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蒸笼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673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蒸笼及烹饪器具,蒸笼包括蒸笼本体,以及分隔件,蒸笼本体具有底壁和侧壁,底壁开设有过流口,侧壁的外周具有过液通道,底壁设置有挡筋,分隔件具有固定于底壁的下侧的第一状态,以及固定于所述的上侧的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分隔件与底壁配合围成集油腔,所述分隔件的侧壁与挡筋之间具有沥油通道,在第二状态,分隔件封堵过流口。分隔件能够可选择地固定于蒸笼底壁的上侧或下侧,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大大丰富了蒸笼的功能,提高了蒸笼的适用性,用户可利用蒸笼满足不同的烹饪需求,提高使用体验。分隔件固定于底壁的下侧时,可实现沥脂功能。分隔件固定于底壁的上侧时,能够将蒸笼用于烹饪低糖饭。能够将蒸笼用于烹饪低糖饭。能够将蒸笼用于烹饪低糖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蒸笼及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蒸笼及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有些烹饪器具(如压力煲)通常配备有沥脂组件,沥脂组件包括蒸笼和接油盒,使用时,将沥脂组件放置在内胆内部,在烹饪的过程中,内胆内的液体携带油脂沸腾上涌,从而进入蒸笼和接油盒内,当烹饪结束后将沥脂组件取出的过程中,接油盒内的食物汤汁流回至内胆内,而油脂则滞留在接油盒内,实现油液分离,减少汤汁中的油脂。
[0003]接油盒需要频繁地装拆,以方便对内部的油脂进行清理,而现有的沥脂组件接油盒和蒸笼之间的连接方式较为复杂,使用时较为不便,尤其是当接油盒和蒸笼表面布满油脂时,由于表面较滑,经常出现接油盒无法从蒸笼上取下的情况。而且当接油盒内的食物汤汁以及油脂较多时,接油盒的整体重量较大,容易从蒸笼上脱落。
[0004]此外,随着烹饪器具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烹饪模式也更加丰富多样,而并不是所有模式的烹饪都需要沥脂组件,而沥脂组件只能够实现沥脂这一单一的功能,因此在烹饪器具的实际使用中,沥脂组件的实用性以及使用率并不高。而且在不使用沥脂组件时,用户还需要额外对沥脂组件进行放置收纳,因此使用体验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蒸笼及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多功能蒸笼,包括蒸笼本体,以及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蒸笼本体的分隔件,所述蒸笼本体具有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开设有过流口,所述侧壁的外周具有连通所述蒸笼本体内部的过液通道,所述底壁设置有朝向下方凸出的挡筋,所述分隔件具有固定于所述底壁的下侧的第一状态,以及固定于所述底壁的上侧的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分隔件环绕于所述挡筋的外周,以与所述底壁配合围成集油腔,所述过流口连通所述集油腔,所述分隔件的侧壁与所述挡筋之间具有沥油通道,所述分隔件与所述底壁之间具有沥油间隙,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分隔件封堵所述过流口。
[0008]所述底壁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分隔件的开口沿设置有配合翻边,所述配合翻边与所述定位部配合,以使所述分隔件和所述底壁密封配合。
[0009]所述定位部朝向下方隆起,以在所述底壁的上侧形成定位凹槽,在所述底壁的下侧形成定位凸起。
[0010]所述蒸笼还包括固定柱,所述底壁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固定柱穿过所述安装口以具有位于所述底壁下侧的第一固定部和位于所述底壁上侧的第二固定部,所述分隔件具有配合部,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固定,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固定。
[0011]所述固定柱是由磁吸材料制成的结构,所述配合部设置有磁吸件,所述分隔件与所述固定柱磁吸固定。
[0012]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直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端面设置有定位斜面。
[0013]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高度为H1,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高度为H2,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分隔件的开口之间的距离为H3;其中,H1>H3,H2<H3。
[0014]所述侧壁开设有过液口;和/或,所述侧壁设置有挂接部,所述挂接部挂接于食材容器,以在所述侧壁和食材容器之间形成所述过液通道。
[0015]所述分隔件的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凸起。
[0016]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置于所述锅体内的内胆,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上述的多功能蒸笼,所述蒸笼可取放地置于所述内胆内。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本技术的所述分隔件能够可选择地固定于所述蒸笼底壁的上侧或下侧,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大大丰富了所述蒸笼的功能,提高了所述蒸笼的适用性,用户可利用所述蒸笼满足不同的烹饪需求,提高使用体验。当所述分隔件固定于所述底壁的下侧时,可实现沥脂功能,与所述蒸笼本体共同组成用于沥脂的组件,用于将食物汤汁内的油脂沥出,降低汤汁中的油脂。当所述分隔件固定于所述底壁的上侧时,将所述底壁的过流口封堵,从而使食物汤汁只能够进入所述蒸笼本体内,而无法从所述蒸笼本体内流出,从而能够将所述蒸笼用于烹饪低糖饭,在烹饪米饭的过程中,米汤浸泡米粒,米粒的淀粉、糖分进入到米汤中,随着烹饪温度的升高,米汤发生沸腾从而上涌进入所述蒸笼本体内,并在所述蒸笼本体内收集,从而实现米粒和米汤的分离,减少米粒中的淀粉,如此烹饪出的米饭含糖量较少,满足用户食用低糖饭的需求。
[0019]此外,由于所述分隔件与所述蒸笼本体可拆卸,因此将所述分隔件拆下后,所述蒸笼本体还可作为常规蒸笼以及用于食材焯水,例如,在进行蒸制食物时,仅利用所述蒸笼本体,将食物放置在所述蒸笼本体内,利用下方加热产生的水蒸气对食物进行加热,或者将食材放置在所述蒸笼本体内,并将所述蒸笼本体下放,使其浸入液体中,以对食材进行焯水,焯水完成后,将食材连同所述蒸笼本体一同取出,从而无需在水中捞取食物,提高使用便捷性。
[0020]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壁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朝向下方隆起,以在所述底壁的上侧形成定位凹槽,在所述底壁的下侧形成定位凸起。所述定位部向下隆起,从而在所述底壁的两侧均形成定位结构,所述定位凹槽能够与所述分隔件配合,对所述分隔件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进行定位,使其位置稳定,对所述过流口进行遮挡,同时还增大了所述分隔件和所述底壁的接触面积,提高密封效果,从而保证对所述过流口的密封效果。所述定位凸起则能够对所述底壁上的所述挡筋进行定位,在将所述挡筋与所述底壁固定时,借助所述定位凸起的定位,能够使所述挡筋的位置更加稳定,从而降低连接难度,保证装配质量,同时还有助于提所述挡筋和所述底壁的连接强度。
[002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蒸笼还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是由磁吸材料制成的结构,所述配合部设置有磁吸件,所述分隔件与所述固定柱磁吸固定。利用磁吸固定的方式实现所述固定柱和所述配合部的固定,大大降低了连接难度,同时无需
设置复杂的连接结构,用户在使用时,只需要将所述配合部靠近所述固定柱,二者便能够在磁吸力的作用下完成固定,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并且能够避免因所述分隔件和所述固定柱表面布满油渍而无法施力操作的现象。
[002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直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端面设置有定位斜面。由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分隔件用于积存油脂,并在在烹饪过程中,所述集油腔内充满食物汤汁,因此在将所述蒸笼整体取出时,所述分隔件的重量较重。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直径较大,增大了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配合部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了固定区域的面积,提高所述配合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连接强度,保证所述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稳定连接。
[0023]5.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置于所述锅体内的内胆,所述烹饪器具还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蒸笼,包括蒸笼本体,以及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蒸笼本体的分隔件,所述蒸笼本体具有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开设有过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外周具有连通所述蒸笼本体内部的过液通道,所述底壁设置有朝向下方凸出的挡筋,所述分隔件具有固定于所述底壁的下侧的第一状态,以及固定于所述底壁的上侧的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分隔件环绕于所述挡筋的外周,以与所述底壁配合围成集油腔,所述过流口连通所述集油腔,所述分隔件的侧壁与所述挡筋之间具有沥油通道,所述分隔件与所述底壁之间具有沥油间隙,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分隔件封堵所述过流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分隔件的开口沿设置有配合翻边,所述配合翻边与所述定位部配合,以使所述分隔件和所述底壁密封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朝向下方隆起,以在所述底壁的上侧形成定位凹槽,在所述底壁的下侧形成定位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还包括固定柱,所述底壁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固定柱穿过所述安装口以具有位于所述底壁下侧的第一固定部和位于所述底壁上侧的第二固定部,所述分隔件具有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秦越千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