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氮化铜含能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5671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叠氮化铜含能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含能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含能膜以疏水多孔网状材料为载体,叠氮化铜均匀、致密地分布在不锈钢网的单表面上。所述方法首先配置铜盐水溶液和含配体的有机溶液,其中,有机溶剂与水不互溶且密度小于水,在水溶液的表面放置载体,再将有机溶液加入其中,静置至下层水溶液澄清,前驱体均匀地覆盖在载体的表面,取出干燥即得前驱体薄膜;然后将前驱体薄膜置于叠氮酸水溶液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氮化铜含能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叠氮化铜含能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含能材料


技术介绍

[0002]起爆药是一类对外界刺激极其敏感、在被引发后能够快速完成燃烧转爆轰(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DDT)的含能材料,它主要的能量输出形式为爆轰波,通过爆轰波来引爆感度更低、威力更大的下一级装药。起爆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各种点火、起爆和传爆等火工元件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这些火工元件在武器装备、航空航天以及民用爆破器材等诸多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起爆药在整个火工系统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是火工系统中的高效环能元。近年来,为适应武器装备信息化、微型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要求,火工品也开始向功能多元化、换能元信息化、结构微型化、序列集成化的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MEMS)火工品方向发展。薄膜换能元是一类新型的薄膜桥式火工品,通过MEMS技术将各种形状和结构的薄膜材料集成到基底上,具有起爆能量低、安全性高、可靠性好、微型化等优点,并且其制备过程与MEMS工艺有着良好的兼容性,在微点火器、微起爆装置、微推进器和芯片自毁装置等含能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相比于常见的纳米金属复合起爆薄膜,基于叠氮化铜的起爆薄膜具有更强的起爆威力,更少的装药量以及更低的临界发火能量。由于叠氮化铜极其敏感,无法像其他钝感含能材料一样进行后续的加工成型,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原位制备技术,事先将前驱体制备成所需要的结构和形状的薄膜,再进行叠氮化操作。2017年Shen等(Shen Y,Xu J,Li N,et al.A micro

initiator realized by in

situ synthesis of three

dimensional porous copper azide and its ignition performance[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7,326:1116

1124.)用氢气泡法,通过电化学的方式,在硅基底上制备出了三维的蜂窝状的纳米多孔铜,再经气

固叠氮法将其转化为叠氮化铜。2019年,Wang等(Wang Q,J Han,Zhang Y,et al.Fabrication of Copper Azide Film through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for Micro

Initiator Applications[J].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19,11(8):8081

8.)在MOFT

CA的基础上,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MOF前驱体制成柔性薄膜,碳化后,将其装入微引发剂的容器中,通过气

固原位叠氮化反应以及全氟涂层工艺,最终制备得到了具有表面疏水性的CA

C@PF起爆薄膜,并成功得起爆了CL

20。但是由于气

固原位叠氮法的反应时间过长,通常在20h以上才能完全反应;且反应过程中会有叠氮化亚铜中间体的生成,这就导致了产物通常为叠氮化铜和叠氮化亚铜的混合物,不利用产物的稳定性,这些缺点就极大地限制了气

固叠氮法的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氮化铜含能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叠氮化铜含能膜,所述含能膜以疏水多孔网状材料为载体,叠氮化铜均匀、致
密地分布在不锈钢网的单表面上。
[0006]优选的,所述载体为不锈钢网。
[0007]一种叠氮化铜含能膜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包括:
[0008](1)采用界面法制备前驱体薄膜:配置铜盐水溶液和含配体的有机溶液,其中,有机溶剂与水不互溶且密度小于水,在水溶液的表面放置载体,再将有机溶液加入其中,静置至下层水溶液澄清,前驱体均匀地覆盖在载体的表面,取出干燥即得前驱体薄膜;
[0009](2)利用液相原位叠氮法将前驱体转化为叠氮化铜:将前驱体薄膜置于叠氮酸水溶液中,

10~20℃下反应5~20min,取出干燥即得叠氮化铜薄膜。
[0010]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铜盐为硝酸铜、硫酸铜、氯化铜和醋酸铜中的一种以上。
[0011]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配体为2

甲基咪唑和苯并咪唑中的一种以上。
[0012]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正己醇、正辛醇、乙酸乙酯和环己烷中的一种以上。更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正辛醇,其粘度较大,反应时界面不易波动。
[0013]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铜盐水溶液浓度为0.1~0.8M,含有配体的有机溶液浓度为0.1~0.8M,界面反应时间为1h~24h。更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铜盐水溶液浓度为0.2~0.4M,含有配体的有机溶液浓度为0.2~0.4M。
[0014]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叠氮酸水溶液浓度为0.05~1M。
[0015]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采用简单易行的界面法制备得到了均匀,致密的前驱体薄膜。
[0017]2.本专利技术在液相中将前驱体薄膜转化为了叠氮化铜微起爆薄膜,相比于气

固叠氮法,所述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工艺简单、条件温和的优点,是一种新型的微装药成型方法。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1中所述2

甲基咪唑铜薄膜的样品图。
[0019]图2为实施例3中所述叠氮化铜含能膜样品图。
[0020]图3为实施例1中所述2

甲基咪唑铜薄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
[0021]图4为实施例3中所述叠氮化铜含能膜的SEM图。
[0022]图5为实施例3中所述叠氮化铜含能膜发火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配置浓度为0.2M的2

甲基咪唑的正辛醇溶液和浓度为0.2M的硝酸铜的水溶液,超声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其溶解;取10mL硝酸铜水溶液加入到25mL的小玻璃瓶中,将不锈钢网剪成长
×
宽为1.5cm
×
1.5cm的尺寸,先后在乙醇和去离子水中超声10min,以去除表面的杂质,用镊子轻轻地将不锈钢网放置在硝酸铜水溶液的表面,再缓慢滴加10mL的2

甲基咪唑的正辛醇溶液到不锈钢网上面,反应12h后,取出多孔不锈钢网,分别用去离子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氮化铜含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能膜以疏水多孔网状材料为载体,叠氮化铜均匀、致密地分布在不锈钢网的单表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氮化铜含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不锈钢网。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氮化铜含能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包括:(1)配置铜盐水溶液和含配体的有机溶液,其中,有机溶剂与水不互溶且密度小于水,在水溶液的表面放置载体,再将有机溶液加入其中,静置至下层水溶液澄清,前驱体均匀地覆盖在载体的表面,取出干燥即得前驱体薄膜;(2)将前驱体薄膜置于叠氮酸水溶液中,

10~20℃下反应5~20min,取出干燥即得叠氮化铜薄膜。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氮化铜含能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铜盐为硝酸铜、硫酸铜、氯化铜和醋酸铜中的一种以上。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氮化铜含能膜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敏雷国荣成闻川张建国张同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