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救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6676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救援系统,涉及电梯安全技术领域,其包括接入端口、充电单元和电源单元,所述接入端口、充电单元、电源单元依次连接,电源单元外接检测单元和抱闸输出单元;所述电源单元还包括MCU、模拟控制电路、电源输出模块,模拟控制电路连接主功率模块,电源输出模块连接在蓄电池负极和主功率模块之间的连接线上;MCU控制模拟控制电路和电源输出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通讯和电梯的远程监控接口,可实现远程故障告警的功能,提高了维保的准确和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救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安全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救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设备,为了降低电梯乘坐人员的危险,需要在电梯系统中安装紧急安全装置。当电梯出现问题时,例如停电时,抱闸会刹住电梯防止其继续运行,此时由人工通过机械式手动松闸,使轿厢向上或向下溜车就近平层,放出乘客。但是由于机械式松闸是通过钢丝绳连接到曳引机的制动器上,若钢丝绳太长,则会造成制动器无法打开,若使用时间过长,钢丝绳则会容易生锈。因此,传统的无机房电梯系统内安装的安全装置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有待提高。
[0003]中国专利CN206842773U公开了一种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包括DC

AC单元、DC

DC单元、第二开关和充电及市电检测单元均与控制中心电连接,其中,市电输入单元、充电及市电检测单元和第二开关依次电连接;电池与第二开关电连接;第二开关分别与DC

AC单元、DC

DC单元电连接;第一开关分别与IO单元、DC

AC单元电连接;DC

AC单元用于与电梯控制柜的变压器电连接;DC

DC单元用于与电梯控制柜的变频器电连接;IO单元用于与电梯控制柜的IO单元电连接。
[0004]中国专利CN111547594A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电梯用电动松闸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电动松闸装置、变频器、主板、编码器和主机抱闸线圈;电动松闸装置的输入端与市电相连,且其输出端分别与变频器的输入端以及主机抱闸线圈相连,并分别供电给变频器以及控制主机抱闸线圈;变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板的输入端相连,并供电给主板;主板的输出端与编码器的输入端相连,并供电给所述编码器;编码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板相连,并将运转信息反馈给主板。
[0005]但是上述无机房电梯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的无机房中存在的安全装置不可靠、不稳定以及人工操作不便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救援系统。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梯救援系统,包括接入端口、充电单元和电源单元,所述接入端口、充电单元、电源单元依次连接,电源单元外接检测单元和抱闸输出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包括蓄电池、第一变压器、主功率模块、输出整流模块、输出继电器;蓄电池、第一变压器、主功率模块、输出整流模块、输出继电器依次设置;蓄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充电单元一端,蓄电池的负极连接充电单元的另一端;第一变压器包括输入端子模块和输出端子模块,输入端子模块连接蓄电池正极和主功率模块,蓄电池负极连接主功率模块,输出端子模块连接输出整流模块,输出整流模块连接输出继电器;输出继电器一端连接抱闸输出单元的第一
端子,输出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抱闸输出单元的第二端子;所述电源单元还包括MCU、模拟控制电路、电源输出模块,模拟控制电路连接主功率模块,电源输出模块连接在蓄电池负极和主功率模块之间的连接线上;MCU控制模拟控制电路和电源输出模块。
[000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端子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第一输入端子的下端和第二输入端子的上端连接,连接位置处通过传输线连接蓄电池的正极。
[000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主功率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且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蓄电池的负极;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一输入端子上端,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一输入端子下端。
[001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整流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第五二极管;输出端子上端连接第二二极管正极和第三二极管负极,第二二极管负极连接线圈,第三二极管正极连接电阻,线圈连接输出继电器的一个引脚;输出端子下端连接第四二极管正极和第五二极管负极,第四二极管负极连接线圈,第五二极管连接电阻。
[001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线圈和输出继电器之间还设置有电容和第六二极管,且电容、第六二极管、第一变压器相互并联,电容和第六二极管之间连接有电阻。
[001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单元包括EMC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和第二变压器,EMC电路输入端与接入端口连接,EMC电路输出端与整流滤波电路输入端连接,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端与第二变压器连接。
[001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单元还包括电压控制电路,电压控制电路通过通信方式连接第二变压器,且电压控制电路控制第二变压器输出电压至蓄电池。
[001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单元还设置有保险丝,保险丝设置在蓄电池正极和第一变压器之间。
[001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单元为检测端子,检测端子至少包括P1引脚、P4引脚、P7引脚,P1引脚通过第一开关连接电源输出模块,P7引脚通过第二开关连接门锁检测模块,P4引脚连接门区检测模块,MCU监测门锁检测模块和门区检测模块的信号。
[001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救援系统外接有门区警报模块、运行警报模块、欠压警报模块、充电警报模块,MCU监测门区警报模块、运行警报模块、欠压警报模块、充电警报模块的信号。
[001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充电单元为AC

DC充电模块;电源单元为DC

DC电源模块。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1.本专利技术采用智能多段式充电方式,充电结合温度补偿和温度保护的特性,在充电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护了电池的寿命,具体的,恒流充电阶段,充电电流保持恒定,充入电量快速增加,电池电压上升;恒压充电阶段,充电电压保持恒定,充入电量继续增加,电池电压缓慢上升,充电电流下降;蓄电池充满,充电电流下降到低于浮充转换电流,充电电压降低到浮充电压;浮充充电阶段,充电电压保持为浮充电压。
[0019]2.本专利技术具有过载保护,过压保护,输出短路保护,过温保护功能,能有效克服突发恶劣情况;具体的,过载保护指电源输出电流超出额定电流时,保护电路动作,使输出功率降低或切断;过电压保护指在输出电压异常的状况下,高于设定规格允许值,发生保护动作,避免损害负载端零件;输出短路保护,当电源负载端短路时,为避免损坏电源,电源会自行保护并切断输出,当异常状态消除后,电源会自动回复并继续正常输出;过温度保护是为避免因环温过高,过载或电源供应器异常时,造成内部温升过高,而损害电源内部零件或减低电源寿命。
[0020]3. 本专利技术通过通讯和电梯的远程监控接口,可实现远程故障警告,提高了维保的准确和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图1的拓扑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外接松闸装置的电路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入端口、充电单元和电源单元,所述接入端口、充电单元、电源单元依次连接,电源单元外接检测单元和抱闸输出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包括蓄电池、第一变压器、主功率模块、输出整流模块、输出继电器;蓄电池、第一变压器、主功率模块、输出整流模块、输出继电器依次设置;蓄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充电单元一端,蓄电池的负极连接充电单元的另一端;第一变压器包括输入端子模块和输出端子模块,输入端子模块连接蓄电池正极和主功率模块,蓄电池负极连接主功率模块,输出端子模块连接输出整流模块,输出整流模块连接输出继电器;输出继电器一端连接抱闸输出单元的第一端子,输出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抱闸输出单元的第二端子;所述电源单元还包括MCU、模拟控制电路、电源输出模块,模拟控制电路连接主功率模块,电源输出模块连接在蓄电池负极和主功率模块之间的连接线上;MCU控制模拟控制电路和电源输出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子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第一输入端子的下端和第二输入端子的上端连接,连接位置处通过传输线连接蓄电池的正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功率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且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蓄电池的负极;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一输入端子上端,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一输入端子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整流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第五二极管;输出端子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青松张利荣王刚顾月江廖宏明邹龙斌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