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中和调节及絮凝沉淀分离一体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5005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中和调节及絮凝沉淀分离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加药混合区、布水区、斜管沉降区、污泥收集区、出水区和集水区;所述加药混合区和布水区之间设有第三过水孔,所述第三过水孔将加药混合区与布水区连通;所述出水区和集水区之间设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将出水区和集水区之间连通。本装置不仅解决了因处理单元过多,设备占地面积大,而使用成本高、使用不便的问题;同时,各区之间相邻关联设置,各单元协同作业,方便及时检修各个单元,如此达到保证装置稳定、连续的作业效果。综合使用上,本装置的污水处理效果好,装置作业连续稳定,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中和调节及絮凝沉淀分离一体化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污水中和调节及絮凝沉淀分离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高浓度有机污染物污水处理领域中常见的污水预处理方法有铁碳微电解法、芬顿氧化法,这种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废水通常偏酸性,且水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亚铁离子,需要通过中和调节、混凝沉淀作用进行去除。现有技术中铁碳微电解、芬顿氧化反应处理后的废水多采用中和调节池、混凝沉淀池等多个处理单元组成,处理单元过多,设备占地面积大,设备成本投资大;同时,中和调节的过程中碱液用量不易控制,可能造成废水pH不能满足后续废水工艺的要求,造成污水处理系统不能稳定运行。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方案提出了一种稳定性能好的一种污水中和调节及絮凝沉淀分离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方案提供一种中和调节及絮凝沉淀等各区之间相邻关联设置,各单元协同作业,处理效果好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方案提供一种污水中和调节及絮凝沉淀分离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
[0005]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加药混合区、布水区、斜管沉降区、污泥收集区、出水区和集水区;所述加药混合区和集水区分别位于装置主体的相对两侧;所述布水区和出水区分别位于装置主体的相对两侧,且与加药混合区、集水区呈垂直关系;所述斜管沉降区、污泥收集区位于布水区和出水区之间,所述布水区和斜管沉降区对应设置,所述斜管沉降区和污泥收集区呈上下分布关系;
[0006]所述加药混合区和布水区之间设有第三过水孔,所述第三过水孔将加药混合区与布水区连通;
[0007]所述出水区和集水区之间设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将出水区和集水区之间连通;
[0008]其中,所述加药混合区进行废水pH调节并对废水投加的絮凝剂、助凝剂进行充分混合;所述布水区按规律均匀布置水量;均匀流入的废水进入斜管沉降区,利用重力作用进行泥水分离;污泥集中到污泥收集区内,上清液流入出水区;上清液并进入集水区。
[0009]本方案的原理在于:本方案通过将加药混合区、布水区、斜管沉降区、污泥收集区、出水区和集水区融合设计在装置主体上,实现了多个单元的合并设计,各区之间相互紧邻关联设置,实现了装置对污水的连续、稳定、高效的絮凝沉淀处理。使用时,加药混合区对废水进行初步的处理,经加药充分混合后的废水进入到布水区,布水区将废水均匀的分布到斜管沉降区,利用废水的重力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泥沉降到污泥收集区中,并将污水中上清液转送到出水区中,清洁处理后的废水并进入到集水区。这样完成了对废水的絮凝沉淀处理,并将絮凝沉淀处理后的废水统一收集到指定的位置,并将废水清洁处理过程中的污泥
有序的收集处理。
[001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中,将若干的污水处理单元合并于一体,不仅解决了因处理单元过多,设备占地面积大,而使用成本高、使用不便的问题;同时,各区之间相邻关联设置,各单元协同作业,方便及时检修各个单元,如此达到保证装置稳定、连续的作业效果。综合使用上,本装置的污水处理效果好,装置作业连续稳定,效率高。
[0011]进一步,所述加药混合区包括pH中和调节区、絮凝剂混合区和助凝剂混合区;
[0012]所述pH中和调节区与絮凝剂混合区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一过水孔;所述pH中和调节区与絮凝剂混合区之间通过隔板上的第一过水孔相互连通;
[0013]所述絮凝剂混合区与助凝剂混合区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二过水孔;
[0014]所述絮凝剂混合区与助凝剂混合区之间通过隔板上的第二过水孔相互连通;
[0015]所述pH中和调节区、絮凝剂混合区和助凝剂混合区顶部均设置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固定有3层搅拌桨叶,所述pH中和调节区上部和底部分别设置进水口和第一排空口,所述助凝剂混合区底部设置第二排空口。
[0016]pH中和调节区、絮凝剂混合区和助凝剂混合区分别对污水进行酸碱度调节,使絮凝剂和助凝剂能够与污水进行充分混合,提高后续斜管沉降区的絮凝沉淀效果。
[0017]进一步,所述布水区包括布水槽,所述布水槽底部均匀设置布水孔,所述布水槽左侧设有第三过水孔,所述第三过水孔将布水区与加药混合区相互连通,所述布水槽正面紧贴装置主体正面壁板,所述布水槽背面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底部延伸至斜管沉降区底部。通过在布水槽上设置布水孔,可以将加药混合区中输送到布水区的废水均匀的排布到斜管沉降区,避免污水出现紊流,进而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污水处理效果。
[0018]进一步,所述斜管沉降区包括设置在中部的倾斜平行管填料,所述倾斜平行管填料底部设有玻璃钢网板,所述玻璃钢网板底部设置“井字”槽钢支撑。如此设置,各组件还具有稳定牢固的使用效果,同时斜管填料具有层流状态好、污泥沉淀不受紊流干扰的优点,提装置高絮凝沉淀效率。
[0019]进一步,所述污泥收集区为四块倾斜底板形成锥形的泥斗,所述污泥收集区底部设置有管道连接至污泥排放口。这样简单的设置,便可以将污泥收集归纳到一起,简单实用。
[0020]进一步,所述出水区包括出水槽,所述出水槽前后两侧设有可调节活动的过水堰板,所述出水槽右侧设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将所述出水区和集水区相互连通。出水槽起到稳定的引流效果,将有序的输送废水到集水区。在出水槽的两侧设置过水堰板,这样便可以将废水缓缓的引流至出水槽,使得装置作业平缓。
[0021]进一步,所述集水区设有出水pH调节区和废水暂存区,所述出水pH调节区上部设置曝气管连接口,所述出水pH调节区底部设置有第三排空口;所述出水pH调节区与废水暂存区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第四过水孔,所述废水暂存区底部设置第四排空口和出水口,所述集水区侧面设有磁翻板液位计连接口。这样可以对集水区中的废水进一步的进行pH调节,按照使用要求分别处理后,方便后续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示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结构A

A向剖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过水堰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装置主体1、加药混合区2、布水区3、斜管沉降区4、污泥收集区5、出水区6、集水区7、pH中和调节区8、絮凝剂混合区9、助凝剂混合区10、第一过水孔11、第二过水孔12、搅拌电机13、搅拌桨叶14、进水口15、第一排空口16、第二排空口17、第三过水孔18、布水槽19、布水孔20、倾斜平行管填料21、玻璃钢网板22、污泥排放口23、出水槽24、过水堰板25、过水口26、pH调节区27、废水暂存区28、曝气管连接口29、第三排空口30、第四过水孔31、第四排空口32、出水口33、磁翻板液位计连接口34、倾斜底板3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中和调节及絮凝沉淀分离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加药混合区(2)、布水区(3)、斜管沉降区(4)、污泥收集区(5)、出水区(6)和集水区(7);所述加药混合区(2)和集水区(7)分别位于装置主体(1)的相对两侧;所述布水区(3)和出水区(6)分别位于装置主体(1)的相对两侧,且与加药混合区(2)、集水区(7)呈垂直关系;所述斜管沉降区(4)、污泥收集区(5)位于布水区(3)和出水区(6)之间,所述布水区(3)和斜管沉降区(4)对应设置,所述斜管沉降区(4)和污泥收集区(5)呈上下分布关系;所述加药混合区(2)和布水区(3)之间设有第三过水孔(18),所述第三过水孔(18)将加药混合区(2)与布水区(3)连通;所述出水区(6)和集水区(7)之间设有过水口(26),所述过水口(26)将出水区(6)和集水区(7)之间连通;其中,所述加药混合区(2)进行废水pH调节并对废水投加的絮凝剂、助凝剂进行充分混合;所述布水区(3)按规律均匀布置水量;均匀流入的废水进入斜管沉降区(4),利用重力作用进行泥水分离;污泥集中到污泥收集区(5)内,上清液流入出水区(6);上清液并进入集水区(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中和调节及絮凝沉淀分离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混合区(2)包括pH中和调节区(8)、絮凝剂混合区(9)和助凝剂混合区(10);所述pH中和调节区(8)与絮凝剂混合区(9)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一过水孔(11);所述pH中和调节区(8)与絮凝剂混合区(9)之间通过隔板上的第一过水孔(11)相互连通;所述絮凝剂混合区(9)与助凝剂混合区(10)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二过水孔(12);所述絮凝剂混合区(9)与助凝剂混合区(10)之间通过隔板上的第二过水孔(12)相互连通;所述pH中和调节区(8)、絮凝剂混合区(9)和助凝剂混合区(10)顶部均设置搅拌电机(13),所述搅拌电机(13)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固定有3层搅拌桨叶(1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骁骏石小磊徐海龙乔海军张建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新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