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内部变形的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440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内部变形的监测装置,包括车体、测斜仪本体和电缆线,所述车体下侧设置有多个移动件,所述测斜仪本体一端设置有传感器探头,所述车体上设置有设备终端、绕线盘、压线滑轮和支撑滑轮,所述绕线盘上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设备终端连接在输出口处,所述支撑滑轮一端所在水平面位于压线滑轮一端所在水平面,所述电缆线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接口并盘绕在绕线盘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压线滑轮、支撑滑轮与测斜仪本体相连,所述绕线盘上连接有用于驱动绕线盘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与设备终端信号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无需人工手动向上拉升或向下放置传感器探头,提高测量效率,节省相应的劳动力。节省相应的劳动力。节省相应的劳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内部变形的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内部变形的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利水电大坝作为一种大型水工建筑物,其投资和建成后产生的效果都是巨大的,同时由于其结构、运行环境等因素的复杂性,加上设计、施工、运维的不确定性,如果发生意外变形,失事后造成的灾难也是极其严重的。
[0003]因此对水利水电大坝运行状态进行持续的实时监测,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可以为大坝提供安全评估,保证大坝的安全运行,也可以为类似项目的设计、施工积累宝贵的技术资料。
[0004]水工建筑监测内容分别为:表面位移检监测、内部变形监测、应力应变监测、水位监测、土压力监测、雨量监测等。对于内部变形监测,现有技术均是通过倾斜仪进行监测。使用现有技术的倾斜仪进行监测,需要人工手动负责向上拉升或向下放置传感器探头,使得测量缓慢,且造成劳动力的浪费。
[0005]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应用于内部变形的监测装置,无需人工手动向上拉升或向下放置传感器探头,提高测量效率,节省相应的劳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应用于内部变形的监测装置,无需人工手动向上拉升或向下放置传感器探头,提高测量效率,节省相应的劳动力。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应用于内部变形的监测装置,包括车体、测斜仪本体和电缆线,所述车体下侧设置有多个移动件,所述测斜仪本体一端设置有传感器探头,所述车体上设置有设备终端、绕线盘、压线滑轮和支撑滑轮,所述绕线盘上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设备终端连接在第二接口处,所述支撑滑轮一端所在水平面位于压线滑轮一端所在水平面之上,所述电缆线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接口并盘绕在绕线盘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压线滑轮、支撑滑轮与测斜仪本体相连,所述绕线盘上连接有用于驱动绕线盘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与设备终端信号相连。
[0008]在对大坝进行内部变形监测时,将测斜仪本体垂直对准放入提前埋入好的测量管,操控设备终端使电机驱动绕线盘进行放线一定深度(由于压线滑轮存在,使电缆始终保持压紧状态,绕线盘的半径大小已知从而可以通过绕线盘转动圈数控制测斜仪本体在测量管内的移动深度),测斜仪本体沿测量管下放至制定深度,进行测量(均可通过操控设备进行操作),探头所获得的数据通过电缆传输到绕线盘处,再传送到设备终端处进行数据储存。当测量完毕后,操控设备终端使电机驱动绕线盘旋转,测斜仪本体上升回收。
[0009]所述车体与移动件之间设置有缓冲层,所述车体靠近缓冲层一侧设置有至少一根第一移动杆,所述缓冲层上开设有靠近车体一端开口第一缓冲孔,所述第一缓冲孔与第一移动杆位置、数量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缓冲孔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移动杆一端位
于第一缓冲孔内且端头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一滑槽上,所述第一移动杆上套设有第一缓冲弹簧。
[0010]所述车体上侧设置有放置柱,所述放置柱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贴合件。
[0011]所述车体上设置有与测斜仪本体一端端头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放置柱设置有弹性贴合件一侧旁。
[0012]所述车体一侧设置有把手。
[0013]所述测斜仪本体两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导轮。
[0014]所述测斜仪本体两侧设置有至少一根第二移动杆和保护部,所述保护部靠近第二移动杆上开设有靠近测斜仪本体一端开口第二缓冲孔,所述第二缓冲孔与第二移动杆位置、数量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缓冲孔两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移动杆一端位于第二缓冲孔内且端头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二滑槽上,所述第二移动杆上套设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导轮位于保护部远离测斜仪本体一侧。
[0015]所述移动件包括移动轮。
[0016]所述移动件还包括固定杆,固定杆两侧设置有万向节,所述万向节远离固定杆一端连接有移动轮。
[0017]所述移动轮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螺栓螺纹通孔,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与螺栓螺纹通孔位置、形状相匹配的螺栓螺纹安装槽。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只需操控设备终端,即可无需人工手动下放或者上提传感器探头进行大坝内部变形的监测,提高测量效率,节省相应的劳动力,并且所监测到的数据均储存于设备终端内,而且还能精准的控制传感器探头在测量管内的下放距离。
[0020](2)由于大坝表面多是凹凸不平,本技术在移动至不同测量点时,容易产生上下颠簸,造成车体内的仪器设备碰撞损坏,通过在车体下端设置有缓冲层、第一复位弹簧,可以吸收车体移动过程中上下颠簸产生的能量,避免车体内的仪器设备产生碰撞损坏。
[0021](3)通过设置放置柱、弹性贴合件和凹槽,当测斜仪本体不使用时,可以将其固定安装在车体上。
[0022](4)通过在测斜仪本体两侧设置有保护部和第二缓冲弹簧,可以很好的保护测斜仪本体在测量管内所受到的损伤,提高测斜仪本体的寿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连接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 A 处剖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测斜仪本体连接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移动轮卡死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移动轮示意图;
[0028]图中,1

车体,11

缓冲层,12

第一移动杆,13

第一缓冲孔,14

第一滑槽,15

第一滑块,16

第一缓冲弹簧,17

把手,2

测斜仪本体,21

导轮,22

第二移动杆,23

保护部,24

第二缓冲弹簧,25

传感器探头,3

电缆线,4

移动件,41

移动轮,42

固定杆,43

万向节,44

螺栓,45

螺栓螺纹通孔,5

设备终端,6

绕线盘,7

压线滑轮,8

支撑滑轮,9

放置柱,
91

弹性贴合件,92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此说明,以下方案中“左”、“右”、“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内部变形的监测装置,包括车体(1)、测斜仪本体(2)和电缆线(3),所述车体(1)下侧设置有多个移动件(4),所述测斜仪本体(2)一端设置有传感器探头(2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上设置有设备终端(5)、绕线盘(6)、压线滑轮(7)和支撑滑轮(8),所述绕线盘(6)上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设备终端(5)连接在第二接口处,所述支撑滑轮(8)一端所在水平面位于压线滑轮(7)一端所在水平面之上,所述电缆线(3)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接口并盘绕在绕线盘(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压线滑轮(7)、支撑滑轮(8)与测斜仪本体(2)相连,所述绕线盘(6)上连接有用于驱动绕线盘(6)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与设备终端(5)信号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内部变形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与移动件(4)之间设置有缓冲层(11),所述车体(1)靠近缓冲层(11)一侧设置有至少一根第一移动杆(12),所述缓冲层(11)上开设有靠近车体(1)一端开口第一缓冲孔(13),所述第一缓冲孔(13)与第一移动杆(12)位置、数量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缓冲孔(13)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14),所述第一移动杆(12)一端位于第一缓冲孔(13)内且端头设置有第一滑块(15),所述第一滑块(15)滑动安装在第一滑槽(14)上,所述第一移动杆(12)上套设有第一缓冲弹簧(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内部变形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上侧设置有放置柱(9),所述放置柱(9)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贴合件(9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内部变形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马勇李学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