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7841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挡土墙,其涉及城市施工建筑领域,挡土墙包括:墙身,墙身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墙身的下端具有底板部,底板部包括沿墙身的第一侧朝向的方向延伸的趾板、沿墙身的第二侧朝向的方向延伸的踵板,墙身的上端具有悬臂结构,包括沿墙身的第一侧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悬臂、沿墙身的第二侧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悬臂,第一悬臂延伸的长度和第二悬臂延伸的长度之间的比值小于等于2,墙身的第二侧、踵板和第二悬臂之间具有扶壁,扶壁与第二悬臂的下壁面一直相连接至第二悬臂的下壁面的端部,扶壁与踵板的上壁面一直相连接至踵板的上壁面的端部,扶壁内设置有钢筋。本申请能够解决目前具有悬臂的挡土墙整体稳定性较差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挡土墙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施工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挡土墙。

技术介绍

[0002]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时,为了减小对道路两侧现状构造物等的破坏,通常需要在道路边缘设置挡土墙,以减小用地范围。但当新建道路即使设置了挡土墙,仍然会对现状构造物造成破坏,如压缩原有河道宽度、侵占原有道路等。目前已经研发出了在墙顶设置有悬臂式的挡土墙,这类挡土墙既能保证新建道路的实施,同时又减少对原有河道的压缩,增加河道行洪面积,或减少对原有道路的侵占。但这类挡土墙采用踵板及桩基础抵抗悬臂及其上荷载,整体稳定性较差,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挡土墙,其能够解决目前具有悬臂的挡土墙整体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挡土墙,所述挡土墙包括:
[0006]沿重力方向延伸的墙身,所述墙身具有相对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墙身的下端具有底板部,所述底板部包括沿所述墙身的第一侧朝向的方向延伸的趾板、沿所述墙身的第二侧朝向的方向延伸的踵板,所述墙身的上端具有悬臂结构,所述悬臂结构包括沿所述墙身的第一侧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悬臂、沿所述墙身的第二侧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延伸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悬臂延伸的长度之间的比值小于等于2,所述墙身的第二侧、所述踵板和所述第二悬臂之间具有扶壁,所述扶壁与所述第二悬臂的下壁面一直相连接至所述第二悬臂的下壁面的端部,所述扶壁与所述踵板的上壁面一直相连接至所述踵板的上壁面的端部,所述扶壁内设置有钢筋。
[0007]优选地,所述趾板在水平方向的长度与所述踵板在水平方向的长度之间的比值小于等于三分之一。
[0008]优选地,所述扶壁为多个,所述扶壁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排列,相邻所述扶壁之间的间隔小于等于3.5m,所述扶壁内设置有HRB400级直径为25mm的钢筋,所述扶壁的厚度大于等于0.4m。
[0009]优选地,所述踵板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3m,所述踵板的厚度大于等于0.8m,所述墙身的厚度大于等于0.5m,墙身高度在5m至7m之间。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悬臂远离所述墙身的一端的厚度大于0.2m,所述第一悬臂靠近所述墙身的一端的厚度大于等于0.5m;所述第二悬臂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1m,所述第一悬臂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小于等于2m。
[0011]优选地,所述墙身的第二侧设置有反滤层。
[0012]优选地,所述墙身内开设有多个泄水孔,所述泄水孔由第一侧向第二侧方向斜向
下倾斜,多个所述泄水孔按梅花型布置。
[0013]优选地,所述挡土墙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沉降缝,相邻所述沉降缝之间间隔9m至11m。
[0014]优选地,所述挡土墙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趾板和所述踵板下方的垫层,所述垫层由C25素混凝土制成。
[0015]优选地,所述垫层的厚度大于等于0.1m。
[001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0017]本申请中的挡土墙自身稳定性强,受力合理,一方面利用踵板可以平衡一部分悬臂结构上的荷载产生的弯矩,另外一方面,与第二悬臂、踵板相连接的扶壁可以有效抵抗踵板平衡不掉的弯矩。另外,本挡土墙能有效减小新建道路对原有河道的压缩或原有道路的侵占,减少填土数量,减少拆迁和占地面积,以及保护临近线路的既有建筑物,减小对周边既有构造物的破坏,易于施工,应用广泛,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良好。
[0018]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0019]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技术。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挡土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1]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0022]1、墙身;11、第一侧;12、第二侧;2、底板部;21、趾板;22、踵板;3、悬臂结构;31、第一悬臂;32、第二悬臂;4、扶壁;5、垫层;6、栏杆;100、河底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结合附图和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技术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为了能够解决目前具有悬臂的挡土墙整体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挡土墙,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挡土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挡土墙可以包括:沿重力方向延伸的墙身1,墙身1具有相对应的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墙身1的下端具有底板部2,底板部2包括沿墙身1的第一侧11朝向的方向延伸的趾板21、沿墙身1的第二侧12朝向的方向延伸的踵板22,墙身1的上端具有悬臂结构3,悬臂结构3包括沿墙身1的第一侧11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悬臂31、沿墙身1的第二侧12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悬臂32,第一悬臂31延伸的长度和第二悬臂32延伸的长度之间的比值小于等于2,墙身1的第二侧12、踵板22和第二悬臂32之间具有扶壁4,扶壁4与第二悬臂32的下壁面一直相连接至第二悬臂32的下壁面的端部,扶壁4与踵板22的上壁面一直相连接至踵板22的上壁面的端部,扶壁4内设置有钢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包括:沿重力方向延伸的墙身,所述墙身具有相对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墙身的下端具有底板部,所述底板部包括沿所述墙身的第一侧朝向的方向延伸的趾板、沿所述墙身的第二侧朝向的方向延伸的踵板,所述墙身的上端具有悬臂结构,所述悬臂结构包括沿所述墙身的第一侧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悬臂、沿所述墙身的第二侧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延伸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悬臂延伸的长度之间的比值小于等于2,所述墙身的第二侧、所述踵板和所述第二悬臂之间具有扶壁,所述扶壁与所述第二悬臂的下壁面一直相连接至所述第二悬臂的下壁面的端部,所述扶壁与所述踵板的上壁面一直相连接至所述踵板的上壁面的端部,所述扶壁内设置有钢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趾板在水平方向的长度与所述踵板在水平方向的长度之间的比值小于等于三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扶壁为多个,所述扶壁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排列,相邻所述扶壁之间的间隔小于等于3.5m,所述扶壁内设置有HRB400级直径为25mm的钢筋,所述扶壁的厚度大于等于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震芦冬冬孔君李肇东李继军庞焜刘腾龙郭晓慧曹瑞鲁俊男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