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内墙构件的新型模具侧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818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建筑模具技术领域内的一种用于生产内墙构件的新型模具侧模,包括底座,底座上可拆卸地连接有中间体和上座,上座的一端与底座的一端对齐,上座的另一端与底座的另一端对齐,中间体在底座和上座之间,中间体包括左中间座和右中间座,左中间座与右中间座结构相同,左中间座的一端与底座的一端对齐,左中间座的另一端与右中间座的一端对齐,右中间座的另一端与底座的另一端对齐,底座上开有若干个预留孔一,上座上开有若干个预留孔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脱模,方便定位。方便定位。方便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内墙构件的新型模具侧模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内墙构件的新型模具侧模。

技术介绍

[0002]内墙预制构件在墙板类构件中结构简单,构成元素统一,在形状和结构上有统一规律,模具容易实现通用结构,在建筑行业中,建筑内墙一般需要使用内墙模具进行组合,然后向内墙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固化后倒模即可生产出内墙,内墙模具包含:上模、下模、侧模、工装。
[0003]其中,上模:包含各种出筋孔,槽、安装吊点,位置尺寸无规律无法统一,不易实现通用结构;下模:包含灌浆套筒安装孔、手孔安装孔、结构位置无规律,不易实现通用结构;工装:用于固定墙板类各种预埋件,其位置和结构变化大,无法实现结构统一;侧模:尺寸统一,厚度一般为200,高度最大为楼层高度3米。
[0004]现有技术中,侧模模具常为一体结构,在一体结构的侧模模具上开设安装孔,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侧模在脱模时需要整体起吊向下脱离构件,捶打脱模时容易造成模具变形,不方便脱模,且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而且,下件生产时需要重新定位,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脱模不便,不方便定位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内墙构件的新型模具侧模,此装置方便脱模,方便定位。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生产内墙构件的新型模具侧模,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可拆卸地连接有中间体和上座,所述上座的一端与底座的一端对齐,上座的另一端与底座的另一端对齐,所述中间体在底座和上座之间,所述中间体包括左中间座和右中间座,左中间座与右中间座结构相同,左中间座的一端与底座的一端对齐,左中间座的另一端与右中间座的一端对齐,右中间座的另一端与底座的另一端对齐,所述底座上开有若干个预留孔一,上座上开有若干个预留孔二。
[0007]本技术使用时,将底座与内墙模具的下模固定,在预留孔一内放入钢筋,然后将中间体放置在底座上,再将上座放置在中间体上,使底座、中间体和上座的两端分别一一对齐并连接为一体,在预留孔二内放入钢筋,再将现有技术中的上模等固定好(内墙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为现有技术,附图中未画出),组成内墙模具,向内墙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脱模工作,拆卸侧模模具时,只需要将底座、中间体和上座分别拆开即可,不需要整个吊装整个侧模模具,方便脱模;下件产品生产时,也方便再次组装成产,预留孔一和预留孔二的设置,方便钢筋的安防定位,只需要按顺序将钢筋放入对应的预留孔一和预留孔二即可,定位方便,工作效率高,可应用于建筑内墙的侧模模具使用工作中。
[0008]为了实现底座、中间体和上座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还包括若干个连接螺栓,所述中
间体上开有若干个通孔,所述上座上开有若干个与通孔一一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底座上排布有若干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安装孔经通孔可与固定孔同轴心,所述连接螺栓的螺杆可依次穿过安装孔和通孔并与固定孔螺纹连接。
[0009]为了方便预制钢筋的安装,所述预留孔一呈U型,所述预留孔一的开口朝上,所述预留孔二也呈U型,所述预留孔二的开口朝上。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中间座上设有预埋块,所述左中间座上开有至少一个连接孔一,所述预埋块上开有与连接孔相连通的连接孔二,所述右中间座上也设有与左中间座上相同的预埋块。
[0011]为了方便侧模模具与其他内墙模具组件的连接固定,所述左中间座与右中间座向外的一端分别设有便于连接的连孔。
[0012]为了增加模具强度,所述底座和上座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加强筋。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5]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7]图中:1 底座,101 预留孔一,102 固定块,103 固定孔,2 中间体,201 左中间座,202 右中间座,203 通孔,204 连接孔一,3 上座,301 预留孔二,4 连接螺栓,5 预埋块,501 连接孔二,6 加强筋,7 连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用于生产内墙构件的新型模具侧模,包括底座1,底座1上可拆卸地连接有中间体2和上座3,底座1和上座3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加强筋6,上座3的一端与底座1的一端对齐,上座3的另一端与底座1的另一端对齐,中间体2在底座1和上座3之间,中间体2包括左中间座201和右中间座202,左中间座201与右中间座202结构相同,左中间座201的一端与底座1的一端对齐,左中间座201的另一端与右中间座202的一端对齐,右中间座202的另一端与底座1的另一端对齐,左中间座上设有预埋块5,左中间座上开有至少一个连接孔一204,预埋块5上开有与连接孔相连通的连接孔二501,右中间座上也设有与左中间座上相同的预埋块5,左中间座201与右中间座202向外的一端分别设有便于连接的连孔7;底座1上开有若干个预留孔一101,预留孔一101呈U型,预留孔一101的开口朝上,上座3上开有若干个预留孔二301,预留孔二301也呈U型,预留孔二301的开口朝上;还包括若干个连接螺栓4,中间体2上开有若干个通孔203,上座3上开有若干个与通孔203一一对应的安装孔,底座1上排布有若干个固定块102,固定块102上设有固定孔103,安装孔经通孔203可与固定孔103同轴心,连接螺栓4的螺杆可依次穿过安装孔和通孔203并与固定孔103螺纹连接。
[0020]本技术使用时,将底座1与内墙模具的下模固定,在预留孔一101内放入钢筋,然后将左中间座201与右中间座202依次放置在底座1上侧,再将上座3放置在中间体2上,使相应的安装孔、通孔203和固定孔103一一连通,用连接螺栓4依次连接安装孔、通孔203和固
定孔103,使底座1、中间体2和上座3的两端分别一一对齐并连接为一体,在预留孔二301内放入钢筋,再将现有技术中的上模等固定好(内墙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为现有技术,附图中未画出),组成内墙模具,向内墙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脱模工作,拆卸侧模模具时,只需要将连接螺栓4旋出,将底座1、左中间座201、右中间座202和上座3分别拆开即可,不需要整个吊装整个侧模模具,方便脱模;下件产品生产时,也方便再次组装成产,预留孔一101和预留孔二301的设置,方便钢筋的安防定位,只需要按顺序将钢筋放入对应的预留孔一101和预留孔二301即可,定位方便,工作效率高,可应用于建筑内墙的侧模模具使用工作中。
[0021]本技术专利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技术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内墙构件的新型模具侧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可拆卸地连接有中间体和上座,所述上座的一端与底座的一端对齐,上座的另一端与底座的另一端对齐,所述中间体在底座和上座之间,所述中间体包括左中间座和右中间座,左中间座与右中间座结构相同,左中间座的一端与底座的一端对齐,左中间座的另一端与右中间座的一端对齐,右中间座的另一端与底座的另一端对齐,所述底座上开有若干个预留孔一,上座上开有若干个预留孔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内墙构件的新型模具侧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连接螺栓,所述中间体上开有若干个通孔,所述上座上开有若干个与通孔一一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底座上排布有若干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安装孔经通孔可与固定孔同轴心,所述连接螺栓的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振志张宏生王峥韩业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致美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