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盖凸轮轴油孔倒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6127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气缸盖凸轮轴油孔倒角装置,属于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制造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架下方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分布的液压柱,两个所述液压柱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限位板,所述固定限位板的前端面开设有长槽,所述固定限位板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且与长槽滑动连接的固定限位滑板。通过控制液压柱工作,液压柱的输出端带动固定限位板向下移动,再通过两个固定限位滑板在长槽内部移动,从而使其抵接气缸盖顶端将其固定,有效提高对气缸盖的固定效果。有效提高对气缸盖的固定效果。有效提高对气缸盖的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缸盖凸轮轴油孔倒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制造领域,特别涉及气缸盖凸轮轴油孔倒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凸轮轴是发动机中配气机构中的重要部件,在发动机工作循环中,它合理地控制进排气门的开启、关闭时间和开合量,使经过压缩的燃油混合气充分燃烧,推动活塞运动做功,然后将废气排出燃烧室,因此它影响着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发动机的气缸盖的主油道孔主要用于发动机的润滑。气缸盖上很多油道都会与主油道直接或间接的相连。主油道孔是气缸盖中最重要的油孔。目前凸轮轴油孔加工后常会存在毛刺,毛刺严重时会掉入凸轮轴孔使凸轮轴孔拉伤导致发动机发生异响;为了去除毛刺,凸轮轴油孔需要进行倒角作业;
[0003]在现有的气缸盖凸轮轴油孔倒角装置中,装置效果简单并且需要靠手工修整倒角,所以存在倒角质量较差、效果不佳且费事费力,增加人工成本使倒角效率较低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气缸盖凸轮轴油孔倒角装置,具有提高倒角效率和提升倒角质量的特点。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气缸盖凸轮轴油孔倒角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底座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左侧开设有纵向滑动槽,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部顶端开设有第一空槽,所述第一空槽的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外壁左右两侧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两个所述从动齿轮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杆,两个所述螺杆的外壁套接有螺杆套,所述螺杆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纵向滑动槽滑动连接的纵向滑动板,所述连接杆的外壁前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前后两端均贯穿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安装架的左右两端均贯穿开设有第二滑动槽,两个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板,两个所述第二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的交界处活动连接有安装套;
[0006]所述安装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分布的伸缩杆,两个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的内部底端开设有第二空槽,所述第二空槽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的挡块,两个所述挡块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弹簧,两个所述挡块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气钻头,两个所述气钻头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倒角刀片。
[0007]为了对气缸盖进行上下固定,作为本技术的气缸盖凸轮轴油孔倒角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架下方的固定板,所述
固定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分布的液压柱,两个所述液压柱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限位板,所述固定限位板的前端面开设有长槽,所述固定限位板的内部设置有左右分布且与长槽滑动连接的固定限位滑板。
[0008]为了便于限制滑动板移动的位置,防止滑落,作为本技术的气缸盖凸轮轴油孔倒角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前后分布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滑动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左右分布的第二限位板。
[0009]为了对气缸盖进行左右固定,作为本技术的气缸盖凸轮轴油孔倒角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位于固定限位板下方的摇杆,所述摇杆的左端贯穿第一支撑板且固定连接有摇把,所述摇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二支撑板且延伸至外部,所述摇杆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一段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固定夹板和活动夹板。
[0010]为了在固定气缸盖时对气缸盖外壁起到保护作用,作为本技术的气缸盖凸轮轴油孔倒角装置优选的,所述活动夹板和固定夹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垫。
[0011]为了便于对多个电子元件进行分别控制,作为本技术的气缸盖凸轮轴油孔倒角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右侧壁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伸缩杆以及液压柱电性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通过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主动齿轮开始转动,从而主动齿轮带动与其相啮合的两个从动齿轮开始转动,使两个螺杆同步开始转动并带动螺杆套向上移动,两个螺杆反转则会使螺杆套向下移动,通过螺杆套带动连接杆移动便使其外壁固定连接的安装架也跟随上下移动,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纵向滑动板位于纵向滑动槽内部上下滑动,安装架内部设置的安装套可通过外壁活动连接的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在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内部滑动,从而调整对气缸盖倒角的位置,使倒角工作便于完成,从而提高倒角效率;
[0014]通过移动安装套确定好倒角位置后,首先启动伸缩杆工作,带动安装板向下移动,接着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延长杆跟随转动,再使其底部设置的气钻头转动,通过倒角刀片对气缸盖油孔进行倒角处理,如油孔直径较小则通过挤压弹簧,使两个倒角刀片向内部移动从而缩短打磨直径,也可对油孔内部进行倒角处理,便有效的提升倒角效果,提高倒角质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齿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调整装置结构俯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固定装置结构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图1a部放大图;
[0020]图中,1、底座;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摇把;5、摇杆;6、固定夹板;7、活动夹板;8、第一空槽;9、第一电机;10、主动齿轮;11、从动齿轮;12、螺杆;13、螺杆套;14、连接杆;15、纵向滑动板;16、纵向滑动槽;17、安装架;18、安装套;19、第一滑动板;20、第二滑动
板;21、伸缩杆;22、安装板;23、固定板;24、第二电机;25、液压柱;26、固定限位板;27、长槽;28、固定限位滑板;29、第一限位板;30、第一滑动槽;31、第二滑动槽;32、延长杆;33、气钻头;34、倒角刀片;35、挡块;36、弹簧;37、第二空槽;38、第二限位板;39、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请参阅图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缸盖凸轮轴油孔倒角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所述底座(1)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3),所述第二支撑板(3)的左侧开设有纵向滑动槽(16),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内部顶端开设有第一空槽(8),所述第一空槽(8)的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一电机(9),所述第一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0),所述主动齿轮(10)的外壁左右两侧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11),两个所述从动齿轮(11)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杆(12),两个所述螺杆(12)的外壁套接有螺杆套(13),所述螺杆套(1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纵向滑动槽(16)滑动连接的纵向滑动板(15),所述连接杆(14)的外壁前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7),所述安装架(17)的前后两端均贯穿开设有第一滑动槽(30),所述安装架(17)的左右两端均贯穿开设有第二滑动槽(31),两个所述第一滑动槽(3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板(19),两个所述第二滑动槽(3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板(20),所述第一滑动板(19)和第二滑动板(20)的交界处活动连接有安装套(18);所述安装套(1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分布的伸缩杆(21),两个伸缩杆(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2),所述安装板(22)的底端安装有第二电机(24),所述第二电机(2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延长杆(32),所述延长杆(32)的内部底端开设有第二空槽(37),所述第二空槽(37)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的挡块(35),两个所述挡块(35)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弹簧(36),两个所述挡块(35)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宇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