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结肠留置导管及固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570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3
一种全结肠留置导管,包括中空的导管,导管的一端为封闭的圆弧状,导管的另一端未封闭,导管外壁上开设有多个线孔组,每个线孔组内穿绕有一根固定线,固定线首尾连接形成至少一个可滑动的半圆状线圈。本装置中的全结肠留置管配合肠镜的软组织夹使用,可将导管置入并固定在全结肠的任何一个部位。靠近导管的一端,导管上开设有用于药物流出的侧孔,导管另一端连接有注射器接口。本装置可实现配合内镜将药品顺利、安全的送至升结肠,并且将导管持久固定在升结肠内壁,实现长期留置和反复给药的目的。的目的。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结肠留置导管及固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结肠留置导管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医学上通常将回盲瓣至肛门的消化道称为下消化道。传统的医疗技术,难以实现从肛门向全结肠内进行无创伤的长时间重复给药。直至2015年,一种向结肠深部植入管道,用于全结肠(也被称为下消化道)途径粪菌移植,或全结肠广泛范围给药的技术已经用于临床,其被命名为经内镜肠道植管术。但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肠导管大多仅能到达直肠或者乙状结肠,无法到达右半结肠甚至升结肠、盲肠等深部结肠,更无法起到持久固定的作用。其主要原因为:1、市面上的肠导管进入肠腔的长度均小于30cm。2、因肠道不仅弯曲,且弯曲还特别多,难以将肠导管在直视下放置并固定在结肠的任意部位,这使得药液容易流出体外,降低疗效、造成医疗浪费。因此,目前缺乏能够配合内镜将其顺利、安全的送至升结肠,并且将其持久固定在升结肠内壁,用于长期留置和反复给药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实现能配合内镜将药品顺利、安全的送至升结肠,并且将导管持久固定在升结肠内壁,用于长期留置和反复给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结肠留置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为封闭的圆弧状,所述导管的另一端未封闭,所述导管外壁上开设有多个线孔组,每个线孔组内穿绕有一根固定线,所述固定线首尾连接形成至少一个可滑动的半圆状线圈,所述线圈配合肠镜的软组织夹使用,所述软组织夹夹紧所述线圈将导管固定在肠壁上,靠近所述导管的一端,所述导管上开设有用于药物流出的侧孔,所述导管另一端连接有注射器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结肠留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长度大于等于1.4m,所述线孔组有5个,在第一线孔组形成的半圆状线圈的圆心距离所述导管一端端面0.5~1cm,在第二线孔组中形成的半圆状线圈的圆心距离所述导管一端端面7~8cm,在第三线孔组中形成的半圆状线圈的圆心距离所述导管一端端面14~15cm,在第四线孔组中形成的半圆状线圈的圆心距离所述导管一端端面20~21cm,在第五线孔组中形成的半圆状线圈的圆心距离所述导管一端端面25~26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结肠留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至少有一个,所述侧孔分布于所述导管侧壁上,所述导管的圆弧端面上开设有出液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全结肠留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为椭圆状,所述侧孔的长轴长为3mm,短轴长为2mm;所述的出液孔为直径为1mm的圆形。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宁翰顾超群柳丰萍冯杨焜蒋鹏徐呈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