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高低温循环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4880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高低温循环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箱,所述实验箱的中部设置有放置槽,所述实验箱的侧壁内部设置有调温槽,所述调温槽的上方设置有进油总管,所述调温槽的底部设置有回油管,所述实验箱与储油箱之间设置有调节油箱,储油箱与调节油箱之间设置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中部设置有进油泵,所述调节油箱内设置有低温油室和高温油室,所述调节油箱下方设置有高温油管和低温油管,所述进油总管一端与高温油管和低温油管相通,所述进油总管的另一端与调温槽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同一调温管路和同一导热介质对实验箱内的温度进行调节,调节过程中采用一组进油泵促进管路中的油液循环,结构精简。结构精简。结构精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高低温循环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液体高低温循环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液体高低温循环装置中冷、热源恒定设备不同温段需换不同的导热介质,并且由于复杂的管路需要繁多的液体泵进行控制,制造成本高且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高低温循环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箱,所述实验箱的中部设置有放置槽,所述实验箱的侧壁内部设置有调温槽,所述调温槽的上方设置有进油总管,所述调温槽的底部设置有回油管,所述实验箱与储油箱之间设置有调节油箱,储油箱与调节油箱之间设置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中部设置有进油泵,所述调节油箱内设置有低温油室和高温油室,所述低温油室和高温油室之间设置有分割柱,所述分割柱的内部设置有过油通道,低温油室的内部设置有制冷半导体,所述高温油室内设置有导热板,所述调节油箱下方设置有高温油管和低温油管,所述高温油管的一端与进油总管相通,所述高温油管的另一端与高温油室的底部相通,所述低温油管的一端与进油总管相通,所述低温油管的另一端与低温油室的底部相通,进油总管一端与高温油管和低温油管相通,所述进油总管的另一端与调温槽相通。
[0004]优选的是,所述分割柱的直径等于调节油箱前后内壁之间的宽度。
[0005]优选的是,所述分割柱的顶部与调节油箱的顶部可转动安装,所述分割柱的底端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调节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是,所述调节电机固定设置在调节油箱的下方。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0008]本技术分别通过低温油室和高温油室对油液进行加热和降温,用于调温槽中冷热调节,采用同一调温管路和同一导热介质对实验箱内的温度进行调节,利于成本降低和环保,并且调节过程中采用一组进油泵促进管路中的油液循环,结构精简,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1]所示附图中,实验箱1,放置槽2,调温槽3,进油总管4,回油管5,储油箱6,调节油箱7,进油管8,进油泵9,低温油室10,高温油室11,制冷半导体12,导热板13,分割柱14,过油通道15,高温油管16,低温油管17,转轴18,调节电机19。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
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13]如图1

2所示,一种液体高低温循环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箱1,所述实验箱1的中部设置有放置槽2,放置槽2用于放置实验样品,所述实验箱1的侧壁内部设置有调温槽3,所述调温槽3的上方设置有进油总管4,所述调温槽3的底部设置有回油管5,所述回油管5的一端与调温槽3的底部相通,所述回油管5的另一端与储油箱6的进油口相通,所述实验箱1与储油箱6之间设置有调节油箱7,储油箱6与调节油箱7之间设置有进油管8,所述进油管8的中部设置有进油泵9,所述进油管8的一端与储油箱6的出油口相通,所述进油管8的另一端与调节油箱7的进液口相通,所述调节油箱7内设置有低温油室10和高温油室11,低温油室10的内部设置有制冷半导体12,所述高温油室11内设置有导热板13,所述低温油室10和高温油室11之间设置有分割柱14,所述分割柱14的直径等于调节油箱7前后内壁之间的宽度,所述分割柱14将调节油箱7内的低温油室10和高温油室11分割成两个独立的、密封的空间,所述分割柱14的顶部与调节油箱7的顶部可转动安装,所述分割柱14的底端与转轴1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8的另一端与调节电机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电机19固定设置在调节油箱7的下方,所述分割柱14的内部设置有过油通道15,所述过油通道15的一端设置在分割柱14的顶部的中心与调节油箱7进油口正对应,所述过油通道15的另一端设置在分割柱14的中部,所述调节油箱7下方设置有高温油管16和低温油管17,所述高温油管16的一端与进油总管4相通,所述高温油管16的另一端与高温油室11的底部相通,所述低温油管17的一端与进油总管4相通,所述低温油管17的另一端与低温油室10的底部相通,所述进油总管4一端与高温油管16和低温油管17相通,所述进油总管4的另一端与调温槽3相通,本技术当进行低温试验室,启动调节电机19,将过油通道15的端口调整至低温油室10的一侧,启动进油泵9,通过进油泵9将储油箱6内的油液抽至进油管8内经过过油通道15进入低温油室10内,通过制冷半导体12将进入低温油室10内的油液进行温度调节,通过制冷半导体12制冷的油液通过低温油管17流入进油总管4内进而流入调温槽3内对放置槽2内的温度进行调节,所述调温箱内的油液通过回油管5反回储油箱6内进行循环,本技术当进行高温试验室,启动调节电机19,将过油通道15的端口调整至高温油室11的一侧,启动进油泵9,通过进油泵9将储油箱6内的油液抽至进油管8内经过过油通道15进入高温油室11内,通过导热板13将进入高温油室11内的油液进行温度调节,通过导热板13加热的油液通过高温油管16流入进油总管4内进而流入调温槽3内对放置槽2内的温度进行调节,所述调温箱内的油液通过回油管5反回储油箱6内进行循环,本技术分别通过低温油室10和高温油室11对油液进行加热和降温,用于调温槽3中冷热调节,采用同一调温管路和同一导热介质对实验箱1内的温度进行调节,利于成本降低和环保,并且调节过程中采用一组进油泵9促进管路中的油液循环,结构精简,成本低。
[0014]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高低温循环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箱,所述实验箱的中部设置有放置槽,所述实验箱的侧壁内部设置有调温槽,所述调温槽的上方设置有进油总管,所述调温槽的底部设置有回油管,所述实验箱与储油箱之间设置有调节油箱,储油箱与调节油箱之间设置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中部设置有进油泵,所述调节油箱内设置有低温油室和高温油室,所述低温油室和高温油室之间设置有分割柱,所述分割柱的内部设置有过油通道,低温油室的内部设置有制冷半导体,所述高温油室内设置有导热板,所述调节油箱下方设置有高温油管和低温油管,所述高温油管的一端与进油总管相通,所述高温油管的另一端与高温油室的底部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志明李永雷徐涛万金海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市合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