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于真空负压储液罐的自动排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548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于真空负压储液罐的自动排液装置,涉及真空负压储液罐技术领域,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罐体和设置在罐体内部的升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压力浮管,当罐内的压强过大时,较大的压强会推动压力浮管在弹簧的作用下沿固定排管的内壁向下挤压,在挤压的同时,当第一流孔与第二流孔进行想接触时,会自动带动罐内的压强和较多的液体通过第二流孔从连接管与排液管内流出,当压强也液体排除后,罐内的压强变小,会带动弹簧向上复位,并进一步的带动压力浮管从固定排管的内壁向上运动,直到第一密封圈运动到第二流孔的上方以来保证罐内的密封性,进一步的实现对提高储液罐自动排液灵活性的控制操作。对提高储液罐自动排液灵活性的控制操作。对提高储液罐自动排液灵活性的控制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于真空负压储液罐的自动排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真空负压储液罐
,尤其涉及一种使用于真空负压储液罐的自动排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储液罐罐体采用立式或卧式单层或双层结构,并极据用户要求保温材料充填,内胆抛光至Ra0.45μm,外部采用镜面板或磨砂板保温,当前真空负压储液罐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进行使用。
[0003]但是,现有的真空负压储液罐在使用时出现罐体无法进行自动排液的问题,导致罐体在使用时,需要对罐体内部的液体进行排液处理时,需要人为的操作进行排液,增加了工作量并提高了罐体的使用成本,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需要一种使用于真空负压储液罐的自动排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于真空负压储液罐的自动排液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出现罐体无法进行自动排液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于真空负压储液罐的自动排液装置,包括罐体和设置在罐体内部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滑动组件;
[0006]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压力浮管和固定排管,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压力浮管,所述压力浮管的外壁紧密贴合有固定排管,所述压力浮管的外壁开设有第一流孔,所述压力浮管的外壁套接有位于第一流孔侧壁的第一密封圈,所述固定排管的外壁开设有位于压力浮管下方的第二流孔,所述固定排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压力浮管底端的弹簧,所述第二流孔的内壁紧密贴合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所述连接管与排液管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二密封圈,所述排液管的一端设置有排液孔。
[0007]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套接于罐体外壁的工作台,所述排液管的外壁套接有与固定底座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套杆,所述工作台的侧壁设置有爬梯,所述罐体的外壁开设有位于工作台上方的清理门。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流孔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流孔的位置分布关于压力浮管的中心轴相对称,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壁轮廓与固定排管的内壁轮廓紧密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密封圈的位置分布关于第一流孔的圆心相对称。
[0010]优选的,所述排液管设置两组,且两组排液管的位置分布关于罐体的中心轴相对称。
[0011]优选的,所述爬梯的倾斜角度为60
°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的中轴线与工作台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平行。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通过设置压力浮管,当罐内的压强过大时,较大的压强会推动压力浮管在弹簧的作用下沿固定排管的内壁向下挤压,在挤压的同时,当第一流孔与第二流孔进行想接触时,会自动带动罐内的压强和较多的液体通过第二流孔从连接管与排液管内流出,当压强也液体排除后,罐内的压强变小,会带动弹簧向上复位,并进一步的带动压力浮管从固定排管的内壁向上运动,直到第一密封圈运动到第二流孔的上方以来保证罐内的密封性,进一步的实现对提高储液罐自动排液灵活性的控制操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使用于真空负压储液罐的自动排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使用于真空负压储液罐的自动排液装置的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使用于真空负压储液罐的自动排液装置的压力浮管运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使用于真空负压储液罐的自动排液装置的连接管与排液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罐体;2

固定底座;3

工作台;4

压力浮管;5

第一密封圈;6

第一流孔;7

固定排管;8

第二流孔;9

连接管;10

排液管;11

第二密封圈;12

排液孔;13

弹簧;14

固定套杆;15

爬梯;16

清理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图示中的一种使用于真空负压储液罐的自动排液装置,包括罐体1和设置在罐体1内部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滑动组件;
[0023]滑动组件包括压力浮管4和固定排管7,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压力浮管4,压力浮管4的外壁紧密贴合有固定排管7,压力浮管4的外壁开设有第一流孔6,压力浮管4的外壁套接有位于第一流孔6侧壁的第一密封圈5,固定排管7的外壁开设有位于压力浮管4下方的第二流孔8,固定排管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压力浮管4底端的弹簧13,第二流孔8的内壁紧密贴合有连接管9,连接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10,连接管9与排液管10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二密封圈11,排液管10的一端设置有排液孔12;使用时,首先,当罐内的压强过大时,较大的压强会推动压力浮管4在弹簧13的作用下沿固定排管7的内壁向下挤压,在挤压的同时,当第一流孔6与第二流孔8进行想接触时,会自动带动罐内的压强和较多的液体通过第二流孔8从连接管9与排液管10内流出,当压强也液体排除后,罐内的压强变小,会带动弹簧13向上复位,并进一步的带动压力浮管4从固定排管7的内壁向上运动,直到第一密封圈5运动到第二流孔8的上方以来保证罐内的密封性,进一步的实现对提高储液罐自动排液灵活性的
控制操作。
[0024]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流孔6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流孔6的位置分布关于压力浮管4的中心轴相对称,第一密封圈5的外壁轮廓与固定排管7的内壁轮廓紧密贴合,有利于通过设置两组位置分布关于压力浮管4中心轴相对称的第一流孔6,实现对提高液体流出稳定性的控制操作。
[0025]另外,第一密封圈5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密封圈5的位置分布关于第一流孔6的圆心相对称,有利于通过设置两组位置分布关于第一流孔6圆心相对称的第一密封圈5,实现对提高固定排管7密封性的控制操作。
[0026]最后,排液管10设置两组,且两组排液管10的位置分布关于罐体1的中心轴相对称,有利于通过设置两组位置分布关于罐体1中心轴相对称的排液管10,实现对提高液体流出速度的控制操作。
[0027]实施例2
[0028]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对实施例1进一步说明,罐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于真空负压储液罐的自动排液装置,包括罐体(1)和设置在罐体(1)内部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压力浮管(4)和固定排管(7),所述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压力浮管(4),所述压力浮管(4)的外壁紧密贴合有固定排管(7),所述压力浮管(4)的外壁开设有第一流孔(6),所述压力浮管(4)的外壁套接有位于第一流孔(6)侧壁的第一密封圈(5),所述固定排管(7)的外壁开设有位于压力浮管(4)下方的第二流孔(8),所述固定排管(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压力浮管(4)底端的弹簧(13),所述第二流孔(8)的内壁紧密贴合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10),所述连接管(9)与排液管(10)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二密封圈(11),所述排液管(10)的一端设置有排液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于真空负压储液罐的自动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2),所述固定底座(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套接于罐体(1)外壁的工作台(3),所述排液管(10)的外壁套接有与固定底座(2)侧壁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锡清杨星黄助成
申请(专利权)人:悦和世业浙江零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