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物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339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微镜物镜,包括: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群(T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T2)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T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群(T1)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群(T1)至少包含一枚单透镜和一个胶合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群(T2)至少包含两个胶合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群(T3)至少包含两枚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显微镜物镜的物方数值孔径最高可达1.5,视场数最大可达30mm,具有400nm~1000nm波段色差校正且保证良好的荧光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微镜物镜


[0001]本技术涉及显微镜
,尤其涉及一种显微镜物镜。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生命科学、工业领域对于观察分辨能力和成像速度要求的提升,显微镜物镜的发展趋势是视场更大和孔径(NA)更大。显微镜物镜实现大数值孔径复消色差的同时,需要保证其荧光性能良好,并且结构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对大数值孔径显微镜物镜投入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有常用的复消色差物镜成像系统的校正波段为可见光436nm~656nm,数值孔径为0.1~1.4。随着生命科学、工业领域在观察分辨能力、成像速度、大视场观测和观测特殊样本等要求的日益提升,对于物镜的使用波段、数值孔径和观测视场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微镜物镜,数值孔径最高可达1.5,视场数最大可30mm,具有400nm~1000nm波段色差校正且保证良好的荧光性能。
[0004]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显微镜物镜,包括: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
[0005]所述第一透镜群至少包含一枚单透镜和一个胶合镜组;
[0006]所述第二透镜群至少包含两个胶合镜组;
[0007]所述第三透镜群至少包含两枚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一透镜群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一胶合镜组和第二胶合镜组,
[0009]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胶合镜组具有正光焦度;
[0010]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一胶合镜组具有负光焦度。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胶合镜组由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胶合组成,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0012]所述第二胶合镜组由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胶合组成,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一透镜为凸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双凹透镜。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二透镜群依次包括第三胶合镜组和第四胶合镜组,
[0015]所述第三胶合镜组由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胶合组成;
[0016]所述第四胶合镜组由第十透镜、第十一透镜和第十二透镜胶合组成。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七透镜、所述第九透镜和所述第十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0018]所述第八透镜、所述第十透镜和所述第十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八透镜、所述第十透镜和所述第十二透镜采用低色散材料。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三透镜群依次包括第十三透镜、第十四透镜和第十五透镜,所述第十三透镜、所述第十四透镜和所述第十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十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
[0022]所述第十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平面,像侧面为超半球面。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一透镜群依次包括第一胶合镜组、第三透镜、第二胶合镜组和第六透镜,
[0024]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002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胶合镜组由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胶合组成,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0026]所述第二胶合镜组由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胶合组成,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002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002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二透镜群依次包括第三胶合镜组、第四胶合镜组和第五胶合镜组,
[0029]所述第三胶合镜组由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胶合组成;
[0030]所述第四胶合镜组由第九透镜、第十透镜和第十一透镜胶合组成;
[0031]所述第五胶合镜组由第十二透镜、第十三透镜和第十四透镜胶合组成。
[003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七透镜、所述第十二透镜和所述第十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0033]所述第八透镜和所述第十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0034]所述第九透镜、所述第十透镜和所述第十一透镜中有两枚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一枚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003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四胶合镜组中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和所述第十三透镜均采用低色散材料。
[003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八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003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三透镜群依次包括第十五透镜、第十六透镜和第六胶合镜组,
[0038]所述第六胶合镜组由第十七透镜和第十八透镜胶合组成。
[003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十五透镜、所述第十六透镜、所述第十七透镜和所述第十八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004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十五透镜和所
述第十六透镜为双凸透镜;
[0041]所述第十七透镜为超半球透镜;
[0042]所述第十八透镜为平凸透镜。
[004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一透镜群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一胶合镜组,
[0044]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0045]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004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一透镜为凸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双凹透镜。
[004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胶合镜组由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胶合组成,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004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004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二透镜群依次包括第二胶合镜组、第三胶合镜组和第四胶合镜组,
[0050]所述第二胶合镜组由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胶合组成;
[0051]所述第三胶合镜组由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胶合组成;
[0052]所述第四胶合镜组由第十透镜、第十一透镜和第十二透镜胶合组成。
[005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十透镜和所述第十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微镜物镜,包括: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群(T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T2)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T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群(T1)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群(T1)至少包含一枚单透镜和一个胶合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群(T2)至少包含两个胶合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群(T3)至少包含两枚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一透镜群(T1)依次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一胶合镜组(G1)和第二胶合镜组(G2),所述第一透镜(1)和所述第二胶合镜组(G2)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2)和所述第一胶合镜组(G1)具有负光焦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合镜组(G1)由第三透镜(3)和第四透镜(4)胶合组成,所述第三透镜(3)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4)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胶合镜组(G2)由第五透镜(5)和第六透镜(6)胶合组成,所述第五透镜(5)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6)具有正光焦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一透镜(1)为凸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2)为双凹透镜。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二透镜群(T2)依次包括第三胶合镜组(G3)和第四胶合镜组(G4),所述第三胶合镜组(G3)由第七透镜(7)、第八透镜(8)和第九透镜(9)胶合组成;所述第四胶合镜组(G4)由第十透镜(10)、第十一透镜(11)和第十二透镜(12)胶合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7)、所述第九透镜(9)和所述第十一透镜(11)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八透镜(8)、所述第十透镜(10)和所述第十二透镜(12)具有正光焦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透镜(8)、所述第十透镜(10)和所述第十二透镜(12)采用低色散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三透镜群(T3)依次包括第十三透镜(13)、第十四透镜(14)和第十五透镜(15),所述第十三透镜(13)、所述第十四透镜(14)和所述第十五透镜(15)具有正光焦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四透镜(14)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十五透镜(15)的物侧面为平面,像侧面为超半球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一透镜群(T1)依次包括第一胶合镜组(G1)、第三透镜(3)、第二胶合镜组(G2)和第六透镜(6),所述第三透镜(3)和所述第六透镜(6)具有负光焦度。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合镜组(G1)由第一透
镜(1)和第二透镜(2)胶合组成,所述第一透镜(1)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2)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胶合镜组(G2)由第四透镜(4)和第五透镜(5)胶合组成,所述第四透镜(4)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5)具有正光焦度。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的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4)的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为凸面。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二透镜群(T2)依次包括第三胶合镜组(G3)、第四胶合镜组(G4)和第五胶合镜组(G5),所述第三胶合镜组(G3)由第七透镜(7)和第八透镜(8)胶合组成;所述第四胶合镜组(G4)由第九透镜(9)、第十透镜(10)和第十一透镜(11)胶合组成;所述第五胶合镜组(G5)由第十二透镜(12)、第十三透镜(13)和第十四透镜(14)胶合组成。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7)、所述第十二透镜(12)和所述第十四透镜(14)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八透镜(8)和所述第十三透镜(13)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九透镜(9)、所述第十透镜(10)和所述第十一透镜(11)中有两枚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一枚透镜具有负光焦度。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胶合镜组(G4)中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和所述第十三透镜(13)均采用低色散材料。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透镜(8)为双凸透镜,所述第七透镜(7)的像侧面为凸面。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三透镜群(T3)依次包括第十五透镜(15)、第十六透镜(16)和第六胶合镜组(G6),所述第六胶合镜组(G6)由第十七透镜(17)和第十八透镜(18)胶合组成。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五透镜(15)、所述第十六透镜(16)、所述第十七透镜(17)和所述第十八透镜(18)具有正光焦度。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十五透镜(15)和所述第十六透镜(16)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十七透镜(17)为超半球透镜;所述第十八透镜(18)为平凸透镜。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一透镜群(T1)依次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和第一胶合镜组(G1),所述第一透镜(1)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2)具有负光焦度。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一透镜(1)为凸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2)为双凹透镜。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合镜组(G1)由第三透镜(3)和第四透镜(4)胶合组成,所述第三透镜(3)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4)具有正
光焦度。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3)的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为凸面。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所述第二透镜群(T2)依次包括第二胶合镜组(G2)、第三胶合镜组(G3)和第四胶合镜组(G4),所述第二胶合镜组(G2)由第五透镜(5)和第六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森虎李伸朋崔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