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模拟地下水污染监测修复的扇形可渗透反应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40003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模拟地下水污染监测修复的扇形可渗透反应墙装置,地下水污染修复模拟实验装置技术领域;扇形可渗透反应墙装置包括:扇形砂槽和可渗透反应墙;扇形砂槽包括第一侧围板、第二侧围板、底板和弧形侧围板;扇形砂槽内设置有第一弧形滤板和第二弧形滤板;可渗透反应墙设置在扇形砂槽内,且位于第一弧形滤板和第二弧形滤板之间;可渗透反应墙包括第三弧形滤板、第四弧形滤板和吸附材料;第三弧形滤板、第四弧形滤板、第一侧围板、第二侧围板和底板围合形成容纳槽;吸附材料填充于容纳槽内,且吸附材料通过滤布包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更换可渗透反应墙中的吸附材料。用新型便于更换可渗透反应墙中的吸附材料。用新型便于更换可渗透反应墙中的吸附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模拟地下水污染监测修复的扇形可渗透反应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水污染修复模拟实验装置
,尤其涉及用于模拟地下水污染监测修复的扇形可渗透反应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水是全球淡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供人类引用、工业生产及农业灌溉。地下水有很多优点,比如空间分布广、水质好、不易污染等优点,然而地下水一经污染,治理难度将远远大于地表水。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程度的大幅度增长以及人口数量大规模增大,地下水污染及修复的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大量对人身体有害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染料等流入地下水,经过循环进入人体内将产生巨大的危害。因此对地下水污染机理以及修复模拟技术展开研究十分有必要。
[0003]地下水污染修复模拟实验装置是研究地下水运动的一种基础的模拟装置,能再现地下水污染的渗流动态和修复过程。目前,地下水污染修复模拟装置已经较为完善,然而模拟装置中的可渗透反应墙部分往往与整体装置固定,难以更换可渗透反应墙中的吸附材料,使用不便,无法进行同一实验条件下不同吸附材料的修复优势与劣势的比较。
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模拟地下水污染监测修复的扇形可渗透反应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扇形砂槽和可渗透反应墙;所述扇形砂槽包括第一侧围板、第二侧围板、底板和弧形侧围板;所述第一侧围板、所述第二侧围板和所述弧形侧围板依次首尾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扇形砂槽内设置有第一弧形滤板和第二弧形滤板;所述第一弧形滤板、所述第一侧围板、所述第二侧围板和所述底板围合形成第一溢水槽;第四弧形滤板、所述第一侧围板、所述第二侧围板、所述弧形侧围板和所述底板围合形成第二溢水槽;所述第一弧形滤板与所述第四弧形滤板之间用于填充砂砾;所述可渗透反应墙设置在所述扇形砂槽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滤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滤板之间;所述可渗透反应墙包括第三弧形滤板、第四弧形滤板和吸附材料;所述第三弧形滤板、所述第四弧形滤板、所述第一侧围板、所述第二侧围板和所述底板围合形成容纳槽;所述吸附材料填充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吸附材料通过滤布包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拟地下水污染监测修复的扇形可渗透反应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围板的材质为透明有机玻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拟地下水污染监测修复的扇形可渗透反应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围板上设置有多个取样孔;多个所述取样孔呈阵列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侧围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滤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滤板之间;所述取样孔内设置有橡胶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拟地下水污染监测修复的扇形可渗透反应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布的目数为60~80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拟地下水污染监测修复的扇形可渗透反应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水机构;所述供水机构包括蠕动泵和橡胶软管;所述蠕动泵的出液口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莉莉孙静宇潘欢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