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腔开通器械和管腔开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681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腔开通器械和管腔开通系统,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包括内层管组件和外层管组件;内层管组件包括内管和连接于内管近端的超声接头组件;外层管组件包括外管和连接于外管远端的至少一个扩缩部;外管和这些扩缩部均套装于内管外部;外层管组件能够相对内管运动,以使扩缩部在扩张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相互转变。本发明专利技术至少缓解了现有闭塞性病变腔内介入治疗手术中,器械难以穿过病变闭塞段、器械操作繁琐、以及球囊扩张减容效果不佳需置入支架,支架内再狭窄导致远期通畅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手术即刻成功率和中远期效果。提高了手术即刻成功率和中远期效果。提高了手术即刻成功率和中远期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腔开通器械和管腔开通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管腔开通器械和管腔开通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腔内介入治疗因为微创已经成为很多疾病治疗的首选方式,常用的腔内介入治疗的器具包括导丝、球囊,支架,减容设备等等,现有技术中,治疗过程至少包括:第一,将导丝通过穿刺口沿人体管腔推送到病变部位,为了避免推送过程损伤管腔,引导导丝的头端一般比较柔软,导丝到达病变部位后,无法直接通过病变,需要置入导管后,通过导管交换通过性好的导丝穿过病变;对于一些闭塞性病变来说,闭塞段伴有坚硬的纤维帽、钙化斑,质地较硬,存在导丝过程耗时长、损伤管壁、开通成功率低的问题;第二,沿导丝推入球囊导管,进一步扩大闭塞段的内腔尺寸,因为球囊无法做到真正的减容,管腔回缩导致扩张效果不佳;第三,效果不佳时需置入支架扩张管腔,但是支架置入后会刺激内皮增生,导致支架内再狭窄,中长期的闭塞率超过50%。以上整个过程需要变换使用开通和扩张器械,操作繁琐、手术时间长。开通失败、扩张效果不佳、支架再狭窄是目前腔内介入治疗手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此外,需要了解的现有技术还包括:已知的超声能量传输系统包括发生器、换能器组件(超声手柄)以及导管或导丝,发生器配置为生成、控制、放大和/或传递期望频率的交变电子信号(例如,电压信号)至换能器组件;换能器组件(超声手柄)通常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压电陶瓷,该压电陶瓷在由高频电子信号激励时以高频扩张和收缩;这些高频振动被变幅杆放大成超声能量,该超声能量被传输至导管或导丝;超声能量被传输到导管或导丝的远端以消融和/或以其它方式破坏身体病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管腔开通器械和管腔开通系统,该管腔开通器械和管腔开通系统缓解了现有闭塞性病变腔内介入治疗手术中,器械难以穿过病变闭塞段的问题、变换使用开通和扩张器械导致的操作繁琐问题、以及球囊扩张减容效果不佳需置入支架,支架内再狭窄导致远期通畅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手术即刻成功率和中远期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管腔开通器械,该管腔开通器械包括内层管组件和外层管组件;具体地,所述内层管组件包括内管和连接于所述内管的近端的超声接头组件;所述外层管组件包括外管和连接于所述外管的远端的至少一个扩缩部。所述外管和所述至少一个扩缩部均套装于所述内管的外部;所述扩缩部配置成具有整体贴合或贴近所述内管外壁的收缩状态以及沿所述内管径向朝所述内管的外部膨起的扩张状态,所述外层管组件能够相对所述内管运动,以使所述扩缩部在所述扩张状态和所述收缩状态之间相互转变。
[0006]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腔开通器械的使用方式及其至少能够达到的功能效果如下:将内管近端的超声接头组件与超声设备进行连接,确保各扩缩部均处于收缩状态,将该管腔开通器械的内管远端伸入到病变闭塞处,然后,第一步,启动超声设备,借助超声能量对闭塞处进行开通,该开通方式主要是应用了机械振动和空化的组合机制,借助超声能量进行管腔开通,超声频率的机械振动沿开通器械至病变位置,器械高频振动时会产生空化作用,在病变周围产生微小的气泡,这些微小的气泡会在交替周期的振动波中振荡,气泡会被交替性的拉伸和压缩,在气泡被压缩至崩溃的瞬间,会产生瞬时压力,这种瞬时的压强跳跃形成激波,无数气泡爆破就如同无数的微炸弹,对闭塞段内部结构造成破坏,可以让器械快速通过病变位置的同时扩大管腔;更具体地,超声所产生的高频低幅机械振动可使内管远端像振动“手提锤”一样打通坚硬的纤维帽,内管的高频振动在周围流体中产生强烈的负压和正压循环,当内管远端缩回时,在压力循环的负侧溶解气体会形成空化气泡,气泡在压力循环的正侧迅速破裂,空化气泡的破裂会产生强烈的机械冲击波,侵蚀钙化斑块;同时,治疗性超声的闭塞段再通,还具有斑块消融选择性的特点,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含量高的组织对超声波破坏具有极强的抵抗力,然而,缺乏这些成分的组织很容易受到破坏,高强度超声波破坏纤维状或钙化斑块,但是不会损伤正常的动脉血管,该闭塞段开通方式效率更高,有利于大大缩短手术时的闭塞段开通时间,且避免了闭塞段过硬,导丝不能穿过的问题,提高了闭塞段开通成功率;第二步,操作外层管组件,使外层管组件相对内管运动,从而使各扩缩部从收缩状态转变为扩张状态,从而,对第一步开通出的孔进行扩大,以进一步扩大闭塞段的内腔尺寸,同时对内管进行支撑,间接提高对内管内伸入的导丝进行支撑的支撑力,导丝在该强支撑力的作用下,可以有很强的方向性,不容易弯折,进而进一步缩短了闭塞段开通时间、提高了闭塞段开通效率。
[0007]此外,上述第一步和第二步也可以相反顺序进行,即,先操作外层管组件,使外层管组件相对内管运动,从而使各扩缩部从收缩状态转变为扩张状态,扩张状态的扩缩部对内管进行支撑,然后再启动超声设备,借助超声能量对闭塞处进行开通,优选地,上述第一步和第二步根据术者需要交替进行。
[0008]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腔开通器械缓解了现有闭塞性病变腔内介入治疗手术中,器械难以穿过病变闭塞段的问题,达到了很好的缩短闭塞段开通时间、提高闭塞段开通效率的效果,同时,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整个对病变闭塞段进行开通和扩张过程中并未更换手术器械,进而,缓解了现有闭塞性病变腔内介入治疗手术中,变换使用开通和扩张器械导致的操作繁琐问题、以及球囊扩张效果减容不佳需置入支架,支架内再狭窄导致远期通畅率低的问题,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腔开通器械使用起来更加简单方便、手术过程更加快速、便捷,有利于更进一步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时间过长导致各种并发症的手术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即刻成功率和中远期效果。
[000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的远端伸出于所述至少一个扩缩部中最靠近所述内管的远端的部位。
[0010]以最靠近所述内管的远端的扩缩部为远端扩缩部: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扩缩部仅包括远端扩缩部;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扩缩部具有至少两个,且以最远离所述内管的远端的扩缩部为近端扩缩部,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扩缩部首尾依次连接,所述外管的远端连接于所述近端扩缩部的近端;或者,所述外管
包括近端管和多段远端管,所述至少两个扩缩部两两间隔,且相邻两个所述扩缩部之间通过至少一段所述远端管相连接,所述近端管的远端连接于所述近端扩缩部的近端。
[001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扩缩部中,最靠近所述内管的远端的部位固定于或被设于所述内管的远端外壁上的限位结构限位于所述内管的远端外壁。在这些可选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外管能够相对所述内管转动,以使所述扩缩部在所述扩张状态和所述收缩状态之间相互转变;或者,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外管能够相对所述内管前后滑动,以使所述扩缩部在所述扩张状态和所述收缩状态之间相互转变。
[0012]在以上两种进一步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更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扩缩部包括骨架;其中:以最靠近所述内管的远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腔开通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管组件和外层管组件;所述内层管组件包括内管(1)和连接于所述内管(1)的近端的超声接头组件(2);所述外层管组件包括外管(3)和连接于所述外管(3)的远端的至少一个扩缩部(4);所述外管(3)和所述至少一个扩缩部(4)均套装于所述内管(1)的外部;所述扩缩部(4)配置成具有整体贴合或贴近所述内管(1)外壁的收缩状态以及沿所述内管(1)径向朝所述内管(1)的外部膨起的扩张状态,所述外层管组件能够相对所述内管(1)运动,以使所述扩缩部(4)在所述扩张状态和所述收缩状态之间相互转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开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的远端伸出于所述至少一个扩缩部(4)中最靠近所述内管(1)的远端的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开通器械,其特征在于,以最靠近所述内管(1)的远端的扩缩部(4)为远端扩缩部:所述扩缩部(4)仅包括远端扩缩部;或者,所述扩缩部(4)具有至少两个,且以最远离所述内管(1)的远端的扩缩部(4)为近端扩缩部,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扩缩部(4)首尾依次连接,所述外管(3)的远端连接于所述近端扩缩部的近端;或者,所述外管(3)包括近端管和多段远端管,所述至少两个扩缩部(4)两两间隔,且相邻两个所述扩缩部(4)之间通过至少一段所述远端管相连接,所述近端管的远端连接于所述近端扩缩部的近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开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扩缩部(4)中,最靠近所述内管(1)的远端的部位固定于或被设于所述内管(1)的远端外壁上的限位结构限位于所述内管(1)的远端外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腔开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能够相对所述内管(1)转动,以使所述扩缩部(4)在所述扩张状态和所述收缩状态之间相互转变。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腔开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能够相对所述内管(1)前后滑动,以使所述扩缩部(4)在所述扩张状态和所述收缩状态之间相互转变。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管腔开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缩部(4)包括骨架(41);其中:以最靠近所述内管(1)的远端的扩缩部(4)为远端扩缩部,所述远端扩缩部的骨架(41)的远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管(1)的远端外壁;或者,所述远端扩缩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骨架(41)的远端的约束固定部件(42),所述远端扩缩部的约束固定部件(42)固定于或被设于所述内管(1)的远端外壁上的限位结构限位于所述内管(1)的远端外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腔开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固定部件(42)包括固定环或固定管,所述固定环或固定管套装于所述内管(1)外部。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腔开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能够相对所述内管(1)前后滑动,以使所述扩缩部(4)在所述扩张状态和所述收缩状态之间相互转变的情况下,在所述内管(1)的远端外壁上,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远端阻挡凸起(11),所述远端扩缩部的约束固定部件(42)被阻挡于所述远端阻挡凸起(11)的近端侧。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腔开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近端阻挡凸起(12),所述近端阻挡凸起(12)位于所述远端扩缩部的约束固定部件(42)的近端侧。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开通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管组件还包括外鞘管
(9),所述外鞘管(9)套装于所述外管(3)的外部,所述外鞘管(9)能够相对所述外管(3)前后滑动,以将所述扩缩部(4)收拢或释放于所述外鞘管(9)的内壁与所述外管(3)的外壁之间的间隙。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颖宋涛杜蜀董永贺朱明哲杨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通集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