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光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7275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25
调光单元具备调光片与布线部。调光层由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夹持。第一透明电极具有第一布线区域,第一布线区域包括第一透明电极的边缘的一部分,并且从调光层露出。第二透明电极具有第二布线区域,第二布线区域包括第二透明电极的边缘的一部分,并且从调光层露出。布线部包括安装部和延伸部。安装部在沿着第一透明电极的边缘的第一方向上延伸,并被安装于第一布线区域。延伸部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从安装部朝向第一透明电极外延伸。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安装部的尺寸即第一宽度小于与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延伸部的尺寸即第二宽度。延伸部的尺寸即第二宽度。延伸部的尺寸即第二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调光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光单元。

技术介绍

[0002]调光片具备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电极以及夹在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调光层。各透明电极具有从调光层露出的布线区域。在各透明电极的布线区域中安装有用于将该透明电极与驱动部连接的布线。通过安装于第一透明电极的布线以及安装于第二透明电极的布线对两个透明电极间施加电压,由此相对于电压施加前使调光片的透射率变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2003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随着调光片的普及,调光片的应用对象越来越多样。然后,从进一步扩展调光片的应用对象的观点出发,要求相对于调光片的铺设面积进一步扩展调光片的透射率可变更的调光区域。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扩展调光片中的调光区域的调光单元。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调光单元具备调光片以及布线部,该调光片具备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电极以及调光层。上述调光层由上述第一透明电极与上述第二透明电极夹持,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具有第一布线区域,上述第一布线区域包括上述第一透明电极的边缘的一部分,并且从上述调光层露出,上述第二透明电极具有第二布线区域,上述第二布线区域包括上述第二透明电极的边缘的一部分,并且从上述调光层露出。上述布线部包括安装部和延伸部。上述安装部在沿着上述第一透明电极的上述边缘的第一方向上延伸,并被安装于上述第一布线区域,上述延伸部沿着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从上述安装部朝向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外延伸。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上述安装部的尺寸即第一宽度小于与上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上述延伸部的尺寸即上述第二宽度。
[0011]根据上述调光单元,与安装部的第一宽度为延伸部的第二宽度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第一透明电极中的安装部的铺设宽度,因此能够使调光片中的调光区域扩展。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具备普通型的调光片的调光单元的构造的截面图。
[0013]图2是表示具备反向型的调光片的调光单元的构造的截面图。
[0014]图3是表示第一布线基板的构造的平面图。
[0015]图4是简化表示第一布线基板的构造的平面图。
[0016]图5是表示沿着图3的V

V线的构造的截面图。
[0017]图6是表示沿着图3的VI

VI线的构造的截面图。
[0018]图7是将调光片的一部分切缺表示的平面图。
[0019]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布线基板的弯折方法的平面图。
[0020]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布线基板的弯折方法的平面图。
[0021]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一布线基板的弯折方法的平面图。
[0022]图11是表示布线基板的第一变更例的构造的平面图。
[0023]图12是表示布线基板的第二变更例的构造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照图1至图10对调光单元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依次对调光单元、线基板以及布线基板的弯折方法进行说明。
[0025][调光单元][0026]参照图1以及图2对调光单元进行说明。本公开的调光单元具备调光片和布线部。调光片可以是普通型、也可以是反向型。以下,参照图1对具备普通型的调光片的调光单元进行说明,参照图2对具备反向型的调光片的调光单元进行说明。
[0027]如图1所示,调光单元10能够具备普通型的调光片11N。调光片11N具备第一透明电极21、第二透明电极22、以及调光层23。调光层23以作为第一透明电极21的一部分的、包括第一透明电极21的边缘的布线区域21A、以及作为第二透明电极22的一部分的、包括第二透明电极22的边缘的布线区域22A从调光层23露出的方式,由第一透明电极21与第二透明电极22夹持。
[0028]换言之,第一透明电极21具有布线区域21A。布线区域21A是第一布线区域的一个例子。布线区域21A包括第一透明电极21的边缘的一部分,并且从调光层23露出。第二透明电极22具有布线区域22A。布线区域22A是第二布线区域的一个例子。布线区域22A包括第二透明电极22的边缘的一部分,并且从调光层23露出。
[0029]调光片11N还具备支承第一透明电极21的第一透明基材24、以及支承第二透明电极22的第二透明基材25。调光单元10具备安装于第一透明电极21的布线区域21A的第一布线基板12A、以及安装于第二透明电极22的布线区域22A的第二布线基板12B。第一布线基板12A以及第二布线基板12B是布线部的一个例子。
[0030]第一透明电极21以及第二透明电极22具有使可见光透射的透光性。第一透明电极21的透光性为,能够透过调光片11N对物体进行视觉识别。第二透明电极22的透光性与第一透明电极21的透光性相同,能够透过调光片11N对物体进行视觉识别。
[0031]用于形成各透明电极21、22的材料例如是从由氧化铟锡、氟掺杂氧化锡、氧化锡、氧化锌、碳纳米管以及聚(3,4

乙烯二氧噻吩)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任一种。
[0032]调光层23具备透明高分子层与液晶组合物。透明高分子层具有被液晶组合物填充的空隙。液晶组合物填充于透明高分子层所具有的空隙。液晶组合物含有液晶分子。液液晶分子的一个例子是从由席夫碱类、偶氮类、氧化偶氮类、联苯类、三联苯类、苯甲酸酯类、二苯乙炔类、嘧啶类、环己烷羧酸酯类、苯基环己烷类和二噁烷类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任一种。
[0033]液晶组合物的保持形式是从由高分子网络型、高分子分散型以及胶囊型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任一种。高分子网络型具备具有三维网眼状的透明的高分子网络,在相互连通的网眼状的空隙中保持液晶组合物。高分子网络是透明高分子层的一个例子。高分子分散型在透明高分子层中具备独立的多个空隙,并在分散于高分子层的空隙中保持液晶组合物。胶囊型在透明高分子层中保持具有胶囊状的液晶组合物。另外,液晶组合物除了上述液晶分子以外,也可以还包含用于形成透明高分子层的单体以及二色性色素等。
[0034]形成各透明基材24、25的材料可以是合成树脂或者无机化合物。合成树脂例如为聚酯、聚丙烯酸酯、聚碳酸酯以及聚烯烃等。聚酯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丙烯酸酯例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无机化合物例如为二氧化硅、氮氧化硅以及氮化硅等。
[0035]各布线基板12A、12B例如是挠性印刷基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FPC具备支承层、导体部、以及保护层。导体部由支承层与保护层夹持。支承层以及保护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支承层以及保护层例如由聚酰亚胺形成。导体部例如由金属薄膜形成。形成金属薄膜的材料例如可以是铜。...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调光单元,具备调光片以及布线部,该调光片具备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电极以及调光层,其中,上述调光层由上述第一透明电极与上述第二透明电极夹持,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具有第一布线区域,上述第一布线区域包括上述第一透明电极的边缘的一部分,并且从上述调光层露出,上述第二透明电极具有第二布线区域,上述第二布线区域包括上述第二透明电极的边缘的一部分,并且从上述调光层露出,上述布线部包括安装部和延伸部,上述安装部在沿着上述第一透明电极的上述边缘的第一方向上延伸,并被安装于上述第一布线区域,上述延伸部沿着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从上述安装部朝向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外延伸,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上述安装部的尺寸即第一宽度小于与上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上述延伸部的尺寸即第二宽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单元,其中,上述布线部在上述第一方向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辻真树
申请(专利权)人: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