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抵抗机制柱脚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抗震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抵抗机制柱脚。
技术介绍
[0002]柱脚是连接上部结构与基础间的重要节点,其抗震能力严重影响整体建筑结构性能。国内外震害调查表明,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不足是钢结构遭受震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钢柱脚主要有外露式、外包式和埋入式三种。其中,外露式柱脚施工简便、造价低、传力机制明确,被广泛应用于中底层建筑中。然而外露式柱脚在地震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滑移,滞回曲线具有明显的捏缩效应,固接程度低,耗能能力差,且在地震作用下柱脚损伤严重,无法进行快速修复,通常会推倒重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0003]为了安全保护建筑物免受地震危害,加快震后的修复,低损伤的建筑结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经过大量的研究,要实现低损伤的建筑结构可以通过安置隔震系统或补充阻尼系统耗散地震能量,降低结构损伤。其中,隔震系统通过延长建筑物的基本周期来限制传递给结构的输入能量。设置阻尼器是通过机械阻尼器吸收地震能量,减小对结构构件的损伤。当前,金属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抵抗机制柱脚,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3)、固定在基础(3)上方的钢柱(1)和摩擦剪切耗能装置(2),摩擦剪切耗能装置(2)设有两组,分别固定在钢柱(1)的两侧;所述摩擦剪切耗能装置(2)包括相连接的剪切装置和摩擦装置,所述摩擦装置中设有摩擦主板(8),所述摩擦主板(8)上开设有多个螺栓孔,螺栓孔的位置与形状是经过设计确定的,螺栓孔内部配合连接有高强螺栓,摩擦主板(8)通过高强螺栓与剪切装置连接,形成双耗能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抵抗机制柱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剪切耗能装置(2)对称固定在钢柱(1)的两侧,还包括柱连接板(11),所述剪切装置和所述摩擦装置各设有两个,两个剪切装置的一侧与柱连接板(11)连接,另一侧分别与两个摩擦装置通过高强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抵抗机制柱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装置采用剪切阻尼器,为金属阻尼器,剪切阻尼器采用剪切耗能板(6),剪切耗能板(6)为开有多个孔道的方形板,孔道呈长条形且靠近柱连接板(11),多个孔道呈一列间隔分布;剪切耗能板(6)上还开设有至少两...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