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操作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82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操作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体,所述培养箱体,所述培养箱体两侧均设有手套组件,所述手套组件由硅胶手套、环形承载盘和橡胶密封垫组成,所述培养箱体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环形承载盘设置于第一通槽外侧,所述环形承载盘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于培养箱体表面,所述硅胶手套和橡胶密封垫均固定连接于环形承载盘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培养箱体上设置手套组件和隔离门组件,使用手套组件可在培养箱体内部进行相应的日常操作,借助隔离门组件可实现培养箱体内外物品的无接触交互,可在不接触外界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取样操作,有利于维持箱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方便取样操作的正常进行。方便取样操作的正常进行。方便取样操作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操作的二氧化碳培养箱


[0001]本技术涉及二氧化碳培养箱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操作的二氧化碳培养箱。

技术介绍

[0002]二氧化碳培养箱是通过在培养箱箱体内模拟形成一个类似细胞/组织在生物体内的生长环境,培养箱要求稳定的温度(37℃)、稳定的CO2水平(5%)、恒定的酸碱度(pH值:7.2

7.4)和较高的相对饱和湿度(95%),来对细胞/组织进行体外培养,是细胞、组织、细菌培养的一种先进仪器,是开展免疫学、肿瘤学、遗传学及生物工程所必须的关键设备。
[0003]现有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在使用时,需定期开启箱门对培养体进行取样检测,开启箱门时外界空气容易混入箱体内部,不利于维持箱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不便于取样操作的正常进行。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便于操作的二氧化碳培养箱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以解决技术中现有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在使用时,需定期开启箱门对培养体进行取样检测,开启箱门时外界空气容易混入箱体内部,不利于维持箱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不便于取样操作的正常进行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操作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体,所述培养箱体,所述培养箱体两侧均设有手套组件,所述手套组件由硅胶手套、环形承载盘和橡胶密封垫组成,所述培养箱体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环形承载盘设置于第一通槽外侧,所述环形承载盘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于培养箱体表面,所述硅胶手套和橡胶密封垫均固定连接于环形承载盘一侧,所述硅胶手套远离环形承载盘的一端贯穿第一通槽并延伸至培养箱体内部,所述橡胶密封垫远离环形承载盘的一侧与培养箱体相抵,所述第一通槽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隔离窗。
[0007]优选的,所述培养箱体正面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内部设有隔离门组件,所述隔离门组件由通道管、内隔离门和外隔离门组成,通道管的设置方便对箱体内外物品进行中转。
[0008]优选的,所述通道管固定连接于第二通槽内部,所述内隔离门设置于培养箱体内部,所述外隔离门设置于培养箱体外侧,通过开关内隔离门和外隔离门方便对箱体内外物品进行转移。
[0009]优选的,所述通道管两端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内隔离门滑动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滑槽内部,所述外隔离门滑动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第二滑槽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内隔离门和外隔离门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第二滑槽底部开设有滑道,所述凸块底端贯穿滑道并延伸至通道管外侧,借助凸块可方便对内隔离门和外隔离门进行移动。
[0011]优选的,所述培养箱体顶部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中部安装有管接口,所述管接口中部安装有电磁阀,通过电磁阀可对管接口进行闭合控制。
[0012]优选的,所述顶盖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圈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所述橡胶密封圈与培养箱体顶部开口处过盈连接,通过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对箱体内部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0013]优选的,所述培养箱体正面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电磁阀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通过在培养箱体上设置手套组件和隔离门组件,使用手套组件可在培养箱体内部进行相应的日常操作,借助隔离门组件可实现培养箱体内外物品的无接触交互,可在不接触外界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取样操作,有利于维持箱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方便取样操作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培养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手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隔离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顶盖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培养箱体;2、手套组件;3、硅胶手套;4、环形承载盘;5、橡胶密封垫;6、第一通槽;7、第一滑槽;8、隔离窗;9、第二通槽;10、隔离门组件;11、通道管;12、内隔离门;13、外隔离门;14、第二滑槽;15、凸块;16、滑道;17、顶盖;18、管接口;19、电磁阀;20、橡胶密封圈;21、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22、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5]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6所示的一种便于操作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体1,所述培养箱体1,所述培养箱体1两侧均设有手套组件2,所述手套组件2由硅胶手套3、环形承载盘4和橡胶密封垫5组成,所述培养箱体1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槽6,所述环形承载盘4设置于第一通槽6外侧,所述环形承载盘4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于培养箱体1表面,所述硅胶手套3和橡胶密封垫5均固定连接于环形承载盘4一侧,所述硅胶手套3远离环形承载盘4的一端贯穿第一通槽6并延伸至培养箱体1内部,所述橡胶密封垫5远离环形承载盘4的一侧与培养箱体1相抵,所述第一通槽6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7,所述第一滑槽7内部滑动连接有隔离窗8。
[0026]所述培养箱体1正面开设有第二通槽9,所述第二通槽9内部设有隔离门组件10,所述隔离门组件10由通道管11、内隔离门12和外隔离门13组成。
[0027]所述通道管11固定连接于第二通槽9内部,所述内隔离门12设置于培养箱体1内部,所述外隔离门13设置于培养箱体1外侧。
[0028]所述通道管11两端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4,所述内隔离门12滑动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滑槽14内部,所述外隔离门13滑动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第二滑槽14内部。
[0029]所述内隔离门12和外隔离门13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凸块15,所述第二滑槽14底部开设有滑道16,所述凸块15底端贯穿滑道16并延伸至通道管11外侧。
[0030]所述培养箱体1顶部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顶盖17,所述顶盖17中部安装有管接口18,所述管接口18中部安装有电磁阀19。
[0031]所述顶盖17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圈20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21,所述橡胶密封圈20与培养箱体1顶部开口处过盈连接。
[0032]所述培养箱体1正面安装有控制面板22,所述电磁阀19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21均与控制面板22电性连接。
[0033]本技术工作原理:
[0034]参照说明书附图1

6,在使用本技术时,首先通过隔离窗8对第一通槽6进行封堵,然后通过内隔离门12和外隔离门13对通道管11两端进行封堵,接着依次对手套组件2、隔离门组件10和顶盖17进行安装,至此,完成培养箱的整体组装,先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操作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体(1),所述培养箱体(1)两侧均设有手套组件(2),所述手套组件(2)由硅胶手套(3)、环形承载盘(4)和橡胶密封垫(5)组成,所述培养箱体(1)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槽(6),所述环形承载盘(4)设置于第一通槽(6)外侧,所述环形承载盘(4)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于培养箱体(1)表面,所述硅胶手套(3)和橡胶密封垫(5)均固定连接于环形承载盘(4)一侧,所述硅胶手套(3)远离环形承载盘(4)的一端贯穿第一通槽(6)并延伸至培养箱体(1)内部,所述橡胶密封垫(5)远离环形承载盘(4)的一侧与培养箱体(1)相抵,所述第一通槽(6)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7),所述第一滑槽(7)内部滑动连接有隔离窗(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体(1)正面开设有第二通槽(9),所述第二通槽(9)内部设有隔离门组件(10),所述隔离门组件(10)由通道管(11)、内隔离门(12)和外隔离门(13)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管(11)固定连接于第二通槽(9)内部,所述内隔离门(12)设置于培养箱体(1)内部,所述外隔离门(13)设置于培养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育修王金凤谭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育德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