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锂电池充放电的直流电源切换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锂电池充放电的直流电源切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可充电电池主要包括铅酸电池,锂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其中,锂电池的充电过程分为预充充电或涓流充电、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等过程。一般在应用中,首先对锂电池充电,然后在锂电池断开充电后,再接上负载进行放电。但是一些短时间不断电设备应用中,一方面需要在有直流供电时,使用直流电源对负载进行供电,在无直流供电时,自动切换为锂电池供电;另一方面在有直流供电时,直流电源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在无直流供电时,锂电池才对负载进行供电。但大部分的锂电池充电电路由于不支持输入端与输出端供电,以致不能实现直流供电和锂电池同时连接负载,从而不能实现双电源供电功能和供电方式自动切换功能;此外,这些锂电池充电电路的充电管理芯片基本都为降压型芯片,从而要求充电模块的输入电压需要高于充电电压,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不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锂电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锂电池充放电的直流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DC
‑
DC升降压模块、电池充电管理模块、锂电池、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其中,所述DC
‑
DC升降压模块的输入端与直流电源适配器连接;所述DC
‑
DC升降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锂电池的电池充电接口连接;所述锂电池的电池供电接口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负载连接;所述DC
‑
DC升降压模块用于对直流电源适配器提供的输入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并输出第一预设电压;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用于调节恒流充电电流的大小和充电结束电流的大小;以及用于输出第二预设电压,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所述锂电池用于通过电池供电接口输出第二预设电压;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进行充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锂电池充放电的直流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
‑
DC升降压模块包括:第一芯片、第一电感、第三二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其中,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入引脚与所述DC
‑
DC升降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芯片的使能引脚和所述第一电感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开关引脚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反馈引脚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DC
‑
DC升降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电路地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锂电池充放电的直流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
‑
DC升降压模块还包括:第一电解电容和第一陶瓷贴片电容;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与所述DC
‑
DC升降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陶瓷贴片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入引脚、所述第一芯片的使能引脚和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与电路地连接;所述第一陶瓷贴片电容的第二端与电路地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锂电池充放电的直流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
‑
DC升降压模块还包括:第二电解电容和第二陶瓷贴片电容;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二陶瓷贴片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负极与电路地连接;所述第二陶瓷贴片电容的负极与电路地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锂电池充放电的直流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包括:第二芯片、PMOS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二电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宏,
申请(专利权)人:浩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