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化吊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727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25
一束化吊线(1)具备:吊线(10),具有支承线(11)和覆盖支承线(11)的外皮(12);多个环状部(20),悬吊于吊线(10),并且具有供线缆(200a)插通的贯通孔(21);以及多个穿线绳(40),插通于贯通孔(21)。于贯通孔(21)。于贯通孔(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束化吊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束化吊线。对于承认基于文献参照的引入的指定国家,通过参照来将2020年5月15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20

085967所记载的内容引入至本说明书中,并作为本说明书的记载的一部分。

技术介绍

一条化吊线具备:具有外皮的吊线;具有线缆贯通孔并隔开规定间隔设置的吊挂部件;以及设置于线缆贯通孔的导入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当在这种一条化吊线铺设光学分接线缆的情况下,将光学分接线缆与导入线连接,并将该导入线从线缆贯通孔引出,由此使光学分接线缆插通于线缆贯通孔。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178563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的一条化吊线中,当在第一次的光学分接线缆的铺设完成后再铺设光学分接线缆的情况下,需要将导入线再次重新插入至线缆贯通孔。因此,存在第二次及第二次之后的铺设作业(补充铺设作业)需要很多时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缩短线缆的补充铺设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束化吊线。
[0001]本专利技术的一束化吊线具备:吊线,具有支承线和覆盖上述支承线的外皮;吊挂部,悬吊于上述吊线,并且具有供线缆插通的贯通孔;以及多个穿线绳,插通于上述贯通孔。
[0002]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是上述吊挂部具备多个环状部,该多个环状部沿着上述吊线的轴向隔开间隔配置,具有上述贯通孔,上述多个环状部与上述吊线的上述外皮一体地形成。
[0003]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是上述穿线绳固定于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面。/>[0004]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是上述穿线绳在上述内周面固定于上述吊线侧的一半的区域。
[0005]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是上述吊挂部具备:半筒部,沿上述吊线的轴向延伸,并且向与上述吊线相反的一侧开口;和多个半环状部,从上述半筒部向与上述吊线相反的一侧突出,并且沿着上述吊线的轴向隔开间隔配置,上述半筒部和上述多个半环状部与上述吊线的上述外皮一体地形成,上述穿线绳固定于上述半筒部的内周面。
[0006]在上述专利技术上,也可以是上述半筒部具有槽,该槽沿着上述吊线的轴向延伸,并形成于上述半筒部的内周面,上述槽包括:固定有上述穿线绳的多个第一部分;和上述穿线绳的固定强度与上述第一部分不同的多个第二部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束化吊线中,由于将多个穿线绳插通于吊挂部的贯通孔,因此能够使用在第一次的线缆的铺设作业中未被使用而留在吊挂部的贯通孔中的穿线绳,来进行线
缆的补充铺设作业。由此,能够实现缩短线缆的补充铺设作业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束化吊线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

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对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束化吊线的补充铺设作业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一束化吊线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悬挂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一束化吊线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沿着图4的VI

VI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着图4的VII

VII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束化吊线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

II线的剖视图。此外,在图1及图2中,图示了配置线缆前的状态的一束化吊线。本实施方式的一束化吊线1例如是为了在捆束了多个线缆的状态下保持该多个线缆来空中架设该多个线缆而使用的吊线。作为该线缆,例如,可举出光纤线缆、金属线缆等通信线缆。如图1及图2所示,该一束化吊线1具备吊线10、多个环状部20、多个连结部30及多个穿线绳40。本实施方式中的多个环状部20相当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吊挂部”的一个例子。吊线10例如是悬挂于电线杆等的空中架设线。如图1及图2所示,该吊线10具备支承线11和外皮12。支承线11具有能够耐受在被空中架设时施加的载荷的程度的强度。作为该支承线11,例如能够使用将多个钢丝绞合而成的钢丝绳等。外皮12为覆盖支承线11的外周的筒状的树脂。该外皮12与上述的连结部30及环状部20一体地形成。作为构成外皮12、连结部30及环状部20的树脂,例如能够使用聚乙烯(PE)等。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环状部20具有在内侧具有圆状的贯通孔21的圆环形状。该环状部20经由连结部30被悬吊在吊线10的下方。如图1所示,该环状部20沿着吊线10的轴CA1的方向(图中的Y方向)与其他环状部20隔开间隔设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隔开大致相同的间隔来设置所有环状部20,但并不限定于此。环状部20彼此的间隔也可以不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部20的形状均为正圆,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环状部20及贯通孔21的形状也可以是椭圆形、多边形。在环状部20的内周面22的上侧区域22a固定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条)穿线绳40。穿线绳40从一束化吊线1的前端部1b(参照图3的(a)及图3的(b))到后端部1a(参照图3的(a)及图3的(b))插通于多个贯通孔21。该穿线绳40通过在线缆的拉入作业时等被拉拽而从环状部20的内周面22剥离。作为构成穿线绳4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纤维强化塑料(FRP)及聚丙烯(PP)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3条穿线绳40,但并不限定于此。穿线绳40只要设置有2条以上即可。作为将穿线绳40固定于环状部20的方法,例如,可举出热熔
接或者使用了粘接剂的粘接等。也可以通过将穿线绳40嵌入至形成于环状部20的内周面22的凹部来将穿线绳40固定于环状部20。另外,也可以通过将穿线绳40钩挂于从内周面22突出的爪部,来将穿线绳40固定于环状部20。此外,上侧区域22a是在内周面22中被直线L1分割出的区域中的上侧(+Z侧)的区域。该上侧区域22a的内周面22设置为朝向下方向(-Z方向)。这里,L1是将环状部20的沿着Z方向的高度二等分为上侧和下侧的直线。该下侧区域22b的内周面22设置为朝向上方向(+Z方向)。在该下侧区域22b未设置穿线绳40。如后述那样,在该下侧区域22b,在光纤线缆等线缆的铺设作业后配置该线缆。以上说明过的一束化吊线1在线缆的补充铺设作业中被如以下那样使用。图3的(a)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束化吊线的穿线绳与线缆的连接作业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3的(b)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线缆向一束化吊线的环状部的拉入作业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在图3的(a)及图3的(b)中,一束化吊线1的后端部1a固定于电线杆100a,并且前端部1b被悬挂于电线杆100b。另外,在一束化吊线1的环状部20的内侧已经铺设有1条线缆200a。首先,从卷绕有线缆200b的滚筒300取出线缆200b的前端部201b。接着,如图3的(a)所示,将线缆200b的前端部201b与穿线绳40的后端部41连接。接下来,如图3的(b)所示,通过从一束化吊线1的前端部1b侧拉拽穿线绳40的前端部42来使穿线绳40从环状部20的内周面22(参照图2)剥离。然后,进一步拉拽穿线绳40的前端部42,并将穿线绳40从环状部20拉出。由此,能够将线缆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一束化吊线,其特征在于,具备:吊线,具有支承线和覆盖所述支承线的外皮;吊挂部,悬吊于所述吊线,并且具有供线缆插通的贯通孔;以及多个穿线绳,插通于所述贯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束化吊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部具备多个环状部,该多个环状部沿着所述吊线的轴向隔开间隔配置,具有所述贯通孔,所述多个环状部与所述吊线的所述外皮一体地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束化吊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绳固定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束化吊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绳在所述内周面固定于所述吊线侧的一半的区域。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多木刚稻垣亮大里健石冈优征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藤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