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周围区域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3877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00
本申请适用于漏电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漏电周围区域检测设备,包括:至少一对漏电检测装置;每一漏电检测装置包括一对检测触头、电流处理模块;检测触头与电流处理模块电连接;检测触头用于检测漏电周围区域的漏电电流;电流处理模块用于对漏电电流进行处理,并输出告警信号;其中一个漏电检测装置的检测触头连线与另一个漏电检测装置的检测触头连线垂直。通过将检测设备的检测触头放于带电物体表面或淹没于导电物体中即可检测物体事实上的带电,解决了传统漏电检测盲区的问题,采用两对互为垂直的可伸缩的检测触头,极大提高了传感器的适用范围,同时也能极大发挥不同尺寸灯杆的空间,提高了检测设备的灵敏度。提高了检测设备的灵敏度。提高了检测设备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漏电周围区域检测设备


[0001]本申请属于漏电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对漏电周围区域进行检测的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与日俱增,城市照明范围也随着日益扩大,市民也对城市照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路灯设施数量和密度在不断增加,这也给城市照明设施的管理增加了难度。而时有发生的路灯漏电伤人事件也给城市照明设施的管理者提出了一个难题:如何做到既能保证照明的效果,又能把安全隐患消除。
[0003]现有检测方法大多通过采用剩余电流互感器检测回路进出方向电流的平衡情况来间接判断漏电,该方法仅仅是检测漏电,而不能检测“带电”,即现有间接测试法,如漏电无法通过中间媒介(即不形成有效回路),则无法检测到漏电。
[0004]传统漏电检测的弊端总结如下:
[0005]1、如图1所示,虚线视为地面,传统传感器仅能检测安装位置以上电路的漏电,即|ia

ib|>阈值,则认为存在漏电;
[0006]2、针对图1可在灯杆的前级供电装传统传感器,这又会引入另外两个问题:
[0007]其一,因灯杆基本都是多个分支汇入一起,如此传统方式无法定位具体是哪个灯杆漏电;
[0008]其二,多数灯杆都存在微量漏电,按该方法安装于前级则会因各个灯杆微弱漏电汇总引起传统传感器误将本来正常的灯杆判断为漏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9]现有技术中,针对城市照明的漏电检测仅能检测安装位置以上电路的漏电,而且检测精度低,时常有误判发生。
[0010]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漏电周围区域检测设备,通过采用直接测量法,将检测设备的检测触头放于带电物体表面或淹没于导电物体中即可检测物体事实上的带电,解决了传统剩余电流传感器漏电检测盲区的问题。检测触头采用两对互为垂直的可伸缩的检测触头,无论何种角度,总有一对能检测出漏电,即便其中一对触头的两端电势相同不能检测出带电情况,另一对触头也可以检测出带电,极大提高了传感器的适用范围,同时也能极大发挥不同尺寸灯杆的空间,提高检测设备的灵敏度。
[0011]一种漏电周围区域检测设备,包括:
[0012]至少一对漏电检测装置;
[0013]每一所述漏电检测装置包括:
[0014]一对检测触头;
[0015]电流处理模块;
[0016]所述检测触头与所述电流处理模块电连接;
[0017]所述检测触头用于检测漏电周围区域的漏电电流;
[0018]所述电流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漏电电流进行处理,并输出告警信号;且:
[0019]其中一个所述漏电检测装置的检测触头连线与另一个所述漏电检测装置的检测触头连线垂直。
[0020]结合本技术所述的漏电周围区域检测设备,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触头为可伸缩检测触头。
[0021]结合本技术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流处理模块包括:
[0022]输入单元;
[0023]电流互感单元;
[0024]信号处理单元;
[0025]报警输出单元;
[0026]所述输入单元分别与所述检测触头、电流互感单元电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单元还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还与所述报警输出单元连接;
[0027]所述输入单元用于获取漏电周围区域的漏电电流信号并输入到所述电流互感单元;
[0028]所述电流互感单元用于通过电流互感将检测到的漏电电流信号传输到所述信号处理单元;
[0029]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检测到的漏电电流信号进行缓冲后传输到报警输出单元;
[0030]所述报警输出单元用于将缓冲后的漏电电流信号与阈值比较,以输出报警信息。
[0031]结合本技术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单元包括:
[0032]第一漏电输入端;
[0033]第二漏电输入端;
[0034]限流单元;
[0035]所述限流单元串联在所述第一漏电输入端与所述电流互感单元的第一互感输入端之间;
[0036]所述第二漏电输入端与所述电流互感单元的第二互感输入端电连接;
[0037]所述检测触头与第一漏电输入端、第二漏电输入端、电流互感单元形成检测回路。
[0038]结合本技术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流单元包括:
[0039]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
[0040]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依次串联在所述第一漏电输入端与所述电流互感单元的第一互感输入端之间。
[0041]结合本技术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流互感单元为:
[0042]电流互感器;
[0043]所述电流互感器用于通过电流互感将输入单元与信号处理单元隔离,包括:
[0044]第一互感输入端;
[0045]第二互感输入端;
[0046]第一互感输出端;
[0047]第二互感输出端;
[0048]所述第一互感输出端、第二互感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第一处理输入端、第二处理输入端电连接。
[0049]结合本技术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
[0050]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五电阻、第一电容、运算放大器、第六电阻;
[0051]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共接后与所述第一互感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极端电连接;
[0052]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互感输出端、运算放大器的负极端、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共接;
[0053]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五电阻的第二端、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共接;
[0054]所述运算放大器还与直流电源连接,并接地;
[0055]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报警输出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
[0056]实施本技术所述的漏电周围区域检测设备,通过采用直接测量法,将检测设备的检测触头放于带电物体表面或淹没于导电物体中即可检测物体事实上的带电,解决了传统剩余电流传感器漏电检测盲区的问题。检测触头采用两对互为垂直的可伸缩的检测触头,无论何种角度,总有一对能检测出漏电,即便其中一对触头的两端电势相同不能检测出带电情况,另一对触头也可以检测出带电,极大提高了传感器的适用范围,同时也能极大发挥不同尺寸灯杆的空间,提高检测设备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0057]图1是照明传统漏电检测示意图;
[005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漏电周围区域检测设备的漏电检测示意图;
[005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漏电周围区域检测设备模块连接示意图;
[0060]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电周围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电周围区域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对漏电检测装置;每一所述漏电检测装置包括:一对检测触头;电流处理模块;所述检测触头与所述电流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检测触头用于检测漏电周围区域的漏电电流;所述电流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漏电电流进行处理,并输出告警信号;且:其中一个所述漏电检测装置的检测触头连线与另一个所述漏电检测装置的检测触头连线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周围区域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触头为可伸缩检测触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电周围区域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处理模块包括:输入单元;电流互感单元;信号处理单元;报警输出单元;所述输入单元分别与所述检测触头、电流互感单元电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单元还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还与所述报警输出单元连接;所述输入单元用于获取漏电周围区域的漏电电流信号并输入到所述电流互感单元;所述电流互感单元用于通过电流互感将检测到的漏电电流信号传输到所述信号处理单元;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检测到的漏电电流信号进行缓冲后传输到报警输出单元;所述报警输出单元用于将缓冲后的漏电电流信号与阈值比较,以输出报警信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周围区域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单元包括:第一漏电输入端;第二漏电输入端;限流单元;所述限流单元串联在所述第一漏电输入端与所述电流互感单元的第一互感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漏电输入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於璟韩超王斯宁
申请(专利权)人:海峡创新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