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5204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为接入的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外接设备通过目的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与所述基站连接;在内部IP地址与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分配的内部IP地址对应的以太网接口;确定查找到的以太网接口所属的目的设备对应的目的设备信息;在各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中,查找包括目的设备信息的模型数据,并建立查找到的模型数据与分配的内部IP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模型数据用于标识外接设备;通过与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通信,以实现与外接设备的通信,且提高了外接设备与基站的传输速率,节约公用IP地址。址。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在基站作为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时,考虑到运营商网际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资源的紧缺,一个基站对外只有一个用于操作维护的公网IP地址,该IP地址一般都是主控板的IP地址。
[0003]对于基站中的内部设备来说,为了实现基站中内部设备的通信及用户对基站中各设备的监控、维护等,基站会通过私有协议为基站中的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而内部IP地址是不对用户呈现的。基站中的各设备均建立了对应的模型数据,以給用户呈现,用户能够通过模型数据确定基站中的设备并进行维护。基站往往会通过私有协议建立内部IP地址和模型数据的对应关系,从而使得基站在接收到用户通过模型数据对基站的操作时,能够得到模型数据对应的设备的内部IP地址,进而实现与基站内部设备的通信。
[0004]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迅猛发展,O

RAN联盟提出未来的基站设备将会开放软件接口,支持不同厂家射频设备的互操作,减少对私有平台的依赖,提高网络设备接入的灵活性。即,基站还会接入外接设备,基站在接入外接设备时,基站的环境监控板会提供一个串口与外接设备连接,从而实现与外接设备的监控、维护等。
[0005]然而,通过串口连接外接设备,串口速率过慢,已经不能满足外接设备的信息传输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提高外接设备与基站的通信速率,满足外接设备的信息传输需求,以便于对外接设备运维。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包括:为接入的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其中,所述外接设备通过目的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与所述基站连接;在内部IP地址与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对应的以太网接口;确定所述查找到的以太网接口所属的目的设备对应的目的设备信息;在各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中,查找包括所述目的设备信息的模型数据,并建立所述查找到的模型数据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模型数据用于标识所述外接设备;通过与所述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通信。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外接设备的通信装置,包括:分配模块,用于为接入的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其中,所述外接设备通过目的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与所述基站连接;查找模块,用于在内部IP地址与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对应的以太网接口;确定所述查找到的以太网接口所属的目的设备对应
的目的设备信息;在各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中,查找包括所述目的设备信息的模型数据,并建立所述查找到的模型数据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模型数据用于标识所述外接设备;通信模块,用于通过与所述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通信。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
[0011]相较于通过串口将外接设备与基站连接,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以太网连接接口,数据传输速度更高,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给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不占用公用IP地址,节约运营商公用IP地址资源,本实施例在为外接设备分配IP地址后,通过以太网接口和目的设备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从而建立外接设备的内部IP地址和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的对应关系,使得在用户需要通过模型数据对外接设备进行运维时,能够识别出模型数据对应的IP地址,进而与外接设备通信,无需在模型数据新增信息,就能实现内部IP地址和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的对应关系,即,在不改变无线基站现有的运维的模型数据,且不暴露基站中的私有的自定义协议的基础上,实现了内部IP地址的分配,以及内部IP地址和模型数据的绑定,从而使得通过以太网与外接设备通信,便于实现对外接设备的运维。
附图说明
[0012]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
[0013]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0014]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模型数据配置界面示意图;
[0015]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外接设备、基站、网管通信连接示意图;
[0016]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修改用户名密码的流程图;
[0017]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外接设备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0018]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002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可应用于基站,本实施例的外接设备通
信方法,包括:为接入的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其中,所述外接设备通过目的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与所述基站连接;在内部IP地址与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对应的以太网接口;确定所述查找到的以太网接口所属的目的设备对应的目的设备信息;在各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中,查找包括所述目的设备信息的模型数据,并建立所述查找到的模型数据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模型数据用于标识所述外接设备;通过与所述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通信。
[0021]相较于通过串口将外接设备与基站连接,本实施例通过以太网连接接口,数据传输速度更高,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给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不占用公用IP地址,节约运营商公用IP地址资源,本实施例在为外接设备分配IP地址后,通过以太网接口和目的设备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从而实现了外接设备的内部IP地址和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的对应关系,使得在用户需要通过模型数据对外接设备进行运维时,能够识别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包括:为接入的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其中,所述外接设备通过目的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与所述基站连接;在内部IP地址与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对应的以太网接口;确定所述查找到的以太网接口所属的目的设备对应的目的设备信息;在各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中,查找包括所述目的设备信息的模型数据,并建立所述查找到的模型数据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模型数据用于标识所述外接设备;通过与所述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通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与所述查找到的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通信,包括:通过所述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建立业务通道;根据自定义应用层协议通过所述建立的业务通道与所述外接设备通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自定义应用层协议通过所述建立的业务通道与所述外接设备通信,包括:周期性的根据所述自定义应用层协议通过建立的业务通道向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发送告警请求;若接收到所述外接设备的告警状态消息,根据所述自定义应用层协议解析所述告警状态消息,得到外接设备的告警状态;将所述外接设备的告警状态传输至网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参数标识的外接设备建立业务通道之前,包括:获取网管下发的基于模型数据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基于模型数据的操作指令获取与所述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所述根据自定义应用层协议通过所述建立的业务通道与所述外接设备通信,包括:根据所述自定义应用层协议通过所述建立的业务通道向所述外接设备传输操作指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指令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其组合:参数配置指令,版本切换指令,文件传输指令,用户名密码修改指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飞李露露焦儒轩吕凤刘林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