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控制器驱动装置的接地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5055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控制器驱动装置的接地结构,包括:接地端子、PCB板、控制器壳体和驱动装置,所述PCB板和驱动装置间隔设置在控制器壳体中,所述控制器壳体中设置有与驱动装置端部对应的定位座,所述接地端子包括端板、第一直杆段、第二直杆段、第三直杆段和第四直杆段,所述第一直杆段从端板外侧边缘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二直杆段从第一直杆段末端向PCB板方向弯折延伸,所述第二直杆段末端设置有向下弯折的弧形段,所述第三直杆段从弧形段末端向PCB板方向弯折延伸,所述第四直杆段从第三直杆段末端向上弯折并与PCB板相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车用控制器驱动装置的接地结构,接地连接稳定性高,有利于自动化组装生产。动化组装生产。动化组装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控制器驱动装置的接地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用控制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控制器驱动装置的接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部分车用控制器中含有驱动装置,比如说电机,需要设计接地以提升使用的安全性。
[0003]车用控制器中的PCB板通常需要接地,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以通过导线将驱动装置的外壳与PCB板中的接地线路相连接,实现驱动装置的接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导线的质地软,而且弯曲不规则,不能适用于控制器的自动化组装生产,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用控制器驱动装置的接地结构,进行驱动装置的接地,提升自动化生产线的效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用控制器驱动装置的接地结构,包括:接地端子、PCB板、控制器壳体和驱动装置,所述PCB板和驱动装置间隔设置在控制器壳体中,所述接地端子连接在PCB板和驱动装置之间,所述控制器壳体中设置有与驱动装置端部对应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压固件,所述接地端子包括端板、第一直杆段、第二直杆段、第三直杆段和第四直杆段,所述端板位于定位座与压固件之间,所述第一直杆段从端板外侧边缘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二直杆段从第一直杆段末端向PCB板方向弯折延伸,所述第二直杆段末端设置有向下弯折的弧形段,所述第三直杆段从弧形段末端向PCB板方向弯折延伸,所述第三直杆段末端延伸至PCB板下方,所述第四直杆段从第三直杆段末端向上弯折并与PCB板相连接,所述控制器壳体中内凹设置有与第二直杆段始端对应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末端设置有与第二直杆段末端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末端设置有与弧形段及第三直杆段对应的第三卡槽,所述所述第四直杆段下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三卡槽末端设置有与固定块对应的第四卡槽。
[0006]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压固件上设置有与定位座相连接的螺丝,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与螺丝对应的螺纹孔。
[0007]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采用电机。
[0008]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端板、第一直杆段、第二直杆段、弧形段、第三直杆段、固定块和第四直杆段采用一体化导电金属结构。
[0009]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端板上设置有与螺丝对应的通孔。
[0010]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块底部分别设置倒角斜面。
[0011]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直杆段的宽度小于第二卡槽的宽度。
[0012]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直杆段的宽度不小于第一卡槽的宽度。
[0013]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端板两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与定位槽对应的定位柱。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指出的一种车用控制器驱动装置的接地结构,通过接地端子实现了PCB板和驱动装置在控制器壳体内部的连接,结构保护性好,而且连接稳定性高,接地端子的结构规则,不易变形,有利于车用控制器的自动化组装生产,提升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车用控制器驱动装置的接地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接地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中接地端子拆卸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实施例包括:
[0021]如图1所示的车用控制器驱动装置的接地结构,包括:接地端子6、PCB板7、控制器壳体1和驱动装置2,PCB板7和驱动装置2间隔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中,并不接触。
[0022]接地端子6连接在PCB板7和驱动装置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采用电机,通过接地端子6与PCB板7中的接地线路相连接,实现驱动装置2的接地。
[0023]控制器壳体1中设置有与驱动装置2端部对应的定位座5,定位座5上设置有压固件4,在本实施例中,压固件4采用抱箍形结构,与定位座5配合,进行驱动装置2端部的夹持。压固件4上设置有与定位座5相连接的螺丝3,结构稳定。定位座5上设置有与螺丝3对应的螺纹孔9,拆装便利。
[0024]如图2所示,接地端子包括端板61、第一直杆段62、第二直杆段63、第三直杆段65和第四直杆段68,端板61位于定位座5与压固件4之间,压接导通。在本实施例中,端板61上设置有与螺丝3对应的通孔611,通过螺丝3进行压接固定,组装便利。
[0025]此外,端板611两侧设置有定位槽612,如图3所示,定位座5上设置有与定位槽612对应的定位柱8,通过定位柱8与定位槽612的配合,进行端板611的定位,方便螺丝3的自动化组装。
[0026]第一直杆段62从端板611外侧边缘向下弯折延伸,弥补PCB板7与驱动装置2的落差。第二直杆段63从第一直杆段62末端向PCB板7方向弯折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壳体
1中内凹设置有与第二直杆段63始端对应的第一卡槽10,第二直杆段63的宽度不小于第一卡槽10的宽度,进行过盈配合,提升第二直杆段63的固定。
[0027]第一卡槽10末端设置有与第二直杆段63末端对应的第二卡槽11,第二直杆段63的宽度小于第二卡槽11的宽度,通过第二卡槽11进行第二直杆段63末端的避让,降低安装难度。第二直杆段63末端设置有向下弯折的弧形段64,第三直杆段65从弧形段64末端向PCB板7方向弯折延伸,如图2所示,第三直杆段65与第二直杆段63平行,且第三直杆段65的位置更低,第二卡槽11末端设置有与弧形段64及第三直杆段65对应的第三卡槽12,第三卡槽12宽度较大,组装时无阻碍。
[0028]第三直杆段65末端延伸至PCB板7下方,第四直杆段68从第三直杆段65末端向上弯折并与PCB板7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PCB板7与第四直杆段68焊接固定,使得PCB板7与接地端子6同步移动,结构挺括,提升了组装便利性。
[0029]第四直杆段68下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块67,第三卡槽12末端设置有与固定块67对应的第四卡槽13,如图2所示,固定块67底部分别设置倒角斜面66,有利于两侧的固定块67向下挤入第四卡槽13,进行过盈配合,形成倒刺结构,提升组装后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控制器驱动装置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端子、PCB板、控制器壳体和驱动装置,所述PCB板和驱动装置间隔设置在控制器壳体中,所述接地端子连接在PCB板和驱动装置之间,所述控制器壳体中设置有与驱动装置端部对应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压固件,所述接地端子包括端板、第一直杆段、第二直杆段、第三直杆段和第四直杆段,所述端板位于定位座与压固件之间,所述第一直杆段从端板外侧边缘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二直杆段从第一直杆段末端向PCB板方向弯折延伸,所述第二直杆段末端设置有向下弯折的弧形段,所述第三直杆段从弧形段末端向PCB板方向弯折延伸,所述第三直杆段末端延伸至PCB板下方,所述第四直杆段从第三直杆段末端向上弯折并与PCB板相连接,所述控制器壳体中内凹设置有与第二直杆段始端对应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末端设置有与第二直杆段末端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末端设置有与弧形段及第三直杆段对应的第三卡槽,所述第四直杆段下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三卡槽末端设置有与固定块对应的第四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其锦彭琪鑫徐治东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沿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