环流动(图中虚线箭头即代表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由于插管2大部分内置于蛛网膜下隙并与脑脊液接触,在插管2内低温的冷却液可通过插管2的管壁与高温(与人体正常体温相近)的脑脊液实现换热,从而降低脑脊液的温度,低温的脑脊液则可对脊髓进行降温,这一直接降温的手段具有明显的降温效果,其冷却效率较高。...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流管及用于插入至人体蛛网膜下隙的插管;所述插管内设有第一管腔及第二管腔,且所述第一管腔与第二管腔在插管的头端相连通;所述冷流管的出液端与位于插管尾端的第一管腔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冷流管的进液端与位于插管尾端的第二管腔的出液端相连通,使得冷流管与插管连接后形成用于供其内部的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循环管路结构,在所述循环管路结构中设有用于驱动冷却液流动的动力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一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循环管路结构中并用于为冷流管中的冷却液降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脊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设有一用于储存冷源的冷源储存室,所述冷源储存室中设有可与冷源相接触的中间管,所述中间管的两端均通过接头分别与冷流管的两个断端连接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脊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为螺旋管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脊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设有一冷源入口及一冷源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李涵赵振华彭博于存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