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两栖车辆水陆转换自动限位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8887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两栖车辆水陆转换自动限位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支座、微型液压缸、挡块、转轴、复位弹簧组件等,微型液压缸固定于支座的右端,挡块通过转轴与支座的下端转动连接,转轴贯穿于支座的下端,复位弹簧组件与转轴固定连接。挡块在微型液压缸的推力作用下转动展开,满足水上工况需要;挡块在复位弹簧组件的弹力的作用下转动复位,满足陆上工况需要,无需驾驶员或其他人员下车手动调节限位器,只需驾驶员在驾驶室内操控即可,车辆无需停车,大大提升了战场人员安全性和实用性。大大提升了战场人员安全性和实用性。大大提升了战场人员安全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两栖车辆水陆转换自动限位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速两栖车辆行动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高速两栖车辆水陆转换自动限位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速两栖车辆行动系统设置有限位器,限位器主要作用在于:陆上工况下,限位器起到限位作用,限制负重轮总成向上跳动的动行程,防止油气弹簧等弹性元件过载以保护弹性元件。水上工况下,通过对油气弹簧的主动充油实现负重轮总成提轮动作,间接收起履带,从而降低行动系统对整车所产生的水上阻力,提升整车的水上航速。在这一过程中,负重轮总成之所以能够提轮并收到一定高度,限位器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在收起负重轮总成之前,需要提前调节限位器至水上状态,让负重轮总成的撞击块刚好能够穿过限位器,从而可以将负重轮总成提轮并收起到一定高度。
[0003]行动系统技术状态转换是通过限位器这一关键部件来实现的。当前现有车辆限位器为手动调节式,在水陆工况转换时先停车,然后需要乘员下车并手动调节限位器,从而实现水上工况和陆上工况的不同需求。现有手动调节限位器主要工作原理:车辆由陆上工况转换至水上工况时,需要手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两栖车辆水陆转换自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1)、微型液压缸(2)、挡块(4)、转轴(5)和复位弹簧组件;所述微型液压缸(2)固定于所述支座(1)的右端,所述挡块(4)通过所述转轴(5)与所述支座(1)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5)贯穿于所述支座(1)的下端,所述复位弹簧组件与所述转轴(5)固定连接;所述挡块(4)在所述微型液压缸(2)的推力作用下转动展开,满足水上工况需要;所述挡块(4)在所述复位弹簧组件的弹力的作用下转动复位,满足陆上工况需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触点开关组件,所述触点开关组件设置于所述支座(1)的右端,所述触点开关组件随着所述挡块(4)的转动实现开关报警信号切换,并将所述开关报警信号传递至驾驶室。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组件包括第一复位弹簧(6)和第二复位弹簧(7),所述第一复位弹簧(6)设置于所述支座(1)的右端并与所述转轴(5)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7)设置于所述支座(1)的下端并与所述转轴(5)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6)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7)通过弹力作用使得所述挡块(4)转动复位,同时所述第一复位弹簧(6)还通过弹力作用触发所述开关报警信号切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拨片(3),其中,所述拨片(3)设置于所述支座(1)的左端,所述拨片(3)的两端分别开设上连接孔(301)和下连接孔(302);车辆为陆上工况时,所述下连接孔(302)和所述挡块(4)左端的下定位销(401)连接;车辆为水上工况时,所述下连接孔(302)和所述下定位销(401)连接,同时所述上连接孔(301)和所述支座(1)左端的上定位销(102)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上还设置有螺纹安装孔(101)、固定板(103)和销孔(104);所述螺纹安装孔(101)用于将所述装置固定于车体上;所述固定板(103)用于固定安装所述微型液压缸(2);所述销孔(104)用于实现所述转轴(5)贯穿于所述支座(1)的下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液压缸(2)包括油口(201)和活塞杆(202);所述油口(201)通过为所述微型液压缸(2)充油,为所述活塞杆(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友山蔡文斌赵韬硕谢仲添张晨曦樊冰村王永丽杨欣何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