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故障注入方法和计算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618679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52
本申请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内存故障注入方法和计算设备,其中,内存故障注入方法包括:获取待注入故障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以及故障配置信息;基于内存的物理地址与内存系统地址的映射规则,确定与待注入故障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对应的内存系统地址;向操作系统发送内存系统地址和故障配置信息;从操作系统接收故障注入参数,其中,故障注入参数是操作系统根据内存系统地址和故障配置信息确定的;根据故障注入参数对待注入故障粒度进行故障注入。采用本申请的方法,可以在不依赖特定工具的情况下,对特定内存粒度的物理地址实现故障的精准注入。注入。注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存故障注入方法和计算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存故障注入
,具体涉及一种内存故障注入方法和计算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动态随机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是一种在存储和IT领域有广泛应用的随机存取存储器。随着DRAM的集成度越高、制程越小,基础失效率也越来越高,内存故障已经成为造成服务器宕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日益严重的内存问题,提升内存的可靠性、可用性、可服务性(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Serviceability,RAS)已成为业界聚焦的解决方案。
[0003]一般地,为保证内存RAS解决方案的准确开发、验证、演示,通常离不开对内存进行故障注入的方式实现内存故障的构造。但是,现有的内存故障注入需要依赖较多的外部工具、或特定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BIOS)版本、或特定外部调试工具、或特定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等实现,使用方法比较复杂,且无法对特定内存粒度的物理地址实现故障的精准注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内存故障注入方法和计算设备,可以无需依赖于CPU厂商提供的脚本工具,或特定的BIOS调试版本,对特定内存粒度的物理地址实现故障的精准注入。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内存故障注入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故障注入系统,该故障注入系统位于计算设备,计算设备还包括操作系统,该方法包括:
[0007]获取待注入故障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以及故障配置信息;
[0008]基于内存的物理地址与内存系统地址的映射规则,确定与待注入故障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对应的内存系统地址;
[0009]向操作系统发送内存系统地址和故障配置信息;
[0010]从操作系统接收故障注入参数,其中,故障注入参数是操作系统根据内存系统地址和故障配置信息确定的;
[0011]根据故障注入参数对待注入故障粒度进行故障注入。
[0012]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内存设备进行地址分配时,确定其每个粒度的内存系统地址,并与该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相关联,生成内存的物理地址与系统地址的映射规则。继而在进行故障注入时,可以直接查询该映射规则,通过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快速确定其内存系统地址,进行故障注入。继而无需依赖于CPU厂商提供的脚本工具,无需依赖于特定的BIOS调试版本,即可实现对特定内存粒度的物理地址进行故障的精准注入,极大的方便了内存RAS解决方案的开发、测试以及客户演示。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故障注入系统为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故障注入系统包括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和基板管理控制器,则基于内存的物理地址与系统地址的映射规则,确定与待注入故障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对应的系统地址,包括:
[0015]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向基板管理控制器发送映射规则;
[0016]基板管理控制器基于内存的物理地址与系统地址的映射规则,确定与待注入故障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对应的内存系统地址;
[0017]基板管理控制器向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发送内存系统地址。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基于内存的物理地址与系统地址的映射规则,确定与待注入故障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对应的内存系统地址之前,方法还包括:
[0019]获取内存设备的内存配置信息;
[0020]根据内存配置信息,确定内存设备的多个粒度中的每个粒度的内存系统地址;
[0021]将每个粒度的内存系统地址和每个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相关联,生成映射规则。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内存配置信息,确定内存设备的多个粒度中的每个粒度的内存系统地址,包括:
[0023]根据内存配置信息,确定分配地址所需的内存寄存器信息类型;
[0024]查询内存寄存器信息类型对应的内存寄存器,获取内存寄存器信息;
[0025]根据内存寄存器信息和地址分配规则,确定每个粒度的内存系统地址。
[002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地址分配规则包括RIR规则、TAD规则和SAD规则,则根据内存寄存器信息和地址分配规则,确定每个粒度的内存系统地址,包括:
[0027]根据RIR规则,对每个粒度的内存系统地址和内存寄存器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一参数;
[0028]根据TAD规则,对每个粒度的内存系统地址和内存寄存器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二参数;
[0029]根据SAD规则,对每个粒度的内存系统地址和内存寄存器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三参数;
[0030]组合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得到每个粒度的内存系统地址。
[003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RIR规则,对每个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和内存寄存器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一参数,包括:
[0032]确定RIR规则对应的第一分析参数类型;
[0033]根据第一分析参数类型,对内存物理地址和内存寄存器信息进行参数提取,得到第一分析参数;
[0034]根据第一分析参数将每个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转化为Rank地址;
[0035]根据RIR规则,对Rank地址进行分析,得到第一参数。
[003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TAD规则,对每个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和内存寄存器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二参数,包括:
[0037]确定TAD规则对应的第二分析参数类型;
[0038]根据第二分析参数类型,对内存物理地址和内存寄存器信息进行参数提取,得到第二分析参数;
[0039]根据第二分析参数将每个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转化为通道地址;
[0040]根据TAD规则,对通道地址进行分析,得到第二参数。
[004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SAD规则,对每个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和内存寄存器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三参数,包括:
[0042]确定SAD规则对应的第三分析参数类型;
[0043]根据第三分析参数类型,对内存物理地址和内存寄存器信息进行参数提取,得到第三分析参数;
[0044]根据SAD规则,对第三分析参数进行分析,得到第三参数。
[004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内存故障注入装置,包括:
[0046]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注入故障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以及故障配置信息;
[0047]处理模块,用于基于内存的物理地址与系统地址的映射规则,确定与待注入故障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对应的内存系统地址;
[0048]发送模块,用于向操作系统发送内存系统地址和故障配置信息;
[0049]接收模块,用于从操作系统接收故障注入参数,其中,故障注入参数是操作系统根据内存系统地址和故障配置信息确定的;
[0050]注入模块,用于根据故障注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存故障注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故障注入系统,所述故障注入系统位于计算设备,所述计算设备还包括操作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注入故障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以及故障配置信息;基于内存的物理地址与内存系统地址的映射规则,确定与所述待注入故障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对应的内存系统地址;向所述操作系统发送所述内存系统地址和所述故障配置信息;从所述操作系统接收故障注入参数,其中,所述故障注入参数是所述操作系统根据所述内存系统地址和所述故障配置信息确定的;根据所述故障注入参数对所述待注入故障粒度进行故障注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注入系统为基本输入输出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注入系统包括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和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述基于内存的物理地址与系统地址的映射规则,确定与所述待注入故障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对应的系统地址,包括:所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发送所述映射规则;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基于内存的物理地址与系统地址的映射规则,确定与所述待注入故障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对应的内存系统地址;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向所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发送所述内存系统地址。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内存的物理地址与系统地址的映射规则,确定与所述待注入故障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对应的内存系统地址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内存设备的内存配置信息;根据所述内存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内存设备的多个粒度中的每个粒度的内存系统地址;将所述每个粒度的内存系统地址和所述每个粒度的内存物理地址相关联,生成所述映射规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内存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内存设备的多个粒度中的每个粒度的内存系统地址,包括:根据所述内存配置信息,确定分配地址所需的内存寄存器信息类型;查询所述内存寄存器信息类型对应的内存寄存器,获取内存寄存器信息;根据所述内存寄存器信息和地址分配规则,确定所述每个粒度的内存系统地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分配规则包括RIR规则、TAD规则和SAD规则;所述根据所述内存寄存器信息和地址分配规则,确定所述每个粒度的内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彪鲍全洋李胜吴秋萍墨芹
申请(专利权)人: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