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合金棒材的拔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6949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20
一种钛合金棒材的拔长方法,将坯料一个面上的压下分为两次,一次是采用上/下凸V型砧将坯料从头至尾压下一次,紧接着在该面上采用上下平砧从头至尾再按规定坯料截面厚度尺寸进行拔长,上述两次压下锻拔后,进行坯料翻转,再次重复上述步骤锻拔,反复多次后将坯料截面厚度锻至工艺要求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减小变形死区体积,消除变形死区,使拔长过程中金属获得均匀的变形,使坯料在一次拔长过程中能提高再结晶晶粒的百分数,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减小坯料宽展,使坯料变形量能得到精确控制,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减少坯料拔长火次,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钛合金棒材的拔长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冶金行业的金属塑性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钛合金棒材自由锻造时的变形控制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金属冶金领域的钛合金自由锻造时经常会出现变形死区,而这种变形死区一直是钛合金棒材自由锻造加工的一个难题,常规自由锻造时,由于死区的存在,会使得该区域金属的变形量小,而为了在坯料的全部区域都获得动态再结晶或静态再结晶组织,只能采用多火次反复镦拔,使得在棒材内部各区域的组织都能获得再结晶细化晶粒,并使组织均匀化。
[0003]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下的常规自由锻造采用的工具是上、下平砧,该砧与坯料接触面积比较大,由于砧的温度较低,使与砧接触部分强烈散热,使得该区域金属的变形抗力增大,再加上砧与变形金属表面的摩擦作用,使得在砧面与变形金属接触部分处于难变形状态,导致出现了金属变形“死区”,从而使得在压下截面上出现了心部变形大而边部变形小的不均匀形态。
[0004]为了使得边部“死区”部分金属也能通过变形产生再结晶,只有再次墩粗后进行拔长,这样反复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钛合金棒材的拔长方法,包括坯料(1)和上下式砧体(2),其具体步骤如下所述:1)所述的上下式砧体(2)为上/下凸V型砧(2a)和上/下平砧(2b)的组合式砧面结构,其中,上下式砧体的的1/2长度设计为带有凸V状楔形体的上/下凸V型砧,该V状楔形体的锥角度为130
°
~160
°
,而上下式砧体另外的1/2长度的砧面为上/下平砧,整个上下式砧体为对称式布置,即,上/下凸V型砧的相对应,上/下平砧的相对应,将坯料通过该上下式砧体进行锻造,具体如下:2)采用上/下凸V型砧(2a)锻造:上/下凸V型砧(2a)为水平放置,锥轴线沿砧长度方向,锥角度在130
°
~160
°
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永革许正芳丁晨朱峰
申请(专利权)人: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