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工件用变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410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设备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大工件用变位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套筒,所述套筒内部设置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延伸出套筒外部,所述推动板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内部固定连接有变位机构,所述变位机构延伸出U形板外部。一种大工件用变位装置,通过变位机构的设计,两个夹持板同时向中间移动,可以对大工件进行夹持,通过两个第一电动伸缩杆相互配合工作,还可以实现大工件本体进行左右移动,夹持板带动大工件进行转动,可以实现翻转变位,且整个过程无需人工过多参与,比较节省人力,避免了传统变位需要解除定位后,才能进行调整而比较麻烦的情况发生。麻烦的情况发生。麻烦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工件用变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设备加工
,具体为一种大工件用变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件一般是指在机械设备制造过程中的一个产品部件,也叫制件、作件、课件、五金件等,顾名思义,所谓的“大工件”即为体积较大的加工工件,工件在进行加工制造的过程中,不同的工件需要经历不同的加工过程,例如焊接、喷涂、塑形等等工序,在加工过程中,对工件的定位尤为重要,需要保证必要的定位精度,使工件在加工前预先占有正确的位置,工件定好位后,如果不夹紧,工件在外力作用下将可能发生移动或偏转,因此,工件在定位过程中获得的正确位置,必须依靠夹紧来维持,只有在夹具中设置相应的夹紧装置对工件进行夹紧,才算完成工件装夹的全部任务。
[0003]目前现有的大工件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定位装置一般可以妥善将大工件进行定位夹持,但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需要经常对大工件进行位置调整,现有的定位装置需要人工解除定位后,调整位置并重新定位固定,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工件用变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工件用变位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套筒,所述套筒内部设置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延伸出套筒外部,所述推动板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内部固定连接有变位机构,所述变位机构延伸出U形板外部,所述套筒内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
[0006]所述变位机构包括移动板,所述U形板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移动板设置于活动槽内部并与活动槽相匹配,所述移动板延伸出活动槽外部,所述U形板一侧设置有辅助框,所述辅助框一侧分别与两个移动板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框内部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贯穿辅助框并与辅助框转动连接,所述圆杆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持板。
[0007]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U形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伸缩传动杆,所述伸缩传动杆贯穿U形板一侧并与U形板转动连接,所述伸缩传动杆贯穿辅助框一侧壁并与辅助框转动连接,电机工作带动伸缩传动杆转动。
[0008]优选的,所述伸缩传动杆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圆杆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于第一齿轮顶部,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
[0009]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U形板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框,电机固定连接于防护框内部,防护框为电机提供支撑防护。
[0010]优选的,所述U形板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一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一侧与圆杆一侧转动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工作后对衔接板
进行推动。
[0011]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于套筒内部,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顶部延伸入推动板内部并与推动板内腔顶部固定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对推动板进行推动。
[0012]优选的,所述套筒内腔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推动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设置于滑槽内部并与滑槽相匹配,滑块可以在滑槽内部灵活移动,并对推动板提供限位。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工件用变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一种大工件用变位装置,通过变位机构的设计,两个夹持板同时向中间移动,可以对大工件进行夹持,通过两个第一电动伸缩杆相互配合工作,还可以实现大工件本体进行左右移动,需要对大工件进行翻转变位时,电机工作带动伸缩传动杆转动,则此时夹持板带动大工件进行转动,实现翻转变位,且整个过程无需人工过多参与,比较节省人力,避免了传统变位需要解除定位后,才能进行调整而比较麻烦的情况发生。
[0015]2、一种大工件用变位装置,通过调节机构的设计,在需要对大工件本体的高度位置调整时,第二电动伸缩杆工作将推动板进行上下推动,推动板带动U形板移动,此时加工件本体可以进行上下位置调整,有利于本装置适用于不同的高度位置加工需求,提升了本装置使用时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
[0019]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0020]图4为图2中的B处放大图。
[0021]图中:1、底板;2、套筒;3、推动板;4、U形板;5、变位机构;51、移动板;52、活动槽;53、辅助框;54、圆杆;55、夹持板;56、电机;57、伸缩传动杆;58、第一齿轮;59、第二齿轮;591、防护框;592、第一电动伸缩杆;593、衔接板;6、调节机构;61、第二电动伸缩杆;62、滑槽;63、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工件用变位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套筒2,套筒2内部设置有推动板3,推动板3延伸出套筒2外部,推动板3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板4,U形板4内部固定连接有变位机构5,变位机构5延伸出U形板4外部,套筒2内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6。
[0024]变位机构5包括移动板51,U形板4内部开设有活动槽52,移动板51设置于活动槽52内部并与活动槽52相匹配,移动板51延伸出活动槽52外部,U形板4一侧设置有辅助框53,辅助框53一侧分别与两个移动板51一侧固定连接,辅助框53内部设置有圆杆54,圆杆54贯穿辅助框53并与辅助框53转动连接,圆杆54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持板55,其中一个U形板4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56,电机56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伸缩传动杆57,伸缩传动杆57贯穿U形板4一侧并与U形板4转动连接,伸缩传动杆57贯穿辅助框53一侧壁并与辅助框53转动连接。伸缩传动杆57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58,圆杆54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59,第二齿轮59设置于第一齿轮58顶部,第二齿轮59与第一齿轮58相啮合,其中一个U形板4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框591,电机56固定连接于防护框591内部,U形板4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592,第一电动伸缩杆592一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板593,衔接板593一侧与圆杆54一侧转动连接。
[0025]调节机构6包括第二电动伸缩杆61,第二电动伸缩杆61固定连接于套筒2内部,第二电动伸缩杆61顶部延伸入推动板3内部并与推动板3内腔顶部固定连接,套筒2内腔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62,推动板3两侧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工件用变位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套筒(2),所述套筒(2)内部设置有推动板(3),所述推动板(3)延伸出套筒(2)外部,所述推动板(3)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板(4),所述U形板(4)内部固定连接有变位机构(5),所述变位机构(5)延伸出U形板(4)外部,所述套筒(2)内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6);所述变位机构(5)包括移动板(51),所述U形板(4)内部开设有活动槽(52),所述移动板(51)设置于活动槽(52)内部并与活动槽(52)相匹配,所述移动板(51)延伸出活动槽(52)外部,所述U形板(4)一侧设置有辅助框(53),所述辅助框(53)一侧分别与两个移动板(51)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框(53)内部设置有圆杆(54),所述圆杆(54)贯穿辅助框(53)并与辅助框(53)转动连接,所述圆杆(54)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持板(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工件用变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U形板(4)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56),所述电机(56)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伸缩传动杆(57),所述伸缩传动杆(57)贯穿U形板(4)一侧并与U形板(4)转动连接,所述伸缩传动杆(57)贯穿辅助框(53)一侧壁并与辅助框(53)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宏伟安星光
申请(专利权)人:道本金属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