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及电子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6913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该雾化器包括储油壳以及设于储油壳内的雾化仓壳,雾化仓壳与储油壳之间形成有储油腔,雾化仓壳设有雾化仓以及将储油腔与雾化仓导通的上注油口和下注油口,雾化仓内设有发热体和导油体,发热体用于给导油体进行加热,导油体的上端与上注油口相配合,导油体的下端与下注油口相配合。通过在雾化仓壳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上注油口和下注油口,储油腔内的烟油在重力作用下由上注油口流向导油体,同时,下层的烟油在压强作用下通过下注油口流向导油体,导油体双向导油,使得烟油可以很快到达发热体,从而防止导油体出现干烧的问题。止导油体出现干烧的问题。止导油体出现干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器及电子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烟
,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技术介绍

[0002]电子烟又名虚拟香烟、蒸汽烟、气雾发生装置等,其主要通过加热电子烟内部存储的烟油,产生气溶胶以供使用者抽吸。烟油中通常含有尼古丁盐,加热生成的气溶胶中包含尼古丁。
[0003]现有的电子烟包括雾化器和电池杆,雾化器中的核心组件是雾化芯组件,雾化芯组件通常包括导油件和加热件,导油件用于传输烟油,加热件用于加热导油件中的烟油产生气溶胶。目前雾化器中的雾化芯组件多以陶瓷芯和棉芯为主,但是这两种雾化芯的导油件和加热件的接触面积比较小,一方面会造成雾化不充分,另一方面也会由于局部温度过高而使得雾化芯烧糊以至于直接影响抽吸的口感。另外,现有的雾化芯组件结构,也容易发生由于导油件导油过多,雾化不及时,从而造成漏油现象,或者导油过少,造成干烧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雾化器的雾化芯容易干烧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油壳以及设于所述储油壳内的雾化仓壳,所述雾化仓壳与所述储油壳之间形成有储油腔,所述雾化仓壳设有雾化仓以及将所述储油腔与所述雾化仓导通的上注油口和下注油口,所述雾化仓内设有发热体和导油体,所述发热体用于给所述导油体进行加热,所述导油体的上端与所述上注油口相配合,所述导油体的下端与所述下注油口相配合。
[0007]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导油体之间设有多孔陶瓷,所述多孔陶瓷朝向所述发热体的一侧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发热体设有多个嵌入所述凹槽内的发热丝。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所述导油体以及所述多孔陶瓷均为管状结构,所述凹槽为圆环形结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包括第一发热体、第二发热体以及连接片,所述第一发热体与所述第二发热体通过所述连接片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设有电极柱,所述电极柱的一端与所述发热体导电连接,所述电极柱的一端露出于所述储油壳的外表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柱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发热体与所述第二发热体的下端通过U型结构的所述电极柱夹住,所述第一发热体与所述第二发热体的上端通过所述连接片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注油口和所述下注油口均具有多个并呈圆环形排布。
[0013]进一步地,所述雾化仓壳的上端设有雾化仓盖,所述雾化仓盖与所述雾化仓壳连
接,所述雾化仓盖设有锥形气道,所述锥形气道与所述雾化仓相连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导油体设有上翻边和下翻边,所述上翻边与所述上注油口相配合,所述下翻边与所述下注油口相配合。
[001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烟,包括吸嘴以及如上所述的雾化器,所述吸嘴与所述雾化器连接。
[0016]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雾化仓壳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上注油口和下注油口,储油腔内的烟油在重力作用下由上注油口流向导油体,同时,下层的烟油在压强作用下通过下注油口流向导油体,导油体双向导油,使得烟油可以很快到达发热体,从而防止导油体出现干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中雾化器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雾化器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中雾化器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中雾化器的俯视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中雾化器的仰视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储油壳10、储油腔101、雾化仓壳20、雾化仓201、上注油口202、下注油口203、进气孔204、出气孔205、发热体21、发热丝211、第一发热体212a、第二发热体212b、连接片212c、电极柱213、导油体22、上翻边221、下翻边222、多孔陶瓷23、凹槽231、雾化仓盖24、锥形气道241、吸嘴30、吸气孔3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雾化器及电子烟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0024]图1是本技术中雾化器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雾化器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雾化器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雾化器的俯视拆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雾化器的仰视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5]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油壳10以及设于储油壳10内的雾化仓壳20,雾化仓壳20与储油壳10之间形成有储油腔101。具体地,储油壳10具有腔体,雾化仓壳20设于腔体内,雾化仓壳 20的外壁与储油壳10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油腔101,储油腔101用于容纳烟油。雾化仓壳20设有雾化仓201以及将储油腔101与雾化仓201导通的上注油口 202和下注油口203,雾化仓201内设有发热体21和导油体22,发热体21 用于给导油体22进行加热,从而将烟油雾化。导油体22的上端与上注油口 202相配合,导油体22的下端与下注油口203相配合,储油壳10内的烟油通过上注油口202和下注油口203流向导油体22。
[0026]本是技术通过在雾化仓壳1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上注油口202和下注油口203,储油腔101内的烟油在重力作用下由上注油口202流向导油体 22,同时,下层的烟油在压强作用下通过下注油口203流向导油体22,导油体22双向导油,使得烟油可以很快到达发
热体21,从而防止导油体22出现干烧的问题。
[0027]进一步地,上注油口202和下注油口203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不同。本实施例中,上注油口202设于雾化仓壳20的顶部,下注油口203设于雾化仓壳20的底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注油口202也可以设于雾化仓壳 20的中部,或下注油口203设于雾化仓壳20的中部。
[0028]本实施例中,发热体21与导油体22之间设有多孔陶瓷23,多孔陶瓷23 朝向发热体21的一侧设有多个凹槽231,发热体21设有多个嵌入凹槽231 内的发热丝211,因此可以均匀的增大发热面积,使得烟油可以快速充分雾化,雾化效率高,烟油能够及时雾化,烟雾的供需平衡。其中,多孔陶瓷23 为通过表面有槽的模具并注塑成型的多孔体,然后在将发热丝211安装到多孔体的凹槽231上,烧结获得所需要的带发热丝211的多孔体。发热丝211 可以为不锈钢、铁铬铝、镍、碳纤维、石墨片等材质。
[0029]进一步地,发热体21、导油体22以及多孔陶瓷23均为管状结构,凹槽 231为圆环形结构。储油壳10和雾化仓壳20均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其中,发热体21、导油体22以及多孔陶瓷23可以均为圆形管状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壳(10)以及设于所述储油壳(10)内的雾化仓壳(20),所述雾化仓壳(20)与所述储油壳(10)之间形成有储油腔(101),所述雾化仓壳(20)设有雾化仓(201)以及将所述储油腔(101)与所述雾化仓(201)导通的上注油口(202)和下注油口(203),所述雾化仓(201)内设有发热体(21)和导油体(22),所述发热体(21)用于给所述导油体(22)进行加热,所述导油体(22)的上端与所述上注油口(202)相配合,所述导油体(22)的下端与所述下注油口(203)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21)与所述导油体(22)之间设有多孔陶瓷(23),所述多孔陶瓷(23)朝向所述发热体(21)的一侧设有多个凹槽(231),所述发热体(21)设有多个嵌入所述凹槽(231)内的发热丝(2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21)、所述导油体(22)以及所述多孔陶瓷(23)均为管状结构,所述凹槽(231)为圆环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21)包括第一发热体(212a)、第二发热体(212b)以及连接片(212c),所述第一发热体(212a)与所述第二发热体(212b)通过所述连接片(212c)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太周胜文孔哲李雪林云燕刘光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