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线的多重冷却低应力退火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328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退火处理装置领域,公开了铜线的多重冷却低应力退火处理装置,包括退火处理装置主体、调节机构、传动机构和辅助机构,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内部中央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内部通过辅助机构依次设置为退火腔、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所述退火腔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使用时,将铜线放置在固定座内部,通过第设置的调节机构,实现铜线自转的同时公转,受热更加均匀。同时通过第二电机输出端转动带动转动板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电机在第二弧形滑槽内部滑动,穿过第一冷却腔最后进入第二冷却腔内部,多层冷却消除应力效果更佳,使用更加便捷。使用更加便捷。使用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铜线的多重冷却低应力退火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退火处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铜线的多重冷却低应力退火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铜线生产的过程中,为消除铜线应力,应对铜线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可以消除铜线内部残余应力,增强铜线强度。但是现有的退火处理装置,内部退火处理直接将铜线防止在退火箱内部,铜线无法均匀受热,且退火后直接将铜线收拾起来,直接降温,容易导致铜线内部应力消除不够充分。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铜线的多重冷却低应力退火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铜线的多重冷却低应力退火处理装置,通过设置的调节机构带动铜线自转的同时公转,受热均匀,且设置多重冷却,使得应力消除更加充分。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铜线的多重冷却低应力退火处理装置,包括退火处理装置主体、调节机构、传动机构和辅助机构,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内部中央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内部通过辅助机构依次设置为退火腔、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所述退火腔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
[0006]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盒,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的底部内部滑动连接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顶部固定安装有齿盘座,所述安装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贯穿齿盘座底部且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齿盘座底部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弧形滑槽,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内部等距滑动连接呕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齿盘座和第一齿轮均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转动杆远离齿盘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
[0007]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内部靠近调节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带动安装盒滑动;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铜线放置在固定座内部,通过第一电机输出端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跟随转动,由于第二齿轮和齿盘座之间啮合连接,带动转动杆转动的同时在第一弧形滑槽内部滑动,实现铜线自转的同时公转,受热更加均匀。
[0009]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底部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底部靠近转动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弧形滑槽,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延伸至转动槽内部且固定安装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与安装盒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盒位于第二
弧形滑槽内部且与第二弧形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板与第二电机滑动连接;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电机输出端转动带动转动板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电机在第二弧形滑槽内部滑动,穿过第一冷却腔最后进入第二冷却腔内部,使用更加便捷。
[0011]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固定柱与退火处理装置主体内壁之间等距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顶部靠近安装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安装板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延伸至安装槽内部固定安装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安装槽滑动连接;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动伸缩杆输出端带动滑动板在安装槽内部滑动,使得滑动板底部与退火处理装置主体底壁相接触,将退火处理装置主体分割成退火腔、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使用更加方便。
[0013]进一步地,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顶部的内部且靠近第一冷却腔固定安装有安装网,所述安装网靠近第一冷却腔的一侧等距设置有风扇,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顶部的内部且靠近第二冷却腔固定安装有固定网,所述固定网靠近第二冷却腔的一侧设置有冷风机;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冷却腔、安装网和风扇对退火后的铜线进行初步冷却;通过设置的第二冷却腔、冷风机和固定网,进一步对铜线冷却,多层冷却消除应力效果更佳。
[0015]进一步地,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安装盒、第二电机、电动伸缩杆、风扇和冷风机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使用更加智能方便。
[0017]进一步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的表面且靠近退火腔和第二冷却腔的一侧均设置有箱门;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箱门,便于放入和取出铜线。
[0019]进一步地,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0021]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1、本技术中,使用时,将铜线放置在固定座内部,通过第一电机输出端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跟随转动,由于第二齿轮和齿盘座之间啮合连接,带动转动杆转动的同时在第一弧形滑槽内部滑动,实现铜线自转的同时公转,受热更加均匀。
[0023]2、本技术中,通过第二电机输出端转动带动转动板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电机在第二弧形滑槽内部滑动,穿过第一冷却腔最后进入第二冷却腔内部,多层冷却消除应力效果更佳,使用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铜线的多重冷却低应力退火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铜线的多重冷却低应力退火处理装置的正视剖面图;
[002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铜线的多重冷却低应力退火处理装置的俯视剖面图;
[0027]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铜线的多重冷却低应力退火处理装置的仰视剖面图。
[0028]图例说明:
[0029]1、退火处理装置主体;2、固定柱;3、退火腔;4、第一冷却腔;5、调节机构;51、安装盒;52、第一电机;53、转动轴;54、齿盘座;55、第一齿轮;56、第二齿轮;57、转动杆;58、第一弧形滑槽;59、固定座;6、传动机构;61、第二电机;62、转动槽;63、第二弧形滑槽;64、转动板;7、第二冷却腔;8、辅助机构;81、安装板;82、安装槽;83、电动伸缩杆;84、滑动板;9、安装网;10、风扇;11、冷风机;12、固定网;13、箱门;14、控制面板;15、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铜线的多重冷却低应力退火处理装置,包括退火处理装置主体1、调节机构5、传动机构6和辅助机构8,退火处理装置主体1内部中央固定安装有固定柱2,退火处理装置主体1内部通过辅助机构8依次设置为退火腔3、第一冷却腔4和第二冷却腔7,退火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铜线的多重冷却低应力退火处理装置,包括退火处理装置主体(1)、调节机构(5)、传动机构(6)和辅助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1)内部中央固定安装有固定柱(2),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1)内部通过辅助机构(8)依次设置为退火腔(3)、第一冷却腔(4)和第二冷却腔(7),所述退火腔(3)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安装盒(51),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1)的底部内部滑动连接有安装盒(51),所述安装盒(51)顶部固定安装有齿盘座(54),所述安装盒(5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2),所述第一电机(52)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轴(53),所述转动轴(53)的一端贯穿齿盘座(54)底部且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55),所述齿盘座(54)底部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弧形滑槽(58),所述第一弧形滑槽(58)内部等距滑动连接呕转动杆(57),所述转动杆(57)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56),所述齿盘座(54)和第一齿轮(55)均与第二齿轮(56)啮合连接,所述转动杆(57)远离齿盘座(5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59);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1)内部靠近调节机构(5)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机构(6),所述传动机构(6)用于带动安装盒(51)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线的多重冷却低应力退火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6)包括第二电机(61),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61),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1)底部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62),所述退火处理装置主体(1)底部靠近转动槽(6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弧形滑槽(63),所述第二电机(61)输出端延伸至转动槽(62)内部且固定安装有转动板(64),所述转动板(64)远离第二电机(6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惠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友惠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