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897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结构,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所述下部结构为三柱式圆柱墩;所述上部结构包括至少三处与三柱式圆柱墩对应连接的钢混结合段、空腹区拱肋、实腹区拱粱结合段以及空腹区桥面系;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钢连拱桥可以显著减少混凝土用量,从而有效减小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大规模的采用预制拼装,构件加工过程全部在预制场内完成,不仅保证了施工质量,更减少了施工现场废料污染、有害气体排放,提升了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的美好性。环境的美好性。环境的美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大多数桥梁结构均采用混凝土浇筑制成,此种桥梁结构在建造过程中,由于整体采用混凝土浇筑,存在浇筑难度大,建造工期长,混凝土用量多等问题,且在对大跨度拱桥建造方面,整体浇筑方式不利于分担桥面的压力,导致桥梁整体的稳定性降低,使得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结构,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所述下部结构为三柱式圆柱墩;
[0005]所述上部结构包括至少三处与三柱式圆柱墩对应连接的钢混结合段、空腹区拱肋、实腹区拱粱结合段以及空腹区桥面系;
[0006]所述钢混结合段呈“Y”型结构,所述钢混结合段的两处上端部均连接有空腹区拱肋,所述钢混结合段与两侧连接的空腹区拱肋构成“V”型结构,每侧所述空腹区拱肋均与实腹区拱粱结合段连接,所述空腹区桥面系两端均与对应侧的实腹区拱粱结合段连接,并与空腹区拱肋及钢混结合段共同构成空腹区结构。
[0007]进一步地,所述实腹区拱粱结合段包括箱梁段和拱粱段,所述拱粱段呈拱形且与空腹区拱肋平滑连接,所述箱梁段和拱粱段连接处为弧形内凹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实腹区拱粱结合段与空腹区桥面系连接端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连接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箱梁段侧端面连接,所述连接板与弧形内凹面连接,所述第二板与拱粱段外拱面连接,所述第一板远离与连接板连接端设有凹台面,所述空腹区桥面系端部具有一体成型且与凹台面配合的凸出部,所述空腹区桥面系安装时凸出部与凹台面连接,形成支撑和横向的限位,所述第二板上开设有第一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凹台面上设有第一柱,所述凸出部上开设有与第一柱配合的第一槽,所述第一柱在凸出部与凹台面连接同时插入第一槽内形成纵向限位。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远离与连接板连接端设有与其呈
°
夹角的凸板,所述凸板上开设有第二槽,所述空腹区拱肋上设有与第二槽配合的第二柱,所述第二柱在拱粱段与空腹区拱肋连接同时插入第二槽内形成纵向限位。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远离与连接板连接端设有与其共面连接的卡板,所述卡板与凸板呈
°
夹角连接,所述空腹区拱肋与箱梁段连接时,所述卡板及凸板的组合结构与空腹区拱肋连接端上侧相邻面紧密接触,所述卡板上开设有第二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空腹区桥面系下拱面设有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空腹区桥面系与箱梁段连接时,第一杆穿过第一孔并伸入至拱粱段内部,第二杆穿过第二孔并伸入空腹区拱肋内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上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滑动部,所述凸板上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滑动部,所述箱梁段与拱粱段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沿纵向移动配合的第三槽和第四槽。
[0014]进一步地,所述空腹区拱肋端部设有一体成型的延伸板,所述拱粱段端部与延伸板连接。
[0015]进一步地,与同处所述钢混结合段连接的两个空腹区拱肋之间通过拱肋系粱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7]本专利技术中,采用钢连拱桥可以显著减少混凝土用量,从而有效减小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大规模的采用预制拼装,构件加工过程全部在预制场内完成,不仅保证了施工质量,更减少了施工现场废料污染、有害气体排放,提升了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的美好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拱桥结构部分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结构正视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空腹区桥面系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腹区拱粱结合段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拱桥结构整体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0、圆柱墩;200、钢混结合段;300、空腹区拱肋;301、延伸板;302、第二柱;400、实腹区拱粱结合段;401、箱梁段;402、拱粱段;403、第三槽;404、第四槽;500、空腹区桥面系;501、第一杆;502、第二杆;503、凸出部;504、第一槽;600、桥面结构;700、连接组件;701、第一板;702、连接板;703、第二板;7031、第一孔;704、凸板;705、第二槽;706、凹台面;707、第一柱;708、第一滑动部;709、卡板;7091、第二孔;710、第二滑动部;800、托台;801、凸面部;900、拱肋系粱9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9]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
[0030]请参阅图1、图2和图7,本专利技术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结构,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下部结构为三柱式圆柱墩100;
[0031]上部结构包括至少三处与三柱式圆柱墩100对应连接的钢混结合段200、空腹区拱肋300、实腹区拱粱结合段400以及空腹区桥面系500;
[0032]钢混结合段200呈“Y”型结构,钢混结合段200的两处上端部均连接有空腹区拱肋300,钢混结合段200与两侧连接的空腹区拱肋300构成“V”型结构,每侧空腹区拱肋300均与实腹区拱粱结合段400连接,空腹区桥面系500两端均与对应侧的实腹区拱粱结合段400连接,并与空腹区拱肋300及钢混结合段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所述下部结构为三柱式圆柱墩(100);所述上部结构包括至少三处与三柱式圆柱墩(100)对应连接的钢混结合段(200)、空腹区拱肋(300)、实腹区拱粱结合段(400)以及空腹区桥面系(500);所述钢混结合段(200)呈“Y”型结构,所述钢混结合段(200)的两处上端部均连接有空腹区拱肋(300),所述钢混结合段(200)与两侧连接的空腹区拱肋(300)构成“V”型结构,每侧所述空腹区拱肋(300)均与实腹区拱粱结合段(400)连接,所述空腹区桥面系(500)两端均与对应侧的实腹区拱粱结合段(400)连接,并与空腹区拱肋(300)及钢混结合段(200)共同构成空腹区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实腹区拱粱结合段(400)包括箱梁段(401)和拱粱段(402),所述拱粱段(402)呈拱形且与空腹区拱肋(300)平滑连接,所述箱梁段(401)和拱粱段(402)连接处为弧形内凹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实腹区拱粱结合段(400)与空腹区桥面系(500)连接端设有连接组件(700),所述连接组件(7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701)、连接板(702)和第二板(703),所述第一板(701)与箱梁段(401)侧端面连接,所述连接板(702)与弧形内凹面连接,所述第二板(703)与拱粱段(402)外拱面连接,所述第一板(701)远离与连接板(702)连接端设有凹台面(706),所述空腹区桥面系(500)端部具有一体成型且与凹台面(706)配合的凸出部(503),所述空腹区桥面系(500)安装时凸出部(503)与凹台面(706)连接,形成支撑和横向的限位,所述第二板(703)上开设有第一孔(703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台面(706)上设有第一柱(707),所述凸出部(503)上开设有与第一柱(707)配合的第一槽(504),所述第一柱(707)在凸出部(503)与凹台面(706)连接同时插入第一槽(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方白利吴震郝坤王岩余奕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