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保持真空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08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保持真空发生器,包括发生器本体,其内设置进气主通道、真空供气通道和真空破坏气道;通气块及内部滑腔,滑腔内设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并由滑动圆环套接,第二阀芯与滑动圆环之间卡设外圈弹簧,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分别由真空先导阀和破坏先导阀控制;真空发生组件,其包括真空腔。通电时,打开真空先导阀,第一阀芯移动,进气主通道与真空供气通道导通,压缩空气进入真空发生组件并使真空腔产生负压;突然失电时,第一阀芯不会复位,真空腔内负压继续保持,从而不会导致吸附的产品掉落造成损坏;当再次得电时,打开破坏先导阀,第二阀芯推动第一阀芯复位,进气主通道与真空破坏通道导通,真空供气通道关闭,负压被破坏。负压被破坏。负压被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保持真空发生器


[0001]本技术涉及真空发生器设备
,尤其是指一种自保持真空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喷嘴高速喷射压缩空气,卷吸喷嘴出口周围的空气,从而产生真空,其常用来连接吸盘以实现某些特殊的吸附用途,而随着自动化的发展,集成式真空发生器逐渐成为主流,这类产品一般集成了真空阀和真空破坏阀,可以不用外接电气元气件仅靠电子控制即可实现真空和破真空的切换。
[0003]在公布号为CN111692138A的一件中国专利技术中,包括供气装置、真空发生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真空发生装置控制装置又包括阀芯腔和内设的第一主阀芯、第二主阀芯以及弹簧,弹簧设置在第一主阀芯和第二主阀芯之间,压缩空气由供气通道一分为二进入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并分别由真空先导阀和破坏先导阀控制其通断,断电状态下,第一主阀芯和第二主阀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分别关闭真空供气通道和真空破坏气道,当需要产生真空时,打开真空先导阀同时关闭破坏先导阀,第一主阀芯在进气作用下右移并与真空供气通道连通,压缩空气进入内置真空发生管并从消音器流出,从而使得真空口处产生负压;当需要破坏真空时,打开破坏先导阀同时关闭真空先导阀,此时第一主阀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真空供气通道关闭,第二主阀芯左移,压缩空气经真空破坏气道进入真空腔,破坏真空。但是这类设备如果在吸附产品的过程中发生突然断电,真空供气通道会随着弹簧的复位而关闭,导致真空口处吸附的产品掉落,进而造成产品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集成式真空发生器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真空会自动破坏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保持真空发生器,包括:
[0006]发生器本体,其设置有进气主通道、真空破坏气道、真空供气通道;
[0007]通气块,其连接所述发生器本体,所述通气块设置有滑腔,所述滑腔的中部设置有滑动圆环;
[0008]环形块,其卡设于所述滑腔内,所述环形块间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环形块将所述滑腔分隔成多个相通的阀芯腔,所述进气主通道、所述真空破坏气道、所述真空供气通道分别连通不同的阀芯腔;
[0009]阀芯,其包括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对称设置,所述滑动圆环套接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的一端相互抵接,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的另一端则与所述环形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滑动圆环之间还卡设有外圈弹簧,所述第一阀芯将所述进气主通道与所述真空供气通道阻隔,所述第二阀芯则将所述进气主通道与所述真空破坏气道阻隔;
[0010]真空发生组件,其包括真空发生体和真空腔,所述真空腔连通所述真空发生体,所
述真空发生体连通所述真空供气通道,所述真空腔还连通所述真空破坏气道;
[0011]所述通气块还设置有两组与所述阀芯腔连通的进排气孔道,两组所述进排气孔道的通断分别由真空先导阀和破坏先导阀控制,进而分别控制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的移动。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生器本体还设置有真空口和供气主排口,所述真空口连通所述真空腔,所述供气主排口连通所述真空发生体。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主通道设置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所述通气块设置有第三进气孔、第四进气孔、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一出气孔连通同一所述阀芯腔,所述第二进气孔和所述第二出气孔也连通同一所述阀芯腔,所述第三进气孔、所述第四进气孔、所述真空破坏气道、所述真空供气通道则分别连通不同的所述阀芯腔。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封块和第二封块,所述环形块包括第一环形块、第二环形块、第三环形块和第四环形块,所述第一环形块和所述第四环形块对称设置且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封块和所述第二封块,所述第二环形块和所述第三环形块对称设置且靠近所述滑动圆环,所述第一环形块和所述第一封块之间形成第一阀芯腔,所述第一阀芯腔连通所述第三进气孔,所述第二环形块和所述第一环形块之间形成第二阀芯腔,所述第二阀芯腔连通所述真空供气通道,所述滑动圆环和所述第二环形块之间形成第三阀芯腔,所述第三阀芯腔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孔和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三环形块和所述滑动圆环之间形成第四阀芯腔,所述第四阀芯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孔和第二出气孔,所述第四环形块和所述第三环形块之间形成第五阀芯腔,所述第五阀芯腔连通所述真空破坏气道,所述第二封块和所述第四环形块之间形成第六阀芯腔,所述第六阀芯腔连通所述第四进气孔。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芯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紧贴所述第二环形块,所述第一阀芯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圆环的内圈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阀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块滑动连接。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芯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滑动圆环之间卡设有所述外圈弹簧,所述第二凸起紧贴所述第三环形块,所述第二阀芯的一端也与所述滑动圆环的内圈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阀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环形块滑动连接。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块与所述滑腔之间卡设有第一密封圈。
[001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和所述环形块之间卡设有第二密封圈。
[001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块设置有阀体安装块,所述阀体安装块连接所述真空先导阀和所述破坏先导阀。
[002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压力开关和安装座,所述压力开关设置有压力检测口,所述压力检测口连通所述真空发生体,所述真空发生体和所述发生器本体连接所述安装座。
[0021]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保持真空发生器,在滑腔内设置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分别用来控制进气主通道与真空供气通道、真空破坏气道之间的通断,第一阀芯与第二阀
芯套接于滑腔内的滑动圆环内,第二阀芯与滑动圆环之间卡设有外圈弹簧,通电状态下,打开真空先导阀,进气主通道内的压缩空气进入所述阀芯腔,第一阀芯在所述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向第二阀芯移动,进气主通道与真空供气通道导通,压缩空气进入真空发生体,使得真空腔产生负压;断电状态下,第一阀芯不会复位,真空腔内负压继续保持;而当再次得电需要破真空时,只需打开破坏先导阀,第二阀芯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向第一阀芯移动并推动第一阀芯复位,进气主通道与真空破坏通道打开,真空供气通道关闭,真空腔负压被破坏。这种自保持真空发生器不仅能保证在通电的情况下使得真空腔产生负压,当突然失电时仍然能保持真空腔负压,从而不会导致吸附的产品掉落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保持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生器本体,其设置有进气主通道、真空破坏气道、真空供气通道;通气块,其连接所述发生器本体,所述通气块设置有滑腔,所述滑腔的中部设置有滑动圆环;环形块,其卡设于所述滑腔内,所述环形块间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环形块将所述滑腔分隔成多个相通的阀芯腔,所述进气主通道、所述真空破坏气道、所述真空供气通道分别连通不同的阀芯腔;阀芯,其包括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对称设置,所述滑动圆环套接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的一端相互抵接,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的另一端则与所述环形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滑动圆环之间还卡设有外圈弹簧,所述第一阀芯将所述进气主通道与所述真空供气通道阻隔,所述第二阀芯则将所述进气主通道与所述真空破坏气道阻隔;真空发生组件,其包括真空发生体和真空腔,所述真空腔连通所述真空发生体,所述真空发生体连通所述真空供气通道,所述真空腔还连通所述真空破坏气道;所述通气块还设置有两组与所述阀芯腔连通的进排气孔道,两组所述进排气孔道的通断分别由真空先导阀和破坏先导阀控制,进而分别控制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保持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本体还设置有真空口和供气主排口,所述真空口连通所述真空腔,所述供气主排口连通所述真空发生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保持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主通道设置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所述通气块设置有第三进气孔、第四进气孔、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一出气孔连通同一所述阀芯腔,所述第二进气孔和所述第二出气孔也连通同一所述阀芯腔,所述第三进气孔、所述第四进气孔、所述真空破坏气道、所述真空供气通道则分别连通不同的所述阀芯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保持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封块和第二封块,所述环形块包括第一环形块、第二环形块、第三环形块和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应成房锦倪天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吉尼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