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工程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570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桥梁工程排水结构,涉及桥梁工程的技术领域,改善了桥面容易积水而影响车辆通行安全的问题,其包括桥梁体,还包括若干排水组件,所述桥梁体于桥面上开设有若干安装槽;所述排水组件包括减速体、限位件以及若干弹性件,所述减速体与桥梁体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减速体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安装槽的槽底连接,所述弹性件驱使减速体朝远离安装槽槽底的方向滑动;所述桥梁体的内部还开设有若引水槽,所述减速体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引水孔,所述第一引水孔的一端通往桥面,所述第一引水孔的另一端与引水槽相通。本申请能够提高桥梁体整体的排水效果,减少桥面积水的量,提高车辆通过桥梁的安全性。提高车辆通过桥梁的安全性。提高车辆通过桥梁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工程排水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桥梁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工程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迅速排除桥面积水,防止雨水积滞于桥面并渗入梁体而影响桥梁的耐久性,在设计桥梁时均会在桥面上设置排水结构,通过排水结构将桥面上的积水从桥面上排出后于统一收集储存,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
[0003]桥梁上现有的一种排水结构采用如下方法:桥梁于桥面的一侧修建有排水槽,排水槽的上方槽口处盖有用于拦截杂物的盖板,盖板上开设有若干供积水流入排水槽中的排水孔。当桥面上出现积水时,积水将沿桥面流动,流动至挡板上的积水将通过排水孔录入排水槽中,再通过排水槽流入收集用的管道中。
[0004]然而,当暴雨天气时,桥面上的积水量较大,上述排水结构优先将桥面上靠近其一侧的积水排出。且上述排水结构的排水速度取决于排水孔的数量和大小,因此上述排水结构的排水速度是固定的,在暴雨天气下上述排水结构的排水速度通常会慢于桥面上的积水速度。此时,桥面的积水容易导致车辆通过桥梁时发生打滑,对驾驶员以及乘客的生命安全具有较大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桥面容易积水而影响车辆通行安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桥梁工程排水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桥梁工程排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桥梁工程排水结构,包括桥梁体,所述桥梁体的两侧均开设有排水槽,所述桥梁体上还设置有若干盖板,若干所述盖板将排水槽的槽口遮盖,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排水槽相通,所述桥梁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挡墙,所述挡墙上贯穿有若干与排水槽相通的排水管;还包括若干排水组件,所述桥梁体于桥面上开设有若干供排水组件安装的安装槽,若干所述安装槽沿桥梁体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均为等间距分布;所述排水组件包括减速体、限位件以及若干弹性件,所述减速体沿垂直于桥面的方向与桥梁体滑动连接,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桥面上,若干所述弹性件均位于安装槽中,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减速体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安装槽的槽底连接,所述弹性件驱使减速体朝远离安装槽槽底的方向滑动至减速体与限位件相抵,所述减速体部分穿出安装槽;所述桥梁体的内部还开设有若干用于连通排水槽与安装槽的引水槽,所述减速体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引水孔,所述减速体朝靠近安装槽槽底的方向滑动后,所述第一引水孔的一端通往桥面,所述第一引水孔的另一端与引水槽相通。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速体能够迫使车辆以较慢的速度通过桥梁,从而能够
提高车辆于桥梁上行驶的安全性,降低了车辆通过桥梁时因速度过快而失控的概率,同时也降低了雨水天气时车辆通过桥梁的过程中因积水而打滑的概率;车辆从减速体上驶过时,减速体在车辆的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后,桥面上的积水能够通过若干第一引水孔流入引水槽中,引水槽中的水再流入排水槽中继续排出收集,第一引水孔能够将桥面上未能及时排出的积水排出,从而提高桥梁整体的排水速度,减少桥面上积水的量,并且进一步提高了车辆在雨水天气通过桥梁的安全性。
[0008]可选的,所述减速体远离弹性件的一端为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两侧均具有便于车辆驶过的导向面,所述限位件靠近减速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减震的保护体,所述保护体与减速体的周侧贴合相抵。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车辆从减速体上驶过,同时减小车辆从减速体上驶过时减速体对车辆轮胎的磨损,并且保护体能够减小车辆驶过时对减速体的冲击,对限位件以及减速体均具有保护效果,延长限位件以及减速体的使用寿命。
[0010]可选的,所述减速体向外延伸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位于引水槽中,所述减速体滑动的过程中具有凸出和凹陷两种状态,所述减速体为凸出状态时,所述抵接部与限位件相抵;所述减速体为凹陷状态时,所述抵接部与引水槽底部的槽壁相抵,所述凸起部的端面与桥面齐平。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从减速体上驶过时,减速体向下滑动的距离受抵接部的限制,从而降低减速体过度凹陷而于安装槽中卡住的概率,同时也降低了减速体过度滑动从而对弹性件过度挤压导致弹性件弹性失效的概率;并且,减速体为凹陷状态时能够方便车辆通过,同时也方便桥面上积水朝凹陷状态的减速体流动,提高排水组件的排水效果。
[0012]可选的,所述减速体为凸出状态时,所述第一引水孔的一端通往桥面,所述保护体封堵第一引水孔的另一端。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未从减速体上驶过时,第一引水孔靠近引水槽的一端为密封状态;当车辆从减速体上驶过时,减速体向下滑动的同时第一引水孔与引水槽连通,第一引水孔与引水槽连通的瞬间由于气压变化将驱使桥面上的积水通过第一引水孔流入引水槽中,从而加快积水流入引水槽中的流速,进而加快排水组件的排水速度。
[0014]可选的,所述减速体上还开设有第二引水孔,所述第二引水孔的一端穿出凸起部与外界相通,所述第二引水孔的另一端穿出抵接部与引水槽相通。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没有车辆从减速体上驶过时,桥面上的积水能够从第二引水孔流入引水槽中从桥面上排出;当车辆从减速体上驶过时,桥面上的积水能够同时从第一引水孔以及第二引水孔流入引水槽中从桥面上排出。
[0016]可选的,所述凸起部的两侧还具有用于引导桥面积水朝排水槽流动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位于导向面靠近弹性件的一侧。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从减速体上驶过时,车辆将沿路驱使积水朝两侧同时朝行驶方向流动,流动中的积水与凸起状态下的减速体接触时,积水能够沿导流面朝远离凹陷状态下的减速体的方向流动,即朝靠近两侧排水槽的方向流动,进一步提高桥梁整体的排水速度。
[0018]可选的,所述减速体靠近弹性件的一端具有用于将弹性件与引水槽隔离的密封
部,所述密封部与安装槽的周侧槽壁贴合相抵。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部能够阻止积水在减速体上下滑动的过程中从减速体与引水槽之间的间隙流入安装槽靠近槽底的空间中,从而对弹性件形成保护,降低弹性件与积水接触的概率,从而减缓弹性件被锈蚀的速度,延长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0020]可选的,所述桥梁体的同一宽度方向上,若干所述引水槽首尾相通形成引水通道,所述引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两排水槽相通。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桥面上两侧的积水量存在区别,当其中一侧的积水无法被及时排出时,进入积水量较大一侧的排水槽中的积水能够直接沿引水槽流入积水量较小一侧的排水槽中排出,从而能够提高桥梁整体的排水效率以及排水速度。
[0022]可选的,所述桥梁体于桥面靠近排水槽的位置具有用于引导积水流入的引流面。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桥面上的积水沿引流面流入排水槽中,进一步提高桥梁整体的排水效率和排水速度。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减速体能够迫使驾驶员以安全速度通过桥梁,同时在雨水天气时,车辆从减速体上驶过后能够驱使桥面积水从桥面上排出,在提高车辆通过桥梁的安全性的同时还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工程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体(1),所述桥梁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排水槽(13),所述桥梁体(1)上还设置有若干盖板(15),若干所述盖板(15)将排水槽(13)的槽口遮盖,所述盖板(15)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151),所述排水孔(151)与排水槽(13)相通,所述桥梁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挡墙(12),所述挡墙(12)上贯穿有若干与排水槽(13)相通的排水管(14);还包括若干排水组件(2),所述桥梁体(1)于桥面(11)上开设有若干供排水组件(2)安装的安装槽(17),若干所述安装槽(17)沿桥梁体(1)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均为等间距分布;所述排水组件(2)包括减速体(21)、限位件(23)以及若干弹性件(22),所述减速体(21)沿垂直于桥面(11)的方向与桥梁体(1)滑动连接,所述限位件(23)设置于桥面(11)上,若干所述弹性件(22)均位于安装槽(17)中,所述弹性件(22)的一端与减速体(21)连接,所述弹性件(22)的另一端与安装槽(17)的槽底连接,所述弹性件(22)驱使减速体(21)朝远离安装槽(17)槽底的方向滑动至减速体(21)与限位件(23)相抵,所述减速体(21)部分穿出安装槽(17);所述桥梁体(1)的内部还开设有若干用于连通排水槽(13)与安装槽(17)的引水槽(18),所述减速体(21)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引水孔(26),所述减速体(21)朝靠近安装槽(17)槽底的方向滑动后,所述第一引水孔(26)的一端通往桥面(11),所述第一引水孔(26)的另一端与引水槽(18)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工程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体(21)远离弹性件(22)的一端为凸起部(213),所述凸起部(213)的两侧均具有便于车辆驶过的导向面(2131),所述限位件(23)靠近减速体(2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减震的保护体(24),所述保护体(24)与减速体(21)的周侧贴合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鑫鑫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市路兴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