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6370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12
一种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属于智能车载终端技术领域,为了解决每个驾驶者对于智能车载终端的观看视角均有不同,进而身高体型特殊的驾驶者在观看智能车载终端时存在一定的观看难度,且存在反光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半圆条板带动板体整体进行摆动,以此调整智能车载终端件的面向角度,通过升降滑移块带动智能车载终端件整体进行升降滑移,以此调整智能车载终端件的面向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调节按钮和第二调节按钮的配合操作,利于驾驶者寻找最佳的观看视角,调整的方法简单便捷,且便于根据驾驶者的身高体型以及自身的观看习惯,驾驶者可自由调整智能车载终端的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终端的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终端的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车载终端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

技术介绍

[0002]智能车载终端融合了GPS技术、里程定位技术及汽车黑匣技术,能用于对运输车辆的现代化管理,包括行车安全监控管理、运营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智能集中调度管理、电子站牌控制管理等,实现对运行车辆的动态监控管理,通过GIS平台实时、准确显示车辆的动态运行状态,包括车速、里程、到站离站时间、站名、运行路段、堵车、火警、车辆故障、超速告警及超速提示、赖站告警及赖站提示、疲劳驾驶提示、自动报站等。
[0003]现有技术的智能车载终端通常安装在车辆正驾驶的驾驶台下方,且终端为固定安装状态,因不同驾驶者的身高体型差异原因,每个驾驶者对于智能车载终端的观看视角均有不同,进而身高体型特殊的驾驶者在观看智能车载终端时存在一定的观看难度,且存在反光的问题,若调整智能车载终端的观看视角,还需调整座椅的高度,易影响路况的察看,存在一定的交通危险性。
[0004]针对以上问题,对现有装置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每个驾驶者对于智能车载终端的观看视角均有不同,进而身高体型特殊的驾驶者在观看智能车载终端时存在一定的观看难度,且存在反光的问题,若调整智能车载终端的观看视角,还需调整座椅的高度,易影响路况的察看,存在一定的交通危险性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包括嵌入安装在车体表面的嵌入承载架和开设在嵌入承载架侧表面的活动腔室,活动腔室的内部设置有调整组合机构,调整组合机构的表面安装有智能车载终端件,智能车载终端件与活动腔室相匹配,调整组合机构包括设置在活动腔室上顶面的吊接杆和安装在吊接杆两侧的升降套杆,两组升降套杆与吊接杆相错开,两组升降套杆的底端与活动腔室的内底面相连接,嵌入承载架的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调节按钮,第一调节按钮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调节按钮,且第二调节按钮设置在嵌入承载架的侧表面,升降套杆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二连接穿孔槽,吊接杆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二连接穿孔槽,第一调节按钮的中心设置有横向衔接短杆,横向衔接短杆穿过嵌入承载架与吊接杆的内部相对应,第二调节按钮的中心设置有横向衔接长杆,横向衔接长杆贯穿一组升降套杆与另一组升降套杆的内部相对应,横向衔接短杆与第一连接穿孔槽相匹配,横向衔接长杆与第二连接穿孔槽相匹配;
[0007]智能车载终端件包括与活动腔室相匹配的调节背块和设置在调节背块一侧的控制面板,调节背块包括与活动腔室相匹配的长块体和开设在长块体侧表面的弧形贴合转
槽,长块体上表面的中端开设有第一调节贯穿套槽,第一调节贯穿套槽的两侧开设有第二调节贯穿套槽,第一调节贯穿套槽和第二调节贯穿套槽相错开,第一调节贯穿套槽与吊接杆相匹配,第二调节贯穿套槽与升降套杆相匹配,弧形贴合转槽内侧表面的中端开设有容纳槽室,控制面板包括板体和设置在板体外侧表面的显示屏,板体的内侧表面安装有半圆条板,半圆条板与弧形贴合转槽相匹配,半圆条板的中端设置有弧形齿面,弧形齿面与容纳槽室相对应,容纳槽室的内部安装有牵引齿轮。
[0008]进一步地,吊接杆包括安装在活动腔室上顶面的第一杆体和设置在第一杆体内部的第一管腔。
[0009]进一步地,第一杆体与第一调节贯穿套槽相匹配,第一杆体的侧表面开设有开槽敞口,第一管腔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升降滑移贴板。
[0010]进一步地,第一升降滑移贴板的外侧表面安装有第一直齿面,第一直齿面与牵引齿轮啮合连接。
[0011]进一步地,第一升降滑移贴板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滑移件,第一升降滑移贴板通过第一限位滑移件与第一管腔的内侧壁相连接。
[0012]进一步地,横向衔接短杆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齿轮拼接端块,第一齿轮拼接端块设置在第一管腔的内部,第一齿轮拼接端块与第一直齿面啮合连接。
[0013]进一步地,升降套杆包括安装在第一杆体两侧的第二杆体和开设在第二杆体内部的第二管腔,第二杆体的侧立面开设有立式升降长槽,立式升降长槽与第二调节贯穿套槽相对应。
[0014]进一步地,第二管腔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升降滑移贴板,第二升降滑移贴板的外侧表面安装有第二直齿面,第二升降滑移贴板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滑移件,第二升降滑移贴板通过第二限位滑移件与第二管腔的内侧壁相连接。
[0015]进一步地,两组第二调节贯穿套槽的内侧壁均安装有升降滑移块,升降滑移块与立式升降长槽相连接,且升降滑移块的一端与第二升降滑移贴板的中端相连接。
[0016]进一步地,横向衔接长杆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齿轮拼接端块,第二齿轮拼接端块设置在第二管腔的内部,第二齿轮拼接端块与第二直齿面啮合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通过半圆条板带动板体整体进行摆动,以此调整智能车载终端件的面向角度,通过升降滑移块带动智能车载终端件整体进行升降滑移,以此调整智能车载终端件的面向高度,通过第一调节按钮和第二调节按钮的配合操作,利于驾驶者寻找最佳的观看视角,调整的方法简单便捷,且便于根据驾驶者的身高体型以及自身的观看习惯,驾驶者可自由调整智能车载终端的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
[0019]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首先调整智能车载终端的面向高度,通过第一限位滑移件使第一升降滑移贴板与第一杆体具有活动性,通过第一齿轮拼接端块与第一直齿面的啮合连接,带动智能车载终端件同时进行相应摆动,若此时的摆动角度不符合驾驶者的观看视角,再次调整智能车载终端的面向角度,智能车载终端的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调整互不影响,且配合度较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调整组合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智能车载终端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调节背块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控制面板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第一调节贯穿套槽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第一管腔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第二调节贯穿套槽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包括嵌入安装在车体表面的嵌入承载架(1)和开设在嵌入承载架(1)侧表面的活动腔室(2),其特征在于:活动腔室(2)的内部设置有调整组合机构(3),调整组合机构(3)的表面安装有智能车载终端件(4),智能车载终端件(4)与活动腔室(2)相匹配,调整组合机构(3)包括设置在活动腔室(2)上顶面的吊接杆(31)和安装在吊接杆(31)两侧的升降套杆(32),两组升降套杆(32)与吊接杆(31)相错开,两组升降套杆(32)的底端与活动腔室(2)的内底面相连接,嵌入承载架(1)的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调节按钮(33),第一调节按钮(33)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调节按钮(34),且第二调节按钮(34)设置在嵌入承载架(1)的侧表面,升降套杆(32)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二连接穿孔槽(36),吊接杆(31)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二连接穿孔槽(36),第一调节按钮(33)的中心设置有横向衔接短杆(37),横向衔接短杆(37)穿过嵌入承载架(1)与吊接杆(31)的内部相对应,第二调节按钮(34)的中心设置有横向衔接长杆(38),横向衔接长杆(38)贯穿一组升降套杆(32)与另一组升降套杆(32)的内部相对应,横向衔接短杆(37)与第一连接穿孔槽(35)相匹配,横向衔接长杆(38)与第二连接穿孔槽(36)相匹配;智能车载终端件(4)包括与活动腔室(2)相匹配的调节背块(41)和设置在调节背块(41)一侧的控制面板(42),调节背块(41)包括与活动腔室(2)相匹配的长块体(411)和开设在长块体(411)侧表面的弧形贴合转槽(412),长块体(411)上表面的中端开设有第一调节贯穿套槽(413),第一调节贯穿套槽(413)的两侧开设有第二调节贯穿套槽(414),第一调节贯穿套槽(413)和第二调节贯穿套槽(414)相错开,第一调节贯穿套槽(413)与吊接杆(31)相匹配,第二调节贯穿套槽(414)与升降套杆(32)相匹配,弧形贴合转槽(412)内侧表面的中端开设有容纳槽室(415),控制面板(42)包括板体(421)和设置在板体(421)外侧表面的显示屏(422),板体(421)的内侧表面安装有半圆条板(423),半圆条板(423)与弧形贴合转槽(412)相匹配,半圆条板(423)的中端设置有弧形齿面(424),弧形齿面(424)与容纳槽室(415)相对应,容纳槽室(415)的内部安装有牵引齿轮(41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整面向角度和面向高度的智能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吊接杆(31)包括安装在活动腔室(2)上顶面的第一杆体(311)和设置在第一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万里徐杰声甘雨
申请(专利权)人:启美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