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配型混凝土减水剂的制备工艺及混凝土减水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水剂
,具体为一种复配型混凝土减水剂的制备工艺及混凝土减水剂。
技术介绍
[0002]减水剂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混凝土外加剂,外加剂已成为混凝土中除水泥、砂、石、水以外的第五种重要组成部分。聚羧酸作为新一代减水剂,具有掺量低、保坍性能好、混凝土收缩率低、分子结构可调性强、生产工艺简单和对环境的友好等优点,被公认为是混凝土外加剂今后的发展方向。
[0003]例如公告号为CN104761176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复配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聚羧酸减水剂母液,聚羧酸减水剂母液是通过将端羟基酯化的聚醚大单体与水、引发剂、链转移剂和丙烯酸混合加热反应后,再中和pH值至6~7后得到的;其中,所述端羟基酯化的聚醚大单体是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聚醚大单体的端羟基与大分子羧酸的羧基进行酯化反应得到的;该复配聚羧酸减水剂不易插入粘土的层状结构中,具有抗泥的效果,进而保证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并且将其应用于混凝土中,更加保证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配型混凝土减水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以石墨烯改性微胶囊为改性原料,通过超声分散于减水剂母液中,在氧化还原体系作用下加入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微胶囊改性减水剂;2)按重量份数计称取各组分原料,将微胶囊改性减水剂与剩余各组分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即可得到复配型混凝土减水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配型混凝土减水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还原体系为过氧化氢和抗坏血酸组成;所述引发剂为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铵、过硫酸钾中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配型混凝土减水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改性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邻苯二甲酸酐和异戊烯醇加入到容器中,在氮气保护下,加入三氟甲磺酸和对羟基苯甲醚,在油浴下加热至120
‑
126℃并反应3
‑
6h,冷却至室温,得到酯化大单体,备用;2)将异戊烯基聚氧乙烯醚和去离子水加入到反应器中,充分搅拌溶解后,加入酯化大单体和过氧化氢,控制反应器温度为40
‑
45℃,匀速滴加A液和B液,控制滴加速度为1
‑
5滴/s,滴加完成后保温1
‑
3h,加入碱液调节pH值为6
‑
7,得到减水剂母液,备用;3)将石墨烯改性微胶囊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分散液,将减水剂母液和分散液超声分散混合后,在60
‑
65℃下搅拌1
‑
3h,再依次加入过硫酸铵、抗坏血酸、过氧化氢以及丙烯酸,继续搅拌3
‑
6h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6.5
‑
7.2,即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配型混凝土减水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酯化大单体中,邻苯二甲酸酐、异戊烯醇、三氟甲磺酸以及对羟基苯甲醚的质量比为(13
‑
15):(68
‑
75):(0.5
‑
0.8):(1.0
‑
1.8);所述减水剂母液中,异戊烯基聚氧乙烯醚、去离子水、酯化大单体、过氧化氢、A液以及B液的用量比例为(2
‑
5)g:(200
‑
800)mL:(5
‑
9)g:(1
‑
3)g:(40
‑
46)mL:(25
‑
30)mL;所述A液由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胺以及去离子水按照(3
‑
5)g:(2
‑
4)g:(0.5
‑
1.5)g:(35
‑
50)mL组成;所述B液由抗坏血酸、巯基丙酸以及去离子水按照(0.6
‑
1.5)g:(1.2
‑
2.6)g:(20
‑
30)mL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配型混凝土减水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液的浓度为1
‑
5wt%;所述减水剂母液和分散液的质量比为1:(0.3
‑
0.6);所述过硫酸铵、抗坏血酸、过氧化氢以及丙烯酸分别占减水剂母液质量的0.3
‑
0.8%、0.5
‑
1.2%、1.3
‑
1.7%以及2
‑
3%;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3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清林,陈星,黄智峰,蒋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智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