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354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包括设置在道路之间的绿化带雨水回收结构,绿化带雨水回收结构包括设置在道路之间的绿化带、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绿化带与道路之间的雨水过滤机构和设置在所述绿化带底部的蓄水箱;雨水过滤机构包括两个L型挡板,两个L型挡板之间设置有撑板,撑板底部设置有雨水净化层,撑板顶部设置有多个集泥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合理,通过设置的雨水过滤机构进行净化雨水,防止雨水携带的泥沙堵塞造成洪涝现象,通过设置的蓄水箱可进行回收储存大量雨水,通过在蓄水箱顶部设置的多个过滤水管,避免利用雨水浇灌时因下渗造成二次浪费,间接的可实现部分雨水循环使用,便于推广使用。推广使用。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海绵城市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利用海绵城市的渗蓄结构可以实现对城市道路雨水的及时处理,并将蓄水提供给道路上的绿化带。
[0003]现有的海绵城市绿化带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一种是直接使道路雨水径流至绿化带中,雨水蓄集在绿化带种植土层上,然后通过下渗蓄集在蓄集装置中,浇灌绿化带时通过灌溉系统再次利用;另一种是设置进水口,先将雨水蓄集在蓄集装置中,在通过灌溉系统再次利用。
[0004]第一种绿化带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采用雨水下渗的收集方式,在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雨季时间少,且雨季降雨集中、降雨量大的条件下,雨水下渗速度满足不了降雨量,蓄集雨水量将大幅度降低,造成大量雨水进入市政雨水管网导致水资源浪费;第二种绿化带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通过雨水口直接蓄集雨水,在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雨季降雨时,雨水会携带大量沙石、道路污染物等垃圾堵塞进水口,进水口清淤困难,严重时会导致发生积涝,且由于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旱季时间长、空气干燥、温度高的问题,在旱季通过灌溉系统再次利用时,水分蒸发和下渗导致雨水资源二次浪费,无法形成部分雨水的循环利用;因此在西北半干旱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一种适用于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设计新颖合理,通过设置的雨水过滤机构进行净化雨水,防止雨水携带的泥沙堵塞造成洪涝现象,通过设置的蓄水箱可进行回收储存大量雨水,通过在蓄水箱顶部设置的多个过滤水管,避免利用雨水浇灌时因下渗造成二次浪费,间接的可实现部分雨水循环使用,便于推广使用。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道路之间的绿化带雨水回收结构,所述绿化带雨水回收结构包括设置在道路之间的绿化带、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绿化带与道路之间的雨水过滤机构和设置在所述绿化带底部的蓄水箱,所述雨水过滤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蓄水箱顶部的L 型挡板、设置在两个所述L型挡板之间的撑板和设置在撑板的底部的雨水净化层,所述撑板上开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撑板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沿所述道路延伸方向布设的集泥框,所述集泥框位于两个L型挡板之间,所述集泥框包括底板和两个分别设
置在底板前后两侧的槽壁、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底板左右两侧的金属滤网;所述绿化带包括设置在蓄水箱顶部的砾石层和设置在砾石层上部的种植土层,所述砾石层和种植土层之间设置有透水土工布;所述蓄水箱的顶板上设置有多个滤水管,多个所述滤水管均和顶板相互连通。
[0007]上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中沿道路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有浇灌机构;每个所述浇灌机构均包括设置在顶部的安装箱体、安装箱体内部的抽水泵和与抽水泵的入口端连接的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穿过安装箱体并伸入至蓄水箱底部,所述抽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有喷淋管网,所述安装箱体嵌设在砾石层和种植土层中。
[0008]上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道路的L型挡板上设置有多个开孔路沿石,L型挡板和多个开孔路沿石均沿道路延伸方向布设。
[0009]上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泥框的顶部设置有水篦子,所述水篦子的顶部和L型挡板的顶部相齐平;所述集泥框的两个槽壁之间设置有提拉杆,两个所述槽壁顶部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水篦子的L型槽口,所述金属滤网固定在两侧槽壁上,所述金属滤网的顶部和所述L型槽口的槽底相平齐。
[0010]上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挡板的顶部和道路顶部平齐且高于种植土层。
[0011]上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净化层为陶粒层。
[0012]上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蓄水箱的一侧且沿蓄水箱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溢流管,多个所述溢流管均和市政雨水管连通。
[0013]上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管上设置有多个滤水孔。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在雨水过滤机构内部的集泥框和陶粒,集泥框过滤雨水携带的泥沙,且集泥框可进行提拉便于清理,防止因堵塞造成的洪涝现象,陶粒可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质,便于推广使用。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蓄水箱能够进行大体积的雨水回收,可靠稳定,使用效果好。
[0017]3、本技术设计新颖合理,通过在蓄水箱顶部设置的多个过滤水管,避免利用雨水浇灌时因下渗造成二次浪费,间接的可实现部分雨水循环使用,便于推广使用。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设计新颖合理,通过设置的雨水过滤机构进行净化雨水,防止雨水携带的泥沙堵塞造成洪涝现象,通过设置的蓄水箱可进行回收储存大量雨水,通过在蓄水箱顶部设置的多个过滤水管,避免利用雨水浇灌时因下渗造成二次浪费,间接的可实现部分雨水循环使用,便于推广使用。
[001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本的A

A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本的B

B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集泥框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道路;
ꢀꢀꢀꢀꢀꢀꢀꢀꢀꢀꢀꢀꢀꢀ
2—蓄水箱;
ꢀꢀꢀꢀꢀꢀꢀꢀꢀꢀꢀꢀ2‑
1—顶板;
[0026]2‑
2—过滤水管;
ꢀꢀꢀꢀꢀꢀꢀꢀ
3—开孔路沿石;
ꢀꢀꢀꢀꢀꢀꢀꢀ
4—L型挡板;
[0027]5—撑板;
ꢀꢀꢀꢀꢀꢀꢀꢀꢀꢀꢀꢀꢀꢀ
6—雨水净化层;
ꢀꢀꢀꢀꢀꢀꢀꢀ
7—集泥框;
[0028]7‑
1—底板;
ꢀꢀꢀꢀꢀꢀꢀꢀꢀꢀꢀꢀ7‑
2—槽壁;
ꢀꢀꢀꢀꢀꢀꢀꢀꢀꢀꢀꢀ7‑
3—金属滤网;
[0029]7‑
4—提拉杆;
ꢀꢀꢀꢀꢀꢀꢀꢀꢀꢀ
8—水篦子;
ꢀꢀꢀꢀꢀꢀꢀꢀꢀꢀꢀꢀ
9—砾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道路(1)之间的绿化带雨水回收结构,所述绿化带雨水回收结构包括设置在道路(1)之间的绿化带、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绿化带与道路(1)之间的雨水过滤机构和设置在所述绿化带底部的蓄水箱(2),所述雨水过滤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蓄水箱(2)顶部的L型挡板(4)、设置在两个所述L型挡板(4)之间的撑板(5)和设置在撑板(5)的底部的雨水净化层(6),所述撑板(5)上开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撑板(5)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沿所述道路(1)延伸方向布设的集泥框(7),所述集泥框(7)位于两个L型挡板(4)之间,所述集泥框(7)包括底板(7

1)和两个分别设置在底板(7

1)前后两侧的槽壁(7

2)、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底板(7

1)左右两侧的金属滤网(7

3);所述绿化带包括设置在蓄水箱(2)顶部的砾石层(9)和设置在砾石层(9)上部的种植土层(10),所述砾石层(9)和种植土层(10)之间设置有透水土工布;所述蓄水箱(2)的顶板(2

1)上设置有多个滤水管(2

2),多个所述滤水管(2

2)均和顶板(2

1)相互连通。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中沿道路(1)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有浇灌机构;每个所述浇灌机构均包括设置在蓄水箱(2)顶部的安装箱体(11)、安装箱体(11)内部的抽水泵(12)和与抽水泵(12)的入口端连接的抽水管(13),所述抽水管(13)穿过安装箱体(11)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崇晖刘怡俱军鹏云鹏张洪洲吴洁解昕林新华张国禄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