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施工防护装置,属于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左支撑座、右支撑座、支撑钢板、顶紧螺栓和梭形顶紧块,左支撑座上加工有卡槽,左支撑座上加工有限位槽和与限位槽垂直连通的螺纹孔,限位槽内设有梭形顶紧块,螺纹孔螺纹配合有顶紧螺栓,梭形顶紧块底部与顶紧螺栓侧壁贴合,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为相同的镜像结构,支撑钢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卡装于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的卡槽内,且支撑钢板底部分别与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限位槽内的梭形顶紧块顶部贴合。解决了道路施工时,钢板、木板等放置架于坑洼表面使用时容易发生窜动或变形,使用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稳定,且不易变形,同时也避免了翘起的边缘刮伤行人或汽车,使用起来十分便利。十分便利。十分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施工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道路施工防护装置,属于道路施工
技术介绍
[0002]铺设好的道路在长期使用时,会由于出现破损或者管道维修等多种原因,进行道路维修或挖掘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常使用围挡进行防护,使行车或行人避让,但有些特殊路段在施工途中还需使用,故常使用钢板、木板等放置架于坑洼表面,以便行车或行人通行,但是常规的钢板、木板等板装结构在使用时容易发生窜动或变形,翘起的边缘极易刮伤行人或汽车,尤其是自行车、轮椅、拖车等经过时,没有适宜的坡度供其辅助经过,使用起来并不十分便利。
[0003]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道路施工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道路施工时,钢板、木板等放置架于坑洼表面使用时容易发生窜动或变形,使用不便的问题,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道路施工防护装置,包括左支撑座、右支撑座、支撑钢板、顶紧螺栓和梭形顶紧块,左支撑座上加工有卡槽,位于卡槽下方的左支撑座上加工有与之连通的限位槽,左支撑座的右侧加工有与限位槽垂直连通的螺纹孔,限位槽内放置有梭形顶紧块,螺纹孔螺纹配合有顶紧螺栓,梭形顶紧块底部与顶紧螺栓侧壁贴合,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为相同的镜像结构,支撑钢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卡装于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的卡槽内,且支撑钢板底部分别与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限位槽内的梭形顶紧块顶部紧密贴合。
[0007]优选的:所述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底部具有防滑垫。
[0008]优选的:所述防滑垫底部加工有防滑纹。
[0009]优选的:所述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通过加强梁建立连接,加强梁置于支撑钢板下方。
[0010]优选的:所述左支撑座顶部表面加工为弧形面。
[0011]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对于坑洼和沟壑,起到了防护和遮挡作用,使道路在施工途中了临时使用,以便行车或行人通行;
[0013]2.本技术的结构稳定,且不易变形,避免常规的钢板、木板等板装结构在使用时容易发生变形,同时也避免了翘起的边缘刮伤行人或汽车,使用起来十分便利;
[0014]3.本技术的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顶部表面加工为弧形,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弧
度,降低车辆经过途中的颠簸程度,实用性更强;
[0015]4.本技术的底部带有防滑纹的防滑垫设计,降低使用时窜动的风险,使其实际使用起来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一种道路施工防护装置的立体图;
[0017]图2是一种道路施工防护装置的配合安装图;
[0018]图3是一种道路施工防护装置的左支撑座的立体图;
[0019]图4是一种道路施工防护装置的梭形顶紧块的配合安装图;
[0020]图5是一种道路施工防护装置的加强梁的配合安装图;
[0021]图中1
‑
左支撑座,2
‑
右支撑座,3
‑
支撑钢板,4
‑
顶紧螺栓,5
‑
梭形顶紧块,6
‑
卡槽,7
‑
限位槽,8
‑
螺纹孔,9
‑
防滑垫,10
‑
加强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3]本技术所提到的连接分为固定连接和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即为不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折边连接、铆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常规拆卸方式,未明确限定具体连接方式时,默认为总能在现有连接方式中找到至少一种连接方式能够实现该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例如:固定连接选择焊接连接,可拆卸连接选择铰链连接。
[0024]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
‑
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道路施工防护装置,包括左支撑座1、右支撑座2、支撑钢板3、顶紧螺栓4和梭形顶紧块5,左支撑座1和右支撑座2为相同的镜像结构,所述左支撑座1顶部表面加工为弧形面,便于车辆或行人经过,左支撑座1上加工有卡槽6,位于卡槽6下方的左支撑座1上加工有与之连通的限位槽7,左支撑座1的右侧加工有与限位槽7垂直连通的螺纹孔8,限位槽7内放置有梭形顶紧块5,螺纹孔8螺纹配合有顶紧螺栓4,梭形顶紧块5底部与顶紧螺栓4侧壁贴合,支撑钢板3的左右两端分别卡装于左支撑座1和右支撑座2的卡槽6内,且支撑钢板3底部分别与左支撑座1和右支撑座2限位槽7内的梭形顶紧块5顶部紧密贴合,拧动顶紧螺栓4时,顶紧螺栓4侧壁与梭形顶紧块5侧壁不同位置接触,使梭形顶紧块5随着侧壁形状上升或下降,以便于梭形顶紧块5顶紧支撑钢板3,使支撑钢板3实现固定装夹,如此设置的目的是便于左支撑座1和右支撑座2适配于不同厚度和大小的支撑钢板3,可结合实际施工现场使用情况选用不同厚度和大小的支撑钢板3,结构更加灵活;
[0025]所述左支撑座1和右支撑座2上均加工有安装孔,加强梁10两端分别通过安装孔插装于左支撑座1和右支撑座2上,加强梁10置于支撑钢板3下方,加强梁10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所述左支撑座1和右支撑座2上表面粘贴有反光条,起到警示作用。
[0026]所述左支撑座1和右支撑座2底部具有防滑垫9,所述防滑垫9底部加工有防滑纹,起到加强防滑作用,避免发生窜动,防滑垫9为橡胶防滑垫。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实施例中,只要不矛盾的技术方案都能够进行排列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排列组合的数学知识穷尽所有可能,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再对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进行一一说明,但应该理解为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已经被本专利技术所公开。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撑座(1)、右支撑座(2)、支撑钢板(3)、顶紧螺栓(4)和梭形顶紧块(5),左支撑座(1)上加工有卡槽(6),位于卡槽(6)下方的左支撑座(1)上加工有与之连通的限位槽(7),左支撑座(1)的右侧加工有与限位槽(7)垂直连通的螺纹孔(8),限位槽(7)内放置有梭形顶紧块(5),螺纹孔(8)螺纹配合有顶紧螺栓(4),梭形顶紧块(5)底部与顶紧螺栓(4)侧壁贴合,左支撑座(1)和右支撑座(2)为相同的镜像结构,支撑钢板(3)的左右两端分别卡装于左支撑座(1)和右支撑座(2)的卡槽(6)内,且支撑钢板(3)底部分别与左支撑座(1)和右支撑座(2)限位槽(7)内的梭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兴龙,魏清洁,刘宇,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