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防雾抗菌型PET片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89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片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双面防雾抗菌型PET片材,包括:片材主体;设置在所述片材主体底端的第二抗菌层;位于所述第二抗菌层底端的第二防雾层;位于所述第二防雾层底端的第二耐磨层;设置在片材主体上端的防护单元,用于增强片材的防雾和抗菌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面防雾抗菌型PET片材,通过设置第二抗菌层、第一防雾层和第一耐磨层实现片材的耐磨、抗菌和防雾的功能,通过设置第一防雾层和第二防雾层使片材不易产生水珠,从而实现防雾的功能,通过设置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增强片材的耐磨性,通过设置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实现增强片材抗菌的功能。层和第二抗菌层实现增强片材抗菌的功能。层和第二抗菌层实现增强片材抗菌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防雾抗菌型PET片材


[0001]本技术属于片材
,尤其涉及一种双面防雾抗菌型PET片材。

技术介绍

[0002]塑料板片材的种类繁多且用途广泛,目前其主要种类有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及聚酯(PET)等,PET片材具有良好的性能,符合国家成型品的卫生指标要求及国际性环保要求,属于环保片材。
[0003]目前的PET片材大多不具有防雾的功能,PET片材两侧受热不均时会产生雾气,从而影响产品的通透性,且PET片材长时间摆放储存时,PET片材的上表面会粘附有较多灰尘,灰尘粘附PET片材表面会影响PET片材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双面防雾抗菌型PET片材,旨在解决PET片材不具备防雾和防尘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面防雾抗菌型PET片材,包括:片材主体;设置在所述片材主体底端的第二抗菌层;位于所述第二抗菌层底端的第二防雾层;位于所述第二防雾层底端的第二耐磨层;设置在片材主体上端的防护单元,用于增强片材的防雾和抗菌功能。
[0006]优选地,所述防护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片材主体上端的耐高温层,设置在所述耐高温层上端的防腐层,位于防腐层上端的第一抗菌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抗菌层上端的第一防雾层,位于所述第一防雾层外壁的第一耐磨层,位于所述第一耐磨层顶端的粘接层。
[0007]优选地,所述粘接层的顶端粘合有薄膜。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防雾层和第一耐磨层通过粘胶紧密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防雾层和第二防雾层均通过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材料制成。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均通过纳米银制成。
[0011]优选地,所述片材主体为透明PET材质制成。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防雾层和第二耐磨层通过粘胶紧密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抗菌层、第一防雾层和第一耐磨层实现片材的耐磨、抗菌和防雾的功能,通过设置第一防雾层和第二防雾层使片材不易产生水珠,从而实现防雾的功能,通过设置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增强片材的耐磨性,通过设置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实现增强片材抗菌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面防雾抗菌型PET片材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面防雾抗菌型PET片材的防护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片材主体;2、第二抗菌层;3、防护单元;301、耐高温层;302、防腐层;303、第一防雾层;304、第一耐磨层;305、粘接层;306、第一抗菌层;4、第二防雾层;5、第二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0019]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面防雾抗菌型PET片材,如图1

2所示,包括:片材主体1;设置在片材主体1底端的第二抗菌层2;位于第二抗菌层2底端的第二防雾层4;位于第二防雾层4底端的第二耐磨层5;设置在片材主体1上端的防护单元3,用于增强片材的防雾和抗菌功能。
[0021]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二抗菌层2实现对片材底端抗菌的功能,通过设置第二防雾层4用于增强片材底端一面的防雾效果,通过设置第二耐磨层5增强片材底端一面耐磨的功能,通过设置防护单元3实现增强片材另一面的耐磨,防雾功能。
[0022]本技术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防护单元3包括设置在片材主体1上端的耐高温层301,设置在耐高温层301上端的防腐层302,位于防腐层302上端的第一抗菌层306,设置在第一抗菌层306上端的第一防雾层303,位于第一防雾层303外壁的第一耐磨层304,位于第一耐磨层304顶端的粘接层305。
[0023]在本实施例中,粘接层305采用聚丙烯酸酯材料制成,因聚丙烯酸酯具有粘合性,耐老化性能好,粘结污染小,使用方便的性能,通过设置粘接层305便于使薄膜粘附于粘接层305的表面,通过设置薄膜使外部灰尘粘附于薄膜表面,当使用PET片材时,将薄膜撕下即可,从而实现避免灰尘粘附PET片材的功能,第一防雾层303和第二防雾层4均采用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材料制成,由于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材料有很好的亲水性,通过设置第一防雾层303和第二防雾层4使片材不易产生水珠,从而实现防雾的功能,第一耐磨层304和第二耐磨层5采用聚醚醚酮材料制成,聚醚醚酮塑胶原料是芳香族结晶型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具有耐高温、阻燃、耐磨的功能,通过设置第一耐磨层304和第二耐磨层5增强片材的耐磨性,第一抗菌层306和第二抗菌层2采用纳米银制成,因纳米银具有很好的抗菌防臭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抗菌层306和第二抗菌层2实现增强片材抗菌的功能,耐高温层301采用聚苯硫醚材料制成,因聚苯硫醚具有耐高温、难燃的性能,从而增强片材的耐高温性。
[0024]本技术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粘接层305的顶端粘合有薄膜。
[002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粘接层305便于薄膜与片材粘合连接,通过设置薄膜避免
外部灰尘粘附于片材上,通过将薄膜和片材粘合连接,从而以便于撕下薄膜的同时将粘附的灰尘去除。
[0026]本技术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防雾层303和第一耐磨层304通过粘胶紧密连接。
[002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防雾层303,便于通过第一防雾层303的防雾性,增强片材的防雾功能,通过设置第一耐磨层304便于通过第一耐磨层304的耐磨性,增强片材的耐磨性。
[0028]本技术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

2所示,第一防雾层303和第二防雾层4均通过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材料制成。
[002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防雾层303和第二防雾层4实现片材两面均具有防雾的功能。
[0030]本技术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

2所示,第一抗菌层306和第二抗菌层2均通过纳米银制成。
[003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抗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防雾抗菌型PET片材,其特征在于,包括:片材主体;设置在所述片材主体底端的第二抗菌层;位于所述第二抗菌层底端的第二防雾层;位于所述第二防雾层底端的第二耐磨层;设置在片材主体上端的防护单元,用于增强片材的防雾和抗菌功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防雾抗菌型PET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片材主体上端的耐高温层,设置在所述耐高温层上端的防腐层,位于防腐层上端的第一抗菌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抗菌层上端的第一防雾层,位于所述第一防雾层外壁的第一耐磨层,位于所述第一耐磨层顶端的粘接层。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立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晟利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