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8348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42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其微针贴片包括PDMS基底;连接于所述PDMS基底上的两根固态的微针;其中一所述微针的表面涂覆有工作电极层,另一所述微针的表面涂覆有参比电极层;所述工作电极层的外表面覆盖有生物兼容性薄膜;所述生物兼容性薄膜表面覆盖有带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防污涂层。本申请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小伤口深度和面积以及交叉感染的风险的前提下,提高了微针贴片的检测精度,能够监测钾、钠、氯、钙、PH等,功能强大,适用性更广,实现了瞬感血气精确监测的效果。血气精确监测的效果。血气精确监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离子生化监测是临床工作中基础且重要的环节。其中,实验室检验、现场快速检验的离子监测方式,需由静脉抽取血液标本,耗费医疗资源、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导致不良事件。因此,离子生化的持续性、动态监测的应用前景巨大。例如,无创或微创的血糖监测,血液离子生化的无创/微创动态监测等,可减少护理成本、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对于非住院的反复高钾、低钾高危人群,实时离子监测可以及时警示,降低猝死风险。
[0003]特别地,微针贴片在检测时能够深入组织内部,与神经细胞形成良好接触,提高电刺激的效率或采集信号的信噪比,监测效果更好。但现有的微针贴片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生物污染和异物反应;电极及传感器材料的安全无毒性;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的电位在皮肤内部的恒定性;植入电极导致机体组织损伤不可避免的引起宿主炎症、脉管系统的丧失,同时植入电极蛋白质和细胞非特异性吸附导致植入电极纤维包裹,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微针贴片存在有检测精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检测精度,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微针贴片。
[0007]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8]一种微针贴片,包括,
[0009]PDMS基底;
[0010]连接于所述PDMS基底上的两根固态的微针;
[0011]其中一所述微针的表面涂覆有工作电极层,另一所述微针的表面涂覆有参比电极层;
[0012]所述工作电极层的外表面覆盖有生物兼容性薄膜;
[0013]所述生物兼容性薄膜表面覆盖有带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防污涂层。
[0014]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生物兼容性薄膜为钾离子选择膜、钠离子选择膜、氯离子选择膜和钙离子选择膜中的任意一种。
[0015]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微针的长度为1

4mm,外径为0.5

0.6mm,内径为0.3

0.4mm。
[0016]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PDMS基底中阵列分布有若干通孔;
[0017]所述通孔的直径为230mm;
[0018]相邻的所述通孔的间距为1mm。
[0019]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PDMS基底为长方体型,所述PDMS基底的尺寸为10
×
10
×
0.5mm。
[0020]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微针的一端通过强力胶粘贴在所述PDMS基底上。
[0021]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
[0022]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23]一种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增材制造PDMS基底和固态的微针;
[0025]在其中一所述微针的表面喷涂工作电极并固化,在另一所述微针的表面喷涂参比电极并固化;
[0026]在所述工作电极的外表面喷涂生物兼容性液体并干燥,以形成生物兼容性薄膜;
[0027]在所述生物兼容性薄膜表面喷涂聚乙二醇和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并干燥,以形成防污涂层。
[0028]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在所述工作电极的外表面喷涂生物兼容性液体时,包括以下步骤,
[0029]选取钾离子选择电极感应膜溶液、钠离子选择电极感应膜溶液、氯离子选择电极感应膜溶液和钙离子选择电极感应膜溶液的任意一种作为所述生物兼容性液体。
[0030]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以下步骤,
[0031]在所述防污涂层中嵌入抑制炎症药物。
[0032]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在所述防污涂层中嵌入抑制炎症药物时,包括以下步骤,
[0033]选取地塞米松、抗生素、血管扩张剂或一氧化氮氧化物作为所述抑制炎症药物。
[0034]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35]PDMS基底回弹性优异、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和拉伸性,且耐腐蚀性强和介电强度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容易与电子材料结合,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改善植入电极异物性,提高微针贴片的稳定性;连接于PDMS基底上的两根固态的微针,微针的针尖在穿透时能够创造微米级的通道,极大增加了渗透,提高了微针贴片的检测精度;工作电极层的外表面覆盖有生物兼容性薄膜,实现特异性检测;同时,生物兼容性薄膜表面覆盖有带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防污涂层,能够减少植入电极导致机体组织损伤而引起宿主炎症、脉管系统丧失的情况,也减少了植入电极蛋白质和细胞非特异性吸附导致植入电极纤维包裹的情况,极大提高了微针贴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极大改善了微针贴片的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针贴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7]图2为本申请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针贴片的产品图。
[0038]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针贴片的接线示意图。
[0039]图4为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41]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2]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43]无创或微创检测技术原理广义上可分为电、光、热和纳米技术。无创或微创检测技术进一步划分为电化学酶法、反向离子电渗法、远近红外光谱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热发射光谱法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法。从标本提取途径,无创或微创监测技术有微针法、微透析法和反向离子渗透法。监测标本有毛细血管血液、组织液或分泌液(汗液、唾液、泪液等)。分泌物监测的干扰因素众多,组织液中除胶体分,其余各离子生化成分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有数据表明,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PDMS基底;连接于所述PDMS基底上的两根固态的微针;其中一所述微针的表面涂覆有工作电极层,另一所述微针的表面涂覆有参比电极层;所述工作电极层的外表面覆盖有生物兼容性薄膜;所述生物兼容性薄膜表面覆盖有带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防污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兼容性薄膜为钾离子选择膜、钠离子选择膜、氯离子选择膜和钙离子选择膜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的长度为1

4mm,外径为0.5

0.6mm,内径为0.3

0.4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PDMS基底中阵列分布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为230mm;相邻的所述通孔的间距为1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PDMS基底为长方体型,所述PDMS基底的尺寸为10
×
10
×
0.5mm。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莉彭洁顾杨李子樱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