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分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3694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输液分液器,输液分液器包括分液筒、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注液泵管路连接头,第一盖板安装在分液筒上端,第二盖板安装在分液筒上端,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分液筒围成相对密闭的空间;第一盖板上开设有m个安装孔,m个安装孔分布在第一盖板的轴心以及围绕第一盖板的轴心的圆周上,其中,3≤m≤20,注液泵管路连接头设置有n个,其中,n≤m,n个注液泵管路连接头对应安装在m个安装孔中,通过本结构的设置,可以同时连接n个注液泵管路,以代替串联式的三通结构,在更换、增加或减少注液泵管路时,不需要重新排列,直接将注液泵管路拔插到注液泵管路连接头即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液分液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液分液器。

技术介绍

[0002]在重症医学科室(ICU/CCU/EICU/脑外/心胸外科等),为了稳定重症患者的病情,通常需要使用注射泵/输液泵将多种药物(如强心药物、升/降压药物、呼吸兴奋药、镇静、高级生命支持药物等)泵入到患者体内,给重症患者提供生命支持,注射泵/输液泵能提高急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在临床抢救危重患者时,各种抗菌、抗心律失常药物及血管扩张药物的应用要求在短时间内对静脉滴量作正确计算和调整,输液泵的定量、恒速、易调节、报警等多种功能得到充分应用。多功能医用输液泵可以根据医生的要求根据患者所需要的剂量,精确地输入药物,并可根据病情变化随时快速、准确调整泵入的药物剂量和速度,并在病情需要时给予维持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003]在使用注射泵/输液泵进行静脉滴注时,同一个患者同时需要多个微量泵注射器管路。在临床上,这些管路都靠三通串联在一起,然后再接到患者身上的输液通路(CVC/输液港/PICC/股静脉管路等)。采用串联式三通具有如下缺点:
[0004]1.由于每日需要更换管路和全部三通,更换成本高,提高了治疗成本;
[0005]2.在更换或者增加或减少通路时,不能快速找到相对应的接口,并且容易导致三通方向接反,造成给药错误,产生医疗事故;
[0006]3.更换、增加或减少通路时,需要重新排列三通,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
[0007]4.三通串联的方式容易产生药物泄漏;
[0008]5.三通串联的方式突出部分较多,容易损伤患者皮肤,发生伤害;
[0009]6.管路杂乱,一旦消毒不到位易发生管路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输液分液器。以代替现有的串联式三通。
[0011]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输液分液器,包括:
[0012]分液筒;所述分液筒上端开设有m个安装孔,m个所述安装孔分布在所述分液筒的轴心以及围绕所述分液筒的轴心的圆周上,其中3≤m≤20;所述分液筒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分液筒下端设置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容纳腔;
[0013]注液泵管路连接头,所述注液泵管路连接头设置有n个,所述注液泵管路连接头对应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其中n≤m;全部的所述注液泵管路连接头连通所述容纳腔。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注液泵管路连接头为正压接头。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还包括过滤盘,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过滤盘的输入端。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过滤盘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
路的输出端设置有快速接头。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螺旋管段。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分液筒下端设置有收纳槽。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分液筒为ABS制成的结构,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为PVC制成的结构。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分液筒包括筒体、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筒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盖板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盖板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分液筒分别于每一个所述安装孔相邻处设置有标识符号。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分液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窗。
[0023]根据本技术的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4]根据本技术的方案,输液分液器包括分液筒和注液泵管路连接头,分液筒上端开设有m个安装孔,m个安装孔分布在分液筒的轴心以及围绕分液筒的轴心的圆周上,其中,3≤m≤20,注液泵管路连接头设置有n个,其中,n≤m,n个注液泵管路连接头对应安装在m个安装孔中,通过本结构的设置,可以同时连接n个注液泵管路,以代替串联式的三通结构,在更换、增加或减少注液泵管路时,不需要重新排列,直接将注液泵管路拔插到注液泵管路连接头即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省时省力;分液筒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全部的注液泵管路连接头连通容纳腔,容纳腔设置于分液筒内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能够避免外界环境产生的干扰,提高了管路结合处的安全性能,降低了管路结合处泄漏的风险;并且采用本结构的设计,管路排列整齐,外表面没有死角,便于消毒,降低了管路感染的隐患。在本实施例中,分液筒采用一体式结构,结构牢固,便于生产、制造;并且在临床使用时,可以做为一次性医用耗材使用。
[0025]根据本技术的方案,注液泵管路连接头选用正压接头,采用正压接头的设计,便于注液泵管路的反复拔插,延长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了医疗成本;由于正压结构的结构特点,能够避免在更换注液泵管路时,空气或细菌的进入,进一步降低了管道感染的风险;并且操作简单,便于使用。
[0026]根据本技术的方案,本装置还配置有过滤盘,过滤盘能够排出本装置中误入的气体,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能。
[0027]根据本技术的方案,过滤盘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输出端设置有快速接头,能够快速连接患者处的输入管道,使用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医治时间。
[0028]根据本技术的方案,第二管路上设置有螺旋管段,螺旋管段的设置能够随着使用的需求,使得第二管路能够延伸或缩短,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范围,并且能够避免患者产生晃动而导致管道结合处泄漏。
[0029]根据本技术的方案,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通过过盈配合式安装在分液筒的上下两端,相比较于螺纹连接结构,拆装方便且避免旋转式的拆装结构导致的管路打结。
[0030]根据本技术的方案,第一盖板分别于每一个安装孔相邻处设置有标识符号,使用时能够直接对应标识符号对应地安装或拆除,降低了误操作的可能,提高了本装置的
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的分液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盖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技术的分液筒的一体化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
[0037]100

分液筒,110

筒体,111

第一安装槽,112

第二安装槽,120

观察窗,130

收纳槽,200

第一盖板,201

安装孔,202

标识符号,300

第二盖板,31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液筒;所述分液筒上端开设有m个安装孔,m个所述安装孔分布在所述分液筒的轴心以及围绕所述分液筒的轴心的圆周上,其中3≤m≤20;所述分液筒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分液筒下端设置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容纳腔;注液泵管路连接头,所述注液泵管路连接头设置有n个,所述注液泵管路连接头对应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其中n≤m;全部的所述注液泵管路连接头连通所述容纳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泵管路连接头为正压接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分液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盘,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过滤盘的输入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液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盘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输出端设置有快速接头。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翠鑫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