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减震气垫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89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减震气垫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具有中底和下底板,中底与下底板相贴合,鞋底本体还具有气垫,中底的下底面位于前掌部处和后跟部处均向上凹设有安装凹陷,两安装凹陷内均粘固有与安装凹陷嵌装配合的气垫,气垫内设置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弹性支撑块,弹性支撑块与气垫一体成型设置,利用气垫的配合能够在人体脚部蹦跳时对脚部进行减震保护,避免人体膝关节长期受震动损伤,当鞋底的气垫在使用的过程中被尖锐物体划破,通过气垫内的各支撑块能够对漏气的气垫进行支撑,从而使气垫能够正常的使用。从而使气垫能够正常的使用。从而使气垫能够正常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减震气垫鞋底


[0001]本技术涉及鞋底
,具体涉及是一种双减震气垫鞋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部分运动容易出现受伤的情况,特别是篮球运动需要长时间的蹦跳,容易造成人体膝关节长期受震动损伤,传统的篮球鞋采用的鞋底多是增强鞋底的厚度配合脚后跟的气垫对运动时的蹦跳进行减振,此种鞋底为单减震鞋底,减震效果较差,同时气垫的质地柔软在使用的过程中气垫裸露在外的侧面位置极易被尖锐物体划破,导致气垫内部气体泄漏,从而会出现鞋底塌陷,两边鞋底高低不平,不能继续使用,如若在户外则会对穿戴者造成不便,再有,气垫被划破后若遇到下雨天踩到地面的积水,则容易出现积水从气垫被划破的口进入直接气垫内,造成气垫内会有积水,且会跟随人体脚部行走进行晃动,舒适度大幅度下降。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由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穿着舒适的双减震气垫鞋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减震气垫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具有中底和下底板,中底与下底板相贴合,中底对应人体脚掌位置为前掌部,中底对应人体脚后跟的部位为后跟部,中底对应前掌部与后跟部之间形成足弓部,以中底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其特征在于:上述鞋底本体还具有气垫,上述中底的下底面位于前掌部处和后跟部处均向上凹设有安装凹陷,两安装凹陷内均粘固有与安装凹陷嵌装配合的上述气垫,上述中底的侧壁位于气垫处开设有供气垫的局部侧壁裸露的裸露窗口,上述安装凹陷的内壁与气垫的外侧壁设有凹凸配合的凹凸结构;上述气垫内设置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弹性支撑块,弹性支撑块与气垫一体成型设置,弹性支撑块为实心结构;
[0007]上述气垫位于裸露窗口处贴设有与气垫的内侧壁相吻合的内衬布,内衬布背向气垫的一面贴设有若干个沿内衬布周向分布的吸水块,各吸水块沿裸露窗口的周向间隔分布。
[0008]上述中底位于前掌部后端处具有左右贯通的前凹口,上述中底位于后跟部具有与后跟部相吻合的后凹口,两上述气垫分为第一气垫和第二气垫,下底板位于前掌部前端处的部位与中底相贴合,下底板位于前掌部后端处的部位与第一气垫粘合,第一气垫夹紧于中底与下底板之间,下底板位于足弓部的部位与中底粘合,下底板位于后跟部的部位与第二气垫粘合,第二气垫夹紧于中底与下底板之间。
[0009]上述支撑块为竖立设置的圆柱块,圆柱块的上半部直径由下至上逐渐扩大,圆柱块的下半部直径由上至下逐渐扩大。
[0010]上述内衬布具有吸水布面和加固布面,加固布面贴设在上述气垫的内侧壁上,上
述吸水布面贴设于加固布面上,上述吸水块贴设于吸水布面上,加固布面处于吸水布面与气垫的内侧壁之间,吸水布面处于吸水块与加固布面之间。
[0011]上述吸水块为海绵块。
[0012]上述下底板对应脚掌部位置向上凹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水凹槽,下底板对应导水凹槽的前端左侧向上凹设有一端与导水凹槽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下底板对应脚掌部位置左侧沿第一分支凹槽,下底板对应导水凹槽的前端右侧向上凹设有一端与导水凹槽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下底板对应脚掌部位置右侧沿的第二分支凹槽,下底板对应脚后跟位置部分向上凹设有后凹槽,下底板对应后凹槽的左右两侧向上凹设有两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引水槽,各引水槽的一端与后凹槽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下底板的边侧沿,下底板的底面对应后凹槽与导水凹槽之间向上凹设有能够将后凹槽与导水凹槽连接贯通的连接凹槽,连接凹槽处于足弓部位置,连接凹槽的左右两侧敞开设置。
[0013]本技术一种双减震气垫鞋底,应用时,利用两个气垫能够在人体脚部蹦跳时对脚部进行减震保护,避免人体膝关节长期受震动损伤,当鞋底的气垫在使用的过程中被尖锐物体划破,通过气垫内的各支撑块能够对漏气的气垫进行支撑,从而使气垫能够正常的使用,当气垫被划破的位置进水时,通过气垫内侧壁贴设的内衬布与吸水块的配合能够对水进行快速吸收,能够避免鞋底踩到积水路面时破损的气垫内部会因进水而出现积水,并跟随人体脚部行走在气垫内进行晃动,造成鞋底舒适度大幅度下降的问题,穿着舒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底与下底板的立体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技术的一种双减震气垫鞋底,如图1

3所示,包括鞋底本体1,鞋底本体具有中底11和下底板12,中底11与下底板12相贴合,中底11对应人体脚掌位置为前掌部,中底11对应人体脚后跟的部位为后跟部,中底11对应前掌部与后跟部之间形成足弓部,以中底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
[0018]所述鞋底本体1还具有气垫13,中底11的下底面位于前掌部处和后跟部处均向上凹设有安装凹陷,两安装凹陷内均粘固有与安装凹陷嵌装配合的气垫13,中底11的侧壁位于气垫13处开设有供气垫13的局部侧壁裸露的裸露窗口100,安装凹陷的内壁与气垫13的外侧壁设有凹凸配合的凹凸结构,气垫13的顶面中部下凹有弧形凹槽,气垫13的顶面对应弧形凹槽的左右两侧向上凸设有弧形凸块,两弧形凸块与弧形凹槽之间平滑过渡,利用气垫13上的两弧形凸块,能够增强气垫13的受力强度,具体的是,所述中底11位于前掌部后端处具有左右贯通的前凹口111,中底11位于后跟部具有与后跟部相吻合的后凹口112,此后凹口112为弧形结构,中底的侧壁位于此弧形结构处开设有与此弧形结构相吻合的通口,使中底的后跟的底部形成有一凹缺,两气垫13分为第一气垫131和第二气垫132,下底板12位于前掌部前端处的部位与中底11相贴合,下底板12位于前掌部后端处的部位与第一气垫131粘合,第一气垫131夹紧于中底11与下底板12之间,下底板12位于足弓部的部位与中底
11粘合,下底板12位于后跟部的部位与第二气垫132粘合,第二气垫132夹紧于中底11与下底板12之间,前凹口111中前后两端的端口为所述的第一气垫131的裸露窗口,利用此前凹口111的前后两端端口可将第一气垫131的前后两侧壁裸露出来,后凹口111的通口为所述第二气垫132的裸露窗口,利用此通口可将第二气垫的前后两侧壁和后侧壁裸露出来,通过第一气垫131和第二气垫132双气垫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鞋底的减震效果。
[0019]所述气垫13内设置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弹性支撑块(图中未示出),弹性支撑块与气垫13一体成型设置,优佳的弹性支撑块为实心结构,具体的是,所述弹性支撑块为竖立设置的圆柱块,圆柱块的上半部直径由下至上逐渐扩大,圆柱块的下半部直径由上至下逐渐扩大,利用圆柱块上端端部能够增大与气垫13内顶面的接触面积,通过圆柱块下端端部能够增大与气垫13内底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弹性支撑块的受力强度增强,当气垫13漏气时,通过各弹性支撑块的配合能够避免气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减震气垫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具有中底和下底板,中底与下底板相贴合,中底对应人体脚掌位置为前掌部,中底对应人体脚后跟的部位为后跟部,中底对应前掌部与后跟部之间形成足弓部,以中底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其特征在于:上述鞋底本体还具有气垫,上述中底的下底面位于前掌部处和后跟部处均向上凹设有安装凹陷,两安装凹陷内均粘固有与安装凹陷嵌装配合的上述气垫,上述中底的侧壁位于气垫处开设有供气垫的局部侧壁裸露的裸露窗口,上述安装凹陷的内壁与气垫的外侧壁设有凹凸配合的凹凸结构;上述气垫内设置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弹性支撑块,弹性支撑块与气垫一体成型设置,弹性支撑块为实心结构;上述气垫位于裸露窗口处贴设有与气垫的内侧壁相吻合的内衬布,内衬布背向气垫的一面贴设有若干个沿内衬布周向分布的吸水块,各吸水块沿裸露窗口的周向间隔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减震气垫鞋底,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底位于前掌部后端处具有左右贯通的前凹口,上述中底位于后跟部具有与后跟部相吻合的后凹口,两上述气垫分为第一气垫和第二气垫,下底板位于前掌部前端处的部位与中底相贴合,下底板位于前掌部后端处的部位与第一气垫粘合,第一气垫夹紧于中底与下底板之间,下底板位于足弓部的部位与中底粘合,下底板位于后跟部的部位与第二气垫粘合,第二气垫夹紧于中底与下底板之间。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苗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曼克维氢鞋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