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光学膜片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发光二极管面板包括主动元件基板及被转置于主动元件基板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继承发光二极管的特性,发光二极管面板因具有省电、高效率、高亮度及反应时间快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世代显示面板的主流。为了取得较佳的出光效率、色彩均匀度和重工性,一种先将多个发光二极管进行封装,再将设有这些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例如PLCC或SMD)粘着或接合至印刷电路板上的封装方式被提出。然而,此种封装方式所取得的发光二极管面板的表面平整度及暗态表现都较差。
[0003]为了改善上述的问题,一种在这些封装体上贴附光学膜片的方法被提出。由于封装体的厚度较单颗发光二极管来得高出许多,覆盖在这些封装体上的粘着层,其用来连接光学膜片的表面平整度会变差。因此,在光学膜片的贴附过程中,容易在光学膜片与粘着层的连接面产生气泡而影响显示品质。若是将粘着层的厚度加厚,虽然可改善气泡生成的问题,但发光二极管面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信赖性表现会变差。 >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电路基板;多个发光单元,电性接合于该电路基板上;光学膜片,重叠设置于该些发光单元,且该些发光单元位于该光学膜片与该电路基板之间,该光学膜片包括:减光片,重叠设置于该些发光单元背离该电路基板的出光面;第一粘着层,设置在该减光片与该些发光单元之间,并且延伸入该些发光单元间的多个空隙;以及第二粘着层,设置在该第一粘着层与该减光片之间,并且连接该第一粘着层,其中该第二粘着层具有重叠于该些发光单元的第一部分以及重叠于该些空隙的第二部分,且该第一部分的膜厚不同于该第二部分的膜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光学膜片还包括:表面处理层,设置在该减光片背离该些发光单元的一侧,且该表面处理层为防眩层、抗反射层、防眩低反射层、抗反射防眩层或低反射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减光片为频谱吸收型滤光片或极化吸收型滤光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减光片的穿透率介于40%至60%之间,且为偏光片或相位延迟片。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减光片的穿透率介于20%至70%之间,且该减光片的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三醋酸纤维素、环烯烃聚合物或玻璃。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减光片具有片材以及分散在该片材内的多个吸光粒子,且该些吸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智伟,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