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蒿玉兴专利>正文

一种脑穿刺用一体化双腔冲洗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3985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脑穿刺用一体化双腔冲洗引流管,包括融合在一起的引流管和冲洗管,引流管的前端侧壁上设置有引流侧孔,引流管上设置有与冲洗管连通的缓冲腔,缓冲腔上的腔壁上设置有冲洗侧孔。冲洗管的末端可接标准注射器,在冲洗时液体会进入缓冲腔内,此处的液体压力得到降低,液体由缓冲腔腔壁上的冲洗侧孔排出,进行脓肿内部进行冲洗,解决了现有存在的冲洗管在注水冲洗时水流压力大易造成冲洗管一侧的脓肿壁破裂的问题。冲洗管一侧的脓肿壁破裂的问题。冲洗管一侧的脓肿壁破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穿刺用一体化双腔冲洗引流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脑穿刺用一体化双腔冲洗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穿刺外引流术在脑部疾病中应用广泛,脑脓肿多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少部分也可由真菌、结核菌等人侵脑组织所致。当脑脓肿位于脑重要功能区或者脓肿位置较深时,通常首选脓肿穿刺外引流术。颅内血肿也可由穿刺外引流术进行清除,根据血肿形成的时间部分凝固的血肿还需要注入尿激酶,将血肿融化后再进行外引流。通常在临床应用的脑穿刺外引流管多为单腔的,在抽出脓液后管腔残余部分脓液,在做冲洗时,这部分脓液会随冲洗水再次进入脑组织内,从而导致感染灶不能被彻底清除干净。而且同一部位的反复冲洗,可能会引起脓肿壁的破裂导致感染在全脑的播散。
[0003]临床上也有人进行改进,使用双腔穿刺冲洗引流管。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427513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脑脓肿双腔穿刺引流冲洗管”,其通过将冲洗管融合在引流管上进行穿刺冲洗引流。但是此种该结构的融合制成双管的方式具有缺陷性。由于通过融合制成的双管其前端并不圆润,穿刺时会引起脑组织的切割而加重损伤。两管融合冲洗管和引流管的侧孔均是在一侧开孔,在进行冲洗引流时,靠近引流管的一侧脓肿壁已经贴在引流管上,一方面达不到引流效果,另一方面持续引流会使部分脓肿壁吸入引流管内,引起脓肿破裂。冲洗管的一侧开侧孔,在用注射器进行注水冲洗时,高压水流直接从侧孔喷出,也会损伤冲洗管一侧的脓肿壁,引起脓肿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脑穿刺用一体化双腔冲洗引流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冲洗管在注水冲洗时水流压力大易造成冲洗管一侧的脓肿壁破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脑穿刺用一体化双腔冲洗引流管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脑穿刺用一体化双腔冲洗引流管,包括融合在一起的引流管和冲洗管,引流管的前端侧壁上设置有引流侧孔,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与冲洗管连通的用于缓冲由冲洗管进入的液体压力的缓冲腔,缓冲腔上的腔壁上设置有冲洗侧孔。
[0006]所述引流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橡胶袋,橡胶袋的内腔形成所述缓冲腔,冲洗侧孔设置于橡胶袋的外壁上。
[0007]所述橡胶袋套装并固定在引流管的外壁上,橡胶袋的内腔形成环形缓冲腔,冲洗侧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沿引流管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0008]所述引流管的外管壁上设置有环槽,橡胶袋位于环槽中。
[0009]所述引流管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环形缓冲腔,冲洗侧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沿引流管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0010]所述引流管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尺。
[0011]所述冲洗侧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0012]所述引流侧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沿引流管周向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冲洗侧孔的数量也为两个以上并沿引流管周向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且引流侧孔和冲洗侧孔在前后方向上错开布置。
[0013]所述引流管的前端为球形盲端,缓冲腔位于球形盲端的后方,引流侧孔设置于球形盲端与缓冲腔之间的引流管侧壁上。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冲洗管的末端可接标准注射器,在冲洗时液体会进入缓冲腔内,进入缓冲腔内的液体压力得到降低,液体再由缓冲腔腔壁上的冲洗侧孔排出,进行脓肿壁内部的冲洗,解决了现有存在的冲洗管在注水冲洗时水流压力大易造成冲洗管一侧的脓肿壁破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脑穿刺用一体化双腔冲洗引流管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导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引流管与冲洗管的前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技术的一种脑穿刺用一体化双腔冲洗引流管的实施例,如图1

图4所示,包括融合在一起的引流管1和冲洗管4,引流管具有腔体11用于引流以及供导芯插入。引流管的前端为球形盲端2,末端可接引流袋或者负压吸引球或注射器。引流管的前端侧壁上设置有引流侧孔3,液体可通过引流侧孔进入引流管的腔体内再被排出。本实施例中引流侧孔的数量为两个并相对设置。引流管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尺10。
[0020]引流管1上设置有与冲洗管4连通的缓冲腔,缓冲腔上的腔壁上设置有冲洗侧孔9。冲洗管包括融合5段、自由段6和连接头7,融合段融合在引流管上并与缓冲腔连通,自由端可以自由改变方向,便于连接头与用于冲洗的注射器连接。具体地,引流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橡胶袋8,橡胶袋位于引流管的球形盲端2的后方,引流侧孔3设置于球形盲端与缓冲腔之间的引流管侧壁上。橡胶袋8的内腔形成上述缓冲腔,冲洗侧孔9设置于橡胶袋的外壁上。橡胶袋套装并固定在引流管的外壁上,橡胶袋内腔形成环形缓冲腔,本实施例中冲洗侧孔的数量也为两个并相对设置,且引流侧孔与冲洗侧孔沿前后方向错开设置即两个引流侧孔与两个冲洗侧孔分别位于上、下、左、右方向。具体地,在引流管上设置有环槽,橡胶袋位于环槽中,使得橡胶袋的外壁与引流管的外壁平齐。上述引流管在穿刺过程中需要配备硬质导芯,导芯包括杆部12和杆部后端的拉环13,杆部12用于插入引流管的腔体内进行引导穿刺。
[0021]本技术提供一种脑穿刺用一体化双腔冲洗引流管,将冲洗管和引流管融合共同制成一种整体为圆柱形,头端为球形盲端的软管。在使用时,既可以对脑脓肿进行引流冲洗,也可以对颅内血肿或者慢性硬膜下血肿进行冲洗引流。在面对脑脓肿时,对脑脓肿进行定位后,测量穿刺点至脓肿腔的距离,将硬质导芯置入引流管后,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观察引流管上的刻度尺判断穿刺深度。达到既定的深度后,通过术中影像学检查,判断引流管
的球形盲端及缓冲腔均位于脓肿腔内,拔出硬质导芯。由引流管末端用注射器吸出脓液,根据吸出的脓液体积,由冲洗管末端注入等量的含敏感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再由引流管吸出。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引流物清亮不含明显的组织碎屑时,固定引流管进行持续引流2

3天,引流过程中根据病情需要可以进行反复的冲洗。当发生颅内血肿或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时,同样可以通过此双腔冲洗引流管进行血肿的冲洗。颅骨钻孔将该管穿刺至血肿部位,如果是液态的血液可以直接通过引流管末端直接吸出,当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肿或者出血时间过长的固态血肿,可以通过冲洗管注入尿激酶使部分血肿溶解,然后再从引流管进行抽吸。
[0022]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引流管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环形缓冲腔,而不通过外设弹性橡胶袋;冲洗侧孔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为3个及以上并沿周向间隔布置;引流侧孔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为3个及以上并沿周向间隔布置;在不影响穿刺的情况下,橡胶袋可以直接套装并固定在引流管的外壁上,而不在引流管上设置环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穿刺用一体化双腔冲洗引流管,包括融合在一起的引流管和冲洗管,引流管的前端侧壁上设置有引流侧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与冲洗管连通的用于缓冲由冲洗管进入的液体压力的缓冲腔,缓冲腔上的腔壁上设置有冲洗侧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穿刺用一体化双腔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橡胶袋,橡胶袋的内腔形成所述缓冲腔,冲洗侧孔设置于橡胶袋的外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穿刺用一体化双腔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袋套装并固定在引流管的外壁上,橡胶袋的内腔形成环形缓冲腔,冲洗侧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沿引流管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穿刺用一体化双腔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外管壁上设置有环槽,橡胶袋位于环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穿刺用一体化双腔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蒿玉兴王勇潘景江袁启友陈为为李超张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蒿玉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