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吊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599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吊顶结构,包括天花板、第一板组、第二板组、第三板组和第一吊杆,所述第一板组、所述第二板组、所述第三板组相互连接以形成“门”字形的窗帘盒;天花板搭接在第二板组上,第三板组扣合在位于窗口上方的装饰墙板上,所述第一吊杆的上端、下端分别与屋顶、所述第二板组的上端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室内吊顶结构具有连接构件少、结构简单、易于组装,外形美观的优点。外形美观的优点。外形美观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吊顶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装修
,特别涉及一种室内吊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室内装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用装饰墙板和吊顶搭配的方式来进行室内墙面和屋顶装修是其中的一种装修方式。在此基础上,还会用到窗帘盒,以进一步提高室内装修的美观性。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窗帘盒与装饰墙板或吊顶之间的组装结构复杂,连接构件多,或者结合处常常存在缝隙,不美观。不仅施工周期长,费时费力,装修一致性差;而且由于木工板、多层板等易受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存在易变形、开裂或霉变等现象,直接影响装修品质和寿命,使装修质量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吊顶结构,以解决或缓解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室内吊顶结构,包括室内吊顶结构,用于与装饰墙板配合连接,包括天花板、第一板组、第二板组、第三板组和第一吊杆,所述第一板组、所述第二板组、所述第三板组相互连接以形成“门”字形的窗帘盒;其中,所述第一板组包括第一几字形折弯板、第一立板、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一上搭板和第一下搭板,所述第一上搭板和所述第一下搭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板的上端和下端,并且均位于所述第一立板的朝向所述第三板组的一侧,所述第一几字形折弯板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三板组的第一容纳槽,并连接在所述第一下搭板的外端;所述第二板组包括第二立板、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二上搭板和第二下搭板,所述第二上搭板和所述第二下搭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立板的上端和下端,并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立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板组包括第三几字形折弯板、第三上搭板、第三立板和窗口承载件,所述第三上搭板与所述第三立板垂直并连接在所述第三立板上端,所述第三几字形折弯板形成有开口朝下的第三容纳槽,并连接在所述第三立板的下端;其中,所述天花板的端部搭接在所述第一上搭板上,所述第一上搭板的外端搭接在所述第二板组的上方;所述第二下搭板插入所述第一容纳槽中并搭接在所述第一几字形折弯板上;所述窗口承载件固定在第一墙面上,所述第二上搭板、所述第三上搭板依次叠置搭接在所述窗口承载件上;所述第三容纳槽与所述装饰墙板相匹配,位于窗口上方的所述装饰墙板插入所述第三容纳槽中;所述第一吊杆的上端、下端分别与屋顶、所述第二板组的上端连接。
[0007]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立板间隔且平行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二下搭板呈L形连接。
[0008]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组还包括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立板平行,且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板的朝向所述第三板组的表面上。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板组还包括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与所述第三立板平行,且固定在所述第三立板的朝向所述窗口的表面上。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组还包括顶加强板,所述顶加强板与所述第二上搭板大小相同并贴合固定在所述第二上搭板的上方。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组还包括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二立板平行,且固定在所述第二立板的朝向所述第一板组的表面上。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组还包括吊装连接件,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二立板,所述吊装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立板的上方且固定在所述第二加强板的朝向所述第三板组的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吊杆的下端与所述吊装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上搭板的外端搭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上。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几字形折弯板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一上横板和第一下横板,所述第一上横板、所述第一下横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板的上端、下端,且均位于所述第一竖板的朝向所述第三板组的一侧,以形成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竖板与所述第一竖板平行,并连接在所述第一下横板的下方;其中,当所述第二下搭板伸入所述第一容纳槽中时,所述第二立板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竖板的外表面平齐。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横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下横板的宽度,以使得所述第一上横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之间具有容纳间隙,所述第二加强板伸入所述容纳间隙中,并抵接在所述第二下搭板上。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吊顶结构还包括立出风拼接件和平出风拼接件,所述立出风拼接件包括第四几字形折弯板、立风口板和立承载板,所述第四几字形折弯板形成有开口朝下的第四容纳槽并连接在所述立风口板的下端,所述承载板呈L形连接于所述立风口板的上端,所述平出风拼接件包括呈L形连接的平风口板和插接板;所述室内吊顶结构包括低顶区域和高顶区域,所述平出风拼接件位于所述底顶区域,所述立出风拼接件连接在所述底顶区域和所述高顶区域之间,其中,所述插接板向上延伸以插入所述第四容纳槽中,所述立承载板用于承载位于所述高顶区域的所述天花板。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立出风拼接件还包括立挡板,所述立挡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立承载板的远离所述高顶区域的一端,并位于所述立承载板的上方。
[0017]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吊顶结构还包括挂钩,所述挂钩包括第一挂竖板、第二挂竖板、第一挂横板和第二挂横板,其中,所述第一挂竖板、所述第二挂竖板间隔平行且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挂横板的下侧,以与所述第一挂横板围合形成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和所述装饰墙板相匹配,以使所述挂钩能够与所述装饰墙板的上端相扣合;所述第二挂横板与所述第一挂横板平行,所述第二挂横板连接在所述第二挂竖板的下端,且所述第二挂横板位于所述第二挂竖板的背离所述第四容纳槽的一侧,所述第二挂横板用于承载所述天花板。
[0018]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吊顶结构还包括侧立件,所述侧立件包括侧承载板、侧立板和第五几字形折弯板,所述侧承载板和所述侧立板垂直,并连接在所述侧立板的上端,所述侧承载板用于承载所述天花板;所述第五几字形折弯板连接在所述侧立板的下端,并形成有开口朝下的第五容纳槽,所述第五容纳槽与所述装饰墙板相匹配,以使所述第五几字形折弯板能够与所述装饰墙板的上端相扣合。
[0019]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侧立件还包括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与所述侧承载板垂直,且与所述侧承载板的靠近所述墙体的一端连接,所述侧挡板用于固定在所述墙体上。
[0020]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侧立件还包括侧竖板和侧横板,所述侧竖板和所述侧立板平行,且分别连接在所述所述侧横板的两端,所述侧竖板位于所述侧横板的远离所述墙体的一端并位于所述侧横板的上方;所述侧竖板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侧承载板的远离所述墙体的一端。
[0021]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吊顶结构还包括第二吊杆、灯饰安装件,所述灯饰安装件包括灯承载板、灯竖板和安装板,所述灯承载板、所述灯具安装板相互平行并位于所述灯竖板的同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吊顶结构,用于与装饰墙板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天花板、第一板组、第二板组、第三板组和第一吊杆,所述第一板组、所述第二板组、所述第三板组相互连接以形成“门”字形的窗帘盒;其中,所述第一板组包括第一几字形折弯板、第一立板、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一上搭板和第一下搭板,所述第一上搭板和所述第一下搭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板的上端和下端,并且均位于所述第一立板的朝向所述第三板组的一侧,所述第一几字形折弯板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三板组的第一容纳槽,并连接在所述第一下搭板的外端;所述第二板组包括第二立板、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二上搭板和第二下搭板,所述第二上搭板和所述第二下搭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立板的上端和下端,并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立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板组包括第三几字形折弯板、第三上搭板、第三立板和窗口承载件,所述第三上搭板与所述第三立板垂直并连接在所述第三立板上端,所述第三几字形折弯板形成有开口朝下的第三容纳槽,并连接在所述第三立板的下端;其中,所述天花板的端部搭接在所述第一上搭板上,所述第一上搭板的外端搭接在所述第二板组的上方;所述第二下搭板插入所述第一容纳槽中并搭接在所述第一几字形折弯板上;所述窗口承载件固定在第一墙面上,所述第二上搭板、所述第三上搭板依次叠置搭接在所述窗口承载件上;所述第三容纳槽与所述装饰墙板相匹配,位于窗口上方的所述装饰墙板插入所述第三容纳槽中;所述第一吊杆的上端、下端分别与屋顶、所述第二板组的上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立板间隔且平行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二下搭板呈L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组还包括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立板平行,且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板的朝向所述第三板组的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组还包括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与所述第三立板平行,且固定在所述第三立板的朝向所述窗口的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组还包括顶加强板,所述顶加强板与所述第二上搭板大小相同并贴合固定在所述第二上搭板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组还包括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二立板平行,且固定在所述第二立板的朝向所述第一板组的表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组还包括吊装连接件,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二立板,所述吊装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立板的上方且固定在所述第二加强板的朝向所述第三板组的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吊杆的下端与所述吊装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上搭板的外端搭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几字形折弯板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一上横板和第一下横板,所述第一上横板、所述第一下横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板的上端、下端,且均位于所述第一竖板的朝向所述第三板组的一侧,以形成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竖板与所述第一竖板平行,并连接在所述第一下横板的下方;其中,当所述第二下搭板伸入所述第一容纳槽中时,所述第二立板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竖板的外表面平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横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下横板的宽度,以使得所述第一上横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之间具有容纳间隙,所述第二加强板伸入所述容纳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俊杰梅能敏孙春祥邵俊义赵静贾路
申请(专利权)人:和能人居科技天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