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构件传递基点高程的地下空间高程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6815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测量方法,属于地下空间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通过构件传递基点高程的地下空间高程测量方法。该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位于同一轴线交点上,上下相邻的两根首层竖向和地下首层竖向构件,在这两根构件上分别安装的已知高程差的地上观测工作基点和地下观测工作基点,同时忽略两点间由长期轴向荷载所引起的结构竖向变形,再利用一台水准仪分别通过地上与地下两个工作基点的闭合水准路线测量,进而实现将地面高程快速引入地下空间沉降观测的工程测量方法。该方法既避免了传统地下室沉降测量方法中存在的施工阶段地面测量站点布置难又解决了由地上向地下转场时存在的误差控制难问题,实现了工程测量技术的进步。的进步。的进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构件传递基点高程的地下空间高程测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测量方法,属于地下空间测量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对地下空间的水准测量其主要目的是一方面在施工期辅助施工作业,另一方面在建筑运维期通过测量不均匀沉降起到对整个结构安全起预警作用。而沉降观测的方式是以地下空间一个水准基准点测量整个地下空间中其他的各点局部水准值,此过程中不需要引入绝对高程值。
[0003]然而,传统的地下空间高程测量方法已不能满足我国工程建设项目需求,在一些实际地下空间工程测量项目需要将项目的绝对高程值引入。尽管使用其他测量仪器配合,如全站仪,亦可实现高程转场,但全站仪存在设备昂贵,同时有一定适用范围限制。采用水准仪测量高程有适用范围广,且设备投入小的特点。但采用水准仪测量将地上绝对高程值引入地下高程测量,存在两个方面的技术问题:1.水准仪测量存在地上地下转场难采用水准仪测量传统采用水准仪实现高程转场的做法是,从楼梯间或地库坡道导入到地下。然而,无论是从楼梯间导入或是从地库坡道导入,都存在相邻测站之间的位置高差大、间距小、数量多等现象,以上现象亦会引起测量误差值的增加;2.施工期,地面障碍物多,测量路径常变换,且测站多,路径长但在实际工程中往往较难在施工现场保证相同的测量条件,其主要原因是施工现场的场地往往需要为各种为物资材、设备以及临时设施保留场地,而且存在移动位置的情况。这就造成每次实际的场地水准测量往往不能相同的测量路径,同时测站的数量和位置也会有相应变化,这也造成了较大的测量误差。
[0004]因此,如能提出一种新的水准仪地下空间高程测量方法,既可在施工阶段减少现场条件影响问题,又可解决水准仪测量存在地上地下转场难问题,将较好的推动工程测量技术的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利用在首层中单根竖向结构构件中预埋一根带有地面和地下两个水准基准点的垂向变形测量装置,再利用一台水准仪通过地面与地下两个水准基准点的闭合水准路线测量,进而实现地下空间沉降测量的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地下室沉降测量方法中存在的施工阶段地面测量站点布置难和由地上向地下转场时存在误差控制难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过构件传递基点高程的地下空间高程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首先从施工场地外的高程基准点BM11,测量安装在竖向构件2上端的工作基点标志物A 31,再从工作基点标志物A 31测至高程基准点BM1 1,形成第一个水准闭合路
线,并得到本次测量工作基点标志物A31的实际高程值H
A
;步骤二:提取竖向变形测量装置3的测量数值并计算出A、B两点之间实际距离L

ΔL,其中L为竖向变形测量装置3在现场安装时工作基点标志物31A与工作基点标志物B39之间高程差,ΔL为由构件竖向变形而导致的竖向变形变化值,其值由竖向变形测量装置3的测量数值计算获得,计算公式为ΔL=L*(OR(Δε , Δσ/E) +ΔT *α),其中Δε=ε
i

ε
1 ,Δσ=σ
i

σ
1 ,ΔT=T
i

T1,E为钢棒的弹性模量值,α为钢棒的线膨胀系数,T1为竖向变形测量装置3现场安装时测量的温度值,T
i
为进行高程测量时通过竖向变形测量装置3采集的实时温度值,ε1为竖向变形测量装置3现场安装时测量的应变值,ε
i
为竖向变形测量装置3采集的实时应变值,σ1为竖向变形测量装置3现场安装时测量的应力值,σ
i
为竖向变形测量装置3采集的实时应力值;步骤三:采用步骤一所得工作基点标志物A31的初始实际高程值H
A
,与A、B点之间高程差值L

ΔL相减得到采用步骤一所得工作基点标志物B39的实际高程值H
B
;步骤四:进入下层空间阶段,假定由工作基点标志物B39的局部高程为0.000m,对地下室中所埋设的各个建筑物沉降观测点进行测量得到Σh
i
,h
i
为各沉降观测点的局部高程值,完成对地下空间的闭合水准路线测量,实现地下空间局部独立坐标系统的建立;步骤五:将步骤四所得建筑物各个地下空间沉降观测点的局部高程值h
i
与步骤三所得工作基点标志物B39的实际高程值相减H
B
,得到各个地下空间沉降观测点的实际高程H
i
;步骤六:之后每期沉降测量仅需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五即可,之后再将相邻两次测量所得到的地下空间各测量点实际高程值相减即可得到,当次各观测点高程值。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预制在竖向构件2内的竖向变形测量装置3,将地面上的工作基点高程值可直接转换到地下工作基点,解决了地上地下转场难的问题,同时可有效避免现场障碍物所造成的通视问题。综上所述,本方法降低了现场测量工作的工作量,同时可有效降低测量误差。
[0008]优选的,竖向变形测量装置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平置设于正方形钢顶板上的工作基点标志物A,钢顶板上设有沿正方形对角线布置的四条直角三角形顶板加劲肋,顶板加劲肋一条边与钢顶板连接,另一条边与钢顶板中心点所设的钢铰连接,顶板加劲肋高度不超过钢铰高度,再由钢铰与钢棒连接,钢棒的另一端与应力应变测量装置的一端相连,应力应变测量装置的一端与另一根钢棒相连,此钢棒的末端与设置于正方形钢底板中心点相连,钢底板亦设有沿正方形对角线布置的四条直角三角形底板加劲肋,底板加劲肋一条边与钢底板连接,另一条边与钢棒相连,工作基点标志物B平置连接于钢底板上。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了解构件竖向变形测量装置构造,还可用于对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荷载逐步施加时竖向构件的压缩量监测。
[0010]优选的,竖向变形测量装置,安装于侧向刚度较大的主承力竖向构件。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法的成立建立在忽略竖向构件上工作基点标志物A与工作基点标志物B之间平面坐标相对运动的基础上,因此为更有效的满足假设条件选择侧向刚度大,侧向受力小的主承力竖向构件为在实际操作中的最佳选择。
[0012]优选的,应力应变测量装置,包括由上下两端与钢棒相连的应力应变计,安装在结构完成面上的数据采集盒以及将两者相连的引线。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保护数据提取段,实现长期数据的可靠性。
[0014]优选的,工作基点标志物A与工作基点标志物B,分别布置在同一轴线交点的上下相邻的两个结构层中的两个竖向构件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法的成立建立在忽略竖向构件上工作基点标志物A与工作基点标志物B之间平面坐标相对运动的基础上,因此为更有效的满足假设条件选择侧向刚度大,侧向受力小的主承力竖向构件为在实际操作中的最佳选择。
[0016]优选的,钢铰安装在钢顶板的平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构件传递基点高程的地下空间高程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首先从施工场地外的高程基准点BM1,测量安装在竖向构件上端的工作基点标志物A,再从工作基点标志物A测至高程基准点BM1,形成第一个水准闭合路线,并得到本次测量工作基点标志物A的实际高程值H
A
;步骤二:提取竖向变形测量装置的测量数值并计算出A、B两点之间实际距离L

ΔL,其中L为竖向变形测量装置在现场安装时工作基点标志物A与工作基点标志物B之间高程差,ΔL为由构件竖向变形而导致的竖向变形变化值,其值由竖向变形测量装置的测量数值计算获得,计算公式为ΔL=L*(OR(Δε , Δσ/E) +ΔT *α),其中Δε=ε
i

ε
1 ,Δσ=σ
i

σ
1 ,ΔT=T
i

T1,E为钢棒的弹性模量值,α为钢棒的线膨胀系数,T1为竖向变形测量装置现场安装时测量的温度值,T
i
为进行高程测量时通过竖向变形测量装置采集的实时温度值,ε1为竖向变形测量装置现场安装时测量的应变值,ε
i
为竖向变形测量装置采集的实时应变值,σ1为竖向变形测量装置现场安装时测量的应力值,σ
i
为竖向变形测量装置采集的实时应力值;步骤三:采用步骤一所得工作基点标志物A的初始实际高程值H
A
,与A、B点之间高程差值L

ΔL相减得到采用步骤一所得工作基点标志物B的实际高程值H
B
;步骤四:进入下层空间阶段,假定由工作基点标志物B的局部高程为0.000m,对地下室中所埋设的各个建筑物沉降观测点进行测量得到Σh
i
,h
i
为各沉降观测点的局部高程值,完成对地下空间的闭合水准路线测量,实现地下空间局部独立坐标系统的建立;步骤五:将步骤四所得建筑物各个地下空间沉降观测点的局部高程值h
i
与步骤三所得工作基点标志物B的实际高程值相减H
B
,得到各个地下空间沉降观测点的实际高程H
i
;步骤六:之后每期沉降测量仅需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五即可,之后再将相邻两次测量所得到的地下空间各测量点实际高程值相减得到当次各观测点高程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构件传递基点高程的地下空间高程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朱伟李洪录焦海新刘才张美瑞张直李建功李小青钟俊宇张喆陆春意王建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