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锚锚洞施工的逃生救援管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6210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锚锚洞施工的逃生救援管道系统,包括有交替设置、且相互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行走管道和连接管道,行走管道底部固定设置有履带行走系统,所述履带行走系统包括有固定在行走管道的管道主体底部的车架,车架前、后两端各设有2根主动轴,每根主动轴上通过套嵌有2个主动轴承与车架转动连接,每根主动轴两端各固定套接有1个主动轮,车架前、后两端同侧的2个主动轮外部套设有1个履带,所述履带行走系统还包括有制动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隧道锚锚洞施工中应用,能有效解决当前传统逃生管道在锚洞开挖中存在的无固定措施、推进易受阻、救援困难、管壁光滑倾斜难爬处等实际问题。管壁光滑倾斜难爬处等实际问题。管壁光滑倾斜难爬处等实际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锚锚洞施工的逃生救援管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逃生救援管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特别是一种隧道锚锚洞施工的逃生救援管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隧道锚锚洞开挖作业过程中,与常规隧道不同的是锚洞一般呈下倾约20
°
~40
°
,由于锚洞下倾而需下坡施工的特殊情况,当锚洞掌子面出现危险时,工作人员往往难以便捷、快速逃离掌子面,而传统的大钢管型逃生管道因内部光滑且较陡的倾斜角度,也给逃生和救援带来不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特别是当关门塌方发生,救援难度更大,难以及时施救。
[0003]隧道锚锚洞等特殊地形隧道开挖作业时,隧道传统钢管逃生管道常沿隧道纵向摆放在隧洞一侧,易在隧洞横向滚动或移位,不仅影响洞内作业,而且在逃生救援时因移位而定位难,增加逃生救援困难,隧道传统钢管逃生管道在保障被困人员生命安全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锚锚洞施工的逃生救援管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隧道锚锚洞施工的逃生救援管道系统,包括有交替设置、且相互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行走管道和连接管道,行走管道底部固定设置有履带行走系统,所述履带行走系统包括有固定在行走管道的管道主体底部的车架,车架前、后两端各设有2根主动轴,每根主动轴上通过套嵌有2个主动轴承与车架转动连接,每根主动轴两端各固定套接有1个主动轮,车架前、后两端同侧的2个主动轮外部套设有1个履带,所述履带行走系统还包括有制动系统。
[0006]前述的一种隧道锚锚洞施工的逃生救援管道系统中,所述制动系统包括有制动杆、制动片和制动卡钳,车架前端和后端其中的1根主动轴两端上还套接有2个制动片,制动片设置在主动轮的内侧,制动片上还卡接有制动卡钳,制动卡钳通过圆管支架与车架固定连接,同一个履带行走系统上的所有制动卡钳通过制动油管与车架上的制动杆连接,制动杆穿过行走管道和底板。
[0007]前述的一种隧道锚锚洞施工的逃生救援管道系统中,套设有同一个履带的2个主动轮之间设置有1个油压避震器,油压避震器内侧与车架固定连接,油压避震器的顶、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传动轮,传动轮抵住履带的内壁。
[0008]前述的一种隧道锚锚洞施工的逃生救援管道系统中,所述行走管道和连接管道的内部设置有内置逃生系统,内置逃生系统包括有沿逃生救援管道系统长度方向设置在管道内底部的底板,底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内部设置有4个圆锥形滑轮将导轨抱合住,滑块上还设置有牵引环。
[0009]前述的一种隧道锚锚洞施工的逃生救援管道系统中,所述滑块顶面螺纹转动设置有制动旋钮,制动旋钮穿过滑块的顶板。
[0010]前述的一种隧道锚锚洞施工的逃生救援管道系统中,所述履带采用特种橡胶履带。
[0011]前述的一种隧道锚锚洞施工的逃生救援管道系统中,所述行走管道和连接管道的管道内壁侧上方间隔设置有攀爬扶手。
[0012]前述的一种隧道锚锚洞施工的逃生救援管道系统中,所述行走管道和连接管道的端头设置有法兰盘,螺栓穿过法兰盘后将行走管道和连接管道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3]一种隧道锚锚洞施工的逃生救援管道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1,将行走管道与连接管道进行拼接组装,同时在逃生救援管道系统靠近锚洞口一端系上缆绳,且另一端固定于锚洞口;步骤2,在拼接组装完成的管道内部布置滑块,在滑块上系上缆绳且另一端固定于锚洞口,同时检查管道接口处导轨是否连接成功;步骤3,将逃生救援管道系统行驶至锚洞掌子面处并启动制动系统;随开挖作业进行关闭制动系统跟随掌子面推进,以此循环至施工完毕;步骤4,若施工过程中出现危及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事故时,作业人员进入逃生救援管道系统中并依靠攀爬扶手自主逃生至安全区,或者将与逃生救援管道系统相连接的缆绳与卷扬机或工程车辆连接,将整个逃生管道系统与作业人员拖出至安全区;步骤5,在逃生救援管道系统遭到损坏失去行走能力或作业人员出现受伤情况时,作业人员通过穿戴逃生绳索与内置逃生系统上的滑块连接,并通过卷扬机或工程车辆将作业人员从救援逃生管道系统内部拉出至安全区。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采用履带行走系统,可以轻松通过隧道锚锚洞地面上的碎石、沟壑等障碍物,避免了救援逃生管道在进行开挖作业与救援逃生时无法正常前进或抽出,同时制动系统可以避免逃生救援管道系统在隧道锚锚洞中无法固定沿隧道横向滚动或纵向溜坡下滑。
[0015]2、当隧道锚锚洞施工掌子面附近发生坍塌时,内置逃生系统可以在管道丧失行走能力、被掩埋于落石之下无法移动、作业人员受伤无法自主逃生时,通过逃生绳索将被困人员与滑块连接并通过外部的牵引机构牵引送至安全区。
[0016]3、逃生救援管道系统可根据不同施工工况由若干节行走管道与连接管道拼接组装,可应用于包括隧道锚锚洞在内的多种类似地下暗挖工程施工。
[0017]4、整个逃生救援管道系统使用卷扬机或任意工程车辆即可拉出,且整个系统未配置电气系统,在隧道坍塌引起易燃易爆气体泄露时不会进一步引发爆炸等危险。
[0018]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在隧道锚锚洞施工中应用,能有效解决当前传统逃生管道在锚洞开挖中存在的无固定措施、推进易受阻、救援困难、管壁光滑倾斜难爬处等实际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总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行走管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履带行走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制动系统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内置逃生系统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在隧道锚锚洞开挖过程中的参考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管道主体;2—法兰盘;3—底板;4—攀爬扶手;5—导轨;6—滑块;7—滑轮;8—制动旋钮;9—车架;10—主动轴承;11—主动轴;12—油压避震器;13—主动轮;14—传动轮;15—履带;16—制动杆;17—制动片;18—制动卡钳;19—内置逃生系统;20—履带行走系统;21—制动系统;22—行走管道;23—连接管道;24—卷扬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隧道锚锚洞施工的逃生救援管道系统,如图1

6所示,包括有交替设置、且相互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行走管道22和连接管道23,且逃生救援管道系统的首尾两端均为行走管道22,所述行走管道22长度与内径分别为3m、1m,所述连接管道23内径与行走管道22相同但长度为3~5m。行走管道22底部固定设置有履带行走系统20,连接管道23相较于行走管道22未配置履带行走系统20。所述履带行走系统20包括有固定在行走管道22的管道主体1底部的车架9,车架9前端和后端各设有2根主动轴11,每根主动轴11上通过套嵌有2个主动轴承10,主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锚锚洞施工的逃生救援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交替设置、且相互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行走管道(22)和连接管道(23),行走管道(22)底部固定设置有履带行走系统(20),所述履带行走系统(20)包括有固定在行走管道(22)的管道主体(1)底部的车架(9),车架(9)前、后两端各设有2根主动轴(11),每根主动轴(11)上通过套嵌有2个主动轴承(10)与车架(9)转动连接,每根主动轴(11)两端各固定套接有1个主动轮(13),车架(9)前、后两端同侧的2个主动轮(13)外部套设有1个履带(15),所述履带行走系统(20)还包括有制动系统(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锚锚洞施工的逃生救援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系统(21)包括有制动杆(16)、制动片(17)和制动卡钳(18),车架(9)前端和后端其中的1根主动轴(11)两端上还套接有2个制动片(17),制动片(17)设置在主动轮(13)的内侧,制动片(17)上还卡接有制动卡钳(18),制动卡钳(18)通过圆管支架与车架(9)固定连接,同一个履带行走系统(20)上的所有制动卡钳(18)通过制动油管与车架(9)上的制动杆(16)连接,制动杆(16)穿过行走管道(22)和底板(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锚锚洞施工的逃生救援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套设有同一个履带(15)的2个主动轮(13)之间设置有1个油压避震器(12),油压避震器(12)内侧与车架(9)固定连接,油压避震器(12)的顶、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传动轮(14),传动轮(14)抵住履带(15)的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锚锚洞施工的逃生救援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管道(22)和连接管道(23)的内部设置有内置逃生系统(19),内置逃生系统(19)包括有沿逃生救援管道系统长度方向设置在管道内底部的底板(3),底板(3)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5),导轨(5)上滑动连接有滑块(6),滑块(6)内部设置有4个圆锥形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宝平许建凯杨先奎王保刘赐文秦嘉苑庆峰李浩然朱青张应红周文郭宸畅饶军应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瓮开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