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塔筒内平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786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塔筒内平台结构,涉及风电塔筒辅件技术领域,包括风电塔筒本体,所述风电塔筒本体的外侧安装有辅助平台,且辅助平台为两部分构成,两部分所述辅助平台通过电磁吸盘吸合连接,且两部分所述辅助平台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所述辅助平台的内部安装外壁与风电塔筒本体贴合的驱动轮,且辅助平台靠近风电塔筒本体的外壁与风电塔筒本体外壁之间形成有缝隙空间,所述缝隙空间中设置有圆弧度与风电塔筒本体外壁适配的夹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辅助平台、防护栏、驱动轮、夹板和液压缸,不仅提高了维护人员的安全性,也能够明显降低维护的难度,便于维护的同时也提高了维护的效率与质量。维护的效率与质量。维护的效率与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塔筒内平台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风电塔筒辅件
,具体为一种风电塔筒内平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发电是指利用风力发电机组直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在风能的各种利用形式中,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也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最成熟、最具有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据统计,截止2020年6月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2.17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2.1亿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699万千瓦,海上发电的比重正在逐步提升,随着我国风电装机数量的增加,风电运维市场越来越大,工作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我国风电机组种类多,未来对风电运维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风电机组在使用时是需要定期进行运维的,而运维主要是指风电机组的定期检修和日常维护,目前针对风电塔筒、叶片的清洗、除锈、翻新维护均是以高空作业“蜘蛛人”为主。
[0004]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风电塔筒外壁时光滑的,因此对于“蜘蛛人”来说,其在风电塔筒外壁上是没有着力点的,全程仅仅依靠安全绳,对于运维工作来说具有极大的困难度,再者,运维所需的工具也需要“蜘蛛人”随身携带,进一步加重了维护人员的负担,也提升了运维的难度系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电塔筒内平台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电塔筒内平台结构,包括风电塔筒本体,所述风电塔筒本体的外侧安装有辅助平台,且辅助平台为两部分构成,两部分所述辅助平台通过电磁吸盘吸合连接,且两部分所述辅助平台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
[0007]所述辅助平台的内部安装外壁与风电塔筒本体贴合的驱动轮,且辅助平台靠近风电塔筒本体的外壁与风电塔筒本体外壁之间形成有缝隙空间,所述缝隙空间中设置有圆弧度与风电塔筒本体外壁适配的夹板,且夹板的内侧端部设置有安装在辅助平台内部的液压缸。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维护人员在高空作业时能够拥有作业平台,不仅可以减少自身因携带工具造成的额外负担,也能够便于维护人员进行维护工作,不仅安全性得到了提升,工作效率以及质量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平台的外壁固定设置有防护栏,且防护栏也由两部分转动连接构成。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对维护人员的保护效果,也能够减少维护人员内心的紧张,提高维护质量。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平台的端面设置有环形分布的受力板,且受
力板与辅助平台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受力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贯穿辅助平台且延伸至辅助平台下方的承载杆,且受力板的底端位于承载杆的两侧均安装有与辅助平台内壁连接的复位弹簧。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对承载杆的竖向移动效果。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杆的外壁固定有第一楔形块,且第一楔形块的一侧位于辅助平台的内壁固定有第二楔形块。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对承载杆的挤压效果,促使承载杆横向移动。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受力板的底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承载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滑槽内壁中并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槽内壁中安装有与承载杆外壁连接的伸缩弹簧。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辅助承载杆横向移动的效果。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通过辅助平台、防护栏、驱动轮、夹板和液压缸,首先,将两部分辅助平台转动闭合安装在风电塔筒外壁,随后将维护人员佩戴安全绳并使其站立在辅助平台上,同时将维护工具也放置在辅助平台上,进一步的,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会使得驱动轮转动,进而驱动轮带动整体辅助平台沿着风电塔筒本体外壁向上移动,在移动至维护位置处时,关闭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自锁使得驱动轮锁止,完成对辅助平台的第一道限位,再进一步的,启动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端会推动夹板移动至风电塔筒本体的外壁夹紧,增大辅助平台受到的摩擦力,从而实现对辅助平台的二次限位,两组限位结构能够使得辅助平台安稳的停留在所需的位置处,保证了辅助平台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随后维护人员便可以在辅助平台上对风电塔筒本体需要维护的位置处进行维护作业,上述结构,使得维护人员在对风电塔筒本体进行维护时,能够拥有作业平台,不仅提高了维护人员的安全性,也能够明显降低维护的难度,便于维护的同时也提高了维护的效率与质量;
[0019]2、本技术通过受力板、承载杆、复位弹簧和楔形块,在维护人员进行维护时,其需要站立在该维护区域所对应的受力板上,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受力板会向下移动并挤压复位弹簧,在受力板向下移动的同时其也会带动承载杆向下移动,承载杆移动的过程中,其外壁的第一楔形块会受到第二楔形块的挤压,因此承载杆会在第二楔形块的挤压作用下横向移动,使得承载杆下方端部移动至风电塔筒本体的外壁上,此时维护人员的重力会有一部由风电塔筒外壁承担,进而减轻对辅助平台的负载,进一步提高辅助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辅助平台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承载杆非使用时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承载杆使用时示意图。
[0024]图中:1、风电塔筒本体;2、辅助平台;3、防护栏;4、驱动轮;5、夹板;6、液压缸;7、受力板;8、承载杆;9、复位弹簧;10、第一楔形块;11、第二楔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7]一种风电塔筒内平台结构,如图1

4所示,包括风电塔筒本体1,风电塔筒本体1的外侧安装有辅助平台2,且辅助平台2为两部分构成,两部分辅助平台2通过电磁吸盘吸合连接,且两部分辅助平台2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辅助平台2的端面设置有环形分布的受力板7,且受力板7与辅助平台2内壁滑动连接,受力板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贯穿辅助平台2且延伸至辅助平台2下方的承载杆8,且受力板7的底端位于承载杆8的两侧均安装有与辅助平台2内壁连接的复位弹簧9,受力板7会在维护工人站立时向下移动,驱使承载杆8移动,受力板7的底壁开设有滑槽,承载杆8的顶端延伸至滑槽内壁中并与滑槽滑动连接,滑槽内壁中安装有与承载杆8外壁连接的伸缩弹簧,使得承载杆8能够在受力板7内壁中滑动,从而使得承载杆8的端部能够与风电塔筒本体1外壁贴合,起到辅助承载的效果,辅助平台2的内部安装外壁与风电塔筒本体1贴合的驱动轮4,且辅助平台2靠近风电塔筒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塔筒内平台结构,包括风电塔筒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塔筒本体(1)的外侧安装有辅助平台(2),且辅助平台(2)为两部分构成,两部分所述辅助平台(2)通过电磁吸盘吸合连接,且两部分所述辅助平台(2)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所述辅助平台(2)的内部安装外壁与风电塔筒本体(1)贴合的驱动轮(4),且辅助平台(2)靠近风电塔筒本体(1)的外壁与风电塔筒本体(1)外壁之间形成有缝隙空间,所述缝隙空间中设置有圆弧度与风电塔筒本体(1)外壁适配的夹板(5),且夹板(5)的内侧端部设置有安装在辅助平台(2)内部的液压缸(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塔筒内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平台(2)的外壁固定设置有防护栏(3),且防护栏(3)也由两部分转动连接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塔筒内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飞周海王志坚刘湧孙彧涛
申请(专利权)人:荆门天顺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