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09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该结构用于子宫动脉灌注药物,包括港体,上述港体中设有隔断片,上述隔断片用于分割港体内腔,上述隔断片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上述港体侧壁设有第一连接套管和第二连接套管,上述第一连接套管连通第一腔体,上述第二连接套管连通第二腔体;上述第一连接套管和第二连接套管上均设有导管,上述导管用于连接子宫两侧的动脉血管,以期望改善双侧子宫动脉给药,需要反复穿刺血管,可能因为穿刺频率成造成病人血管损伤的问题。率成造成病人血管损伤的问题。率成造成病人血管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子宫栓塞组件,具体涉及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化疗一般采用静脉输液港进行化疗药物的输入,使得输液港普遍只需要一个进药腔即可满足全身性的静脉给药。在周期性的化疗过程中,除了惯用的静脉注射,还经常使用介入手段进行改善治疗;通常情况下动脉进行介入治疗,需要在每次给药前进行单独穿刺,再将针对性的靶器官用药注入动脉。通过将特定药液和血液快速注入动脉血管,以达到快速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提高冠状动脉灌流量和抗肿瘤的目的。栓塞组件的作为一种闭合输液装置通常要植入人体,并利用输液港对接注射器和导管,通过导管连接血管,从而便于频繁给药时,达到减少对人体组织和血管的穿刺伤害。
[0003]对于子宫类肿瘤而言,由于子宫的特殊结构,使得子宫双侧均存在子宫动脉,在实际化疗手段运用时,可以考虑进行双侧子宫动脉分别需要给药来提高药物对病灶的影响,当前子宫双侧给药更多采用的是频繁穿刺的方式进行,由于子宫两侧位置的不同,使得每次给药需要穿刺都会对血管造成一定损伤,即便使用现有的栓塞组件进行置管术,其栓塞组件也不能满足同时对双侧子宫动脉进行注药需求,若病人在一定时间段内子宫两侧具有多次穿刺需求,可能导致子宫两侧的血管损伤风险依旧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以期望改善双侧子宫动脉给药,需要反复穿刺血管,可能因为穿刺频率成造成病人血管损伤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br/>[0006]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该结构用于子宫动脉灌注药物,包括港体,上述港体中设有隔断片,上述隔断片用于分割港体内腔,上述隔断片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上述港体侧壁设有第一连接套管和第二连接套管,上述第一连接套管连通第一腔体,上述第二连接套管连通第二腔体;上述第一连接套管和第二连接套管上均设有导管,上述导管用于连接子宫两侧的动脉血管。
[0007]作为优选,上述港体包括支撑架,上述隔断片置于支撑架上,上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设有硅胶填充物,上述硅胶填充物中空,上述硅胶填充物抵触隔断片,上述第一连接套管连通第一腔体中的硅胶填充物内腔,上述第二连接套管连通第二腔体中的硅胶填充物内腔。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支撑架上端设有穿刺口,上述穿刺口中设有穿刺隔,上述穿刺口为两个,上述穿刺口分别对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的硅胶填充物。
[0009]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支撑架上端设有第一标记凸起,上述第一指示凸起位于第一腔体的穿刺口两侧,上述支撑架上端设有第二标记凸起,上述第二标记凸起位于第二腔体的穿刺口两侧。
25度至30度,建立髂内动脉的路图,利用臀上动脉粗大进行观察,其臀上动脉开口距子宫动脉开口的平均距离约 11.71mm 范围,在此范围内通常可见子宫动脉开口,此时改变导丝的倾斜角度上下移动,在子宫动脉开口为正常开口时,前引微导丝通常便于顺利弹入子宫动脉。若子宫动脉开口为直角、钩形、倒钩、大螺旋和小螺旋等几个特殊类型时,子宫动脉正常插管可能出现较困难,需要适当调整导丝头端方位,采用旋进的方式进入子宫动脉。
[0022]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港体1包括支撑架8,上述隔断片2置于支撑架8上,上述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中设有硅胶填充物9,上述硅胶填充物9中空,上述硅胶填充物9抵触隔断片2,上述第一连接套管5连通第一腔体3中的硅胶填充物9内腔,上述第二连接套管6连通第二腔体4中的硅胶填充物9内腔。
[0023]支撑架8是钛合金材质,其钛合金均有良好的相容性,有利于避免出现明显排异。且置入子宫动脉的导管7与港体1相连,港体1埋于皮下,一次手术可以实用较长时间,甚至终身带管,在化疗的病人需要很多次用药和气血检测的前提下,该结构对于子宫双侧穿刺可能造成病人的血管损伤具有良好的改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0024]为了保证操作稳定性,在进行置管前,需要进行术前 CT扫描,通过扫描设备获取原始数据集,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术前重建患者子宫动脉血管网、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病灶动脉血管网和卵巢动脉血管网,利用三维立体旋转,可多方位观察血管走行,并通过在术前可进行导管7插入路径设计、导航,从而降低介入导管7的操作时长,从而缩减导管7在子宫动脉插管时程。当导管7首端完成插管后,港体1需要位于皮下组织,其支撑架8的固定在皮下组织即可。
[0025]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注射器将药物注入到港体1中,上述支撑架8上端设有穿刺口10,其中穿刺口10主要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其形态主要便于注射器的针头插入。上述穿刺口10中设有穿刺隔11,其穿刺隔11为现有输液港的硅胶穿刺隔膜,可以进行反复穿刺,其注射器的针头通过刺入穿刺隔11进入穿刺口10,当注射器的针头从穿刺口10拔出,则穿刺隔11在自身韧性的作用下将针头出现的空隙密封,使得港体1内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避免外部物质进入通过穿刺口10意外进入港体1。
[0026]上述穿刺隔11密封安装在穿刺口10上,上述穿刺口10为两个,上述穿刺口10分别对应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中的硅胶填充物9,以便于注射器将药物注入到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中,其中,注射器通过穿刺隔11刺入穿刺口10,通过穿刺口10伸入到第一腔体3或第二腔体4中进行给药,其用药方式为靶器官用药,动脉给药可以适应性的提高药物浓度,减少静脉给药的计量,从而改善静脉注射普通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必要时可以通过注射器向导管7注入栓塞剂,进行血管栓塞术的干预操作。
[0027]其中合适的栓塞剂是保证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步骤,对于子宫动脉的栓塞剂为有海藻酸钠微球、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其有海藻酸钠微球通常可以无毒降解,但是周期通常大于3个月,明胶海绵为可吸收非永久性栓塞剂,由于吸收周期一般小于45天,故通常作为栓塞补充物质。聚乙烯醇通常不会降解,其栓塞作用较为彻底,原则上无生育要求可以考虑使用。
[0028]值得强调的是,港体1注入药剂的过程中,其次推注采用低压流控法;因为导管7进入子宫动脉后部分会一定程度影响子宫动脉的血运状态,其血运压力会出现明显降低,此时卵巢动脉血运压力大于子宫动脉卵巢支血运压力,血液流动方向从卵巢动脉通过侧支向
子宫供血区,此时可缓慢通过导管7推注药剂,当看到有部分药剂通过导管7进入子宫动脉卵巢支时,暂停推注,使卵巢动脉的血流将药剂冲入子宫供血区,充分利用血液流动的冲刷作用,将药剂靶向性地分布于子宫肌壁血管网。
[0029]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由于具有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为了便于医护人员识别,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对应的子宫动脉位置,上述支撑架8上端设有第一标记凸起12,上述第一标记凸起12位于第一腔体3的穿刺口10两侧,上述支撑架8上端设有第二标记凸起13,上述第二标记凸起13位于第二腔体4的穿刺口10两侧。
[0030]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该结构用于子宫动脉灌注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港体(1),所述港体(1)中设有隔断片(2),所述隔断片(2)用于分割港体(1)内腔,所述隔断片(2)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所述港体(1)侧壁设有第一连接套管(5)和第二连接套管(6),所述第一连接套管(5)连通第一腔体(3),所述第二连接套管(6)连通第二腔体(4);所述第一连接套管(5)和第二连接套管(6)上均设有导管(7),所述导管(7)用于连接子宫两侧的动脉血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港体(1)包括支撑架(8),所述隔断片(2)置于支撑架(8)上,所述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中设有硅胶填充物(9),所述硅胶填充物(9)中空,所述硅胶填充物(9)抵触隔断片(2),所述第一连接套管(5)连通第一腔体(3)中的硅胶填充物(9)内腔,所述第二连接套管(6)连通第二腔体(4)中的硅胶填充物(9)内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晨皓叶鹏飞郭应坤徐蓉许华燕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