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内衣机的导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3247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针织内衣机的导纱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固定架、固定块、连接板、固定孔、螺丝孔、紧固螺栓、前导纱轮、后导纱轮和涨紧轮。本装置使用紧固螺栓将固定块固定在连接板上,能够实现固定架和连接板的快速分离,前导纱轮、涨紧轮和后导纱轮分别通过第一螺母、第四螺母和第三螺母安装在固定架上,能够快速拆卸,便于维修;装置中设置的引导嘴能够引导纱线进入前导纱轮上,确保纱线进入的位置固定,为导纱后续操作提供基础,设置的导出嘴在纱线从后导纱轮上移动出来的时候,确保纱线出去的位置固定,实现纱线有序的进入织布机。机。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内衣机的导纱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纺织领域,涉及一种针织内衣机的导纱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手工纺织工具,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安全气囊和窗帘地毯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0003]在生产针织内衣的时候,通过针织内衣机进行布料纺织,纺织机在成捆的纱线经过导纱装置,被整理导出,进入纺织机,纱线容易缠绕在导纱装置的纱轮上,造成卡滞而不能工作,而且导纱装置通常为固定式结构,具有难以拆卸,维修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滑动安装于连接板中部的开口处,所述固定块通过紧固螺栓固定于连接板,所述固定架上部的前端安装有前导纱轮,所述固定架中部的下端安装有涨紧轮,所述固定架中部的上端安装有后导纱轮,所述前导纱轮上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前支架,所述前支架下端安装有引导嘴,所述后导纱轮上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后支架,所述后支架下端安装有导出嘴。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的外端设置有螺丝孔,所述连接板的外侧中部设置有固定孔。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导纱轮包括前N型板,所述前N型板内侧的下端转动安装有前引导轮,所述前N型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侧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圈,所述第一支撑柱通过第一螺母安装于固定架上部的前端,所述第一固定圈与固定架内侧贴紧。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涨紧轮包括U型板,所述U型板内侧的上端转动安装有顶紧轮,所述U型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通过第二螺母安装于L型板,所述活动柱外侧安装有弹簧,所述L型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外侧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二支撑柱通过第三螺母安装于固定架中部的下端,所述第二固定圈与固定架内侧贴紧。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导纱轮包括后N型板,所述后N型板内侧的下端转动安装有后引导轮,所述后N型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的外侧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圈,所述第三支撑柱通过第四螺母安装于固定架中部的上端,所述第三固定圈与固定架内侧贴紧。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引导嘴内侧的边角设置为圆弧角。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出嘴内侧的边角设置为圆弧角。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引导轮中部的外侧设置有前引导道。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紧轮中部的外侧设置有中引导道。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引导轮中部的外侧设置有后引导道。
[0014]本技术的一种针织内衣机的导纱装置有益效果:本装置使用紧固螺栓将固定块固定在连接板上,能够实现固定架和连接板的快速分离,前导纱轮、涨紧轮和后导纱轮分别通过第一螺母、第四螺母和第三螺母安装在固定架上,能够快速拆卸,便于维修;
[0015]装置中设置的引导嘴能够引导纱线进入前导纱轮上,确保纱线进入的位置固定,为导纱后续操作提供基础,设置的导出嘴在纱线从后导纱轮上移动出来的时候,确保纱线出去的位置固定,实现纱线有序的进入织布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一种针织内衣机的导纱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17]图2为本实用一种针织内衣机的导纱装置的前导纱轮结构图;
[0018]图3为本实用一种针织内衣机的导纱装置的涨紧轮结构图;
[0019]图4为本实用一种针织内衣机的导纱装置的后导纱轮的结构图;
[0020]图中:1

固定架、2

固定块、3

连接板、301

固定孔、302

螺丝孔、4

紧固螺栓、5

前导纱轮、501

前N型板、502

第一支撑柱、503

第一固定圈、504

第一螺母、505

前引导轮、506

前引导道、507

前支架、508

引导嘴、6

后导纱轮、601

后N型板、602

后引导轮、603

后引导道、604

后支架、605

导出嘴、606

第三支撑柱、607

第三固定圈、608

第四螺母、7

涨紧轮、701

U型板、702

顶紧轮、703

中引导道、704

活动柱、705

弹簧、706

第二螺母、707

L型板、708

第二支撑柱、709

第二固定圈、710

第三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织内衣机的导纱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滑动安装于连接板3中部的开口处,所述固定块2通过紧固螺栓4固定于连接板3,所述固定架1上部的前端安装有前导纱轮5,所述固定架1中部的下端安装有涨紧轮7,所述固定架1中部的上端安装有后导纱轮6,所述前导纱轮5上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前支架507,所述前支架507下端安装有引导嘴508,所述后导纱轮6上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后支架604,所述后支架604下端安装有导出嘴605,本装置使用紧固螺栓4将固定块2固定在连接板3上,能够实现固定架和连接板的快速分离,前导纱轮5、涨紧轮7和后导纱轮6分别通过第一螺母504、第四螺母608和第三螺母710安装在固定架1上,能够快速拆卸,便于维修;装置中设置的引导嘴508能够引导纱线进入前导纱轮5上,确保纱线进入的位置固定,为导纱后续操作提供基础,设置的导出嘴605在纱线从后导纱轮6上移动出来的时候,确保纱线出去的位置固定,实现纱线有序的进入织布机。
[0022]所述连接板3的外端设置有螺丝孔302,所述连接板3的外侧中部设置有固定孔301,通过在螺丝孔302安装螺栓,将连接板3固定在织布机的机体外侧,通过在固定孔301内啮合安装紧固螺栓4,将固定块固定在连接板3上。
[0023]所述前导纱轮5包括前N型板5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内衣机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滑动安装于连接板(3)中部的开口处,所述固定块(2)通过紧固螺栓(4)固定于连接板(3),所述固定架(1)上部的前端安装有前导纱轮(5),所述固定架(1)中部的下端安装有涨紧轮(7),所述固定架(1)中部的上端安装有后导纱轮(6),所述前导纱轮(5)上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前支架(507),所述前支架(507)下端安装有引导嘴(508),所述后导纱轮(6)上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后支架(604),所述后支架(604)下端安装有导出嘴(6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内衣机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的外端设置有螺丝孔(302),所述连接板(3)的外侧中部设置有固定孔(3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内衣机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纱轮(5)包括前N型板(501),所述前N型板(501)内侧的下端转动安装有前引导轮(505),所述前N型板(50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一支撑柱(502),所述第一支撑柱(502)的外侧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圈(503),所述第一支撑柱(502)通过第一螺母(504)安装于固定架(1)上部的前端,所述第一固定圈(503)与固定架(1)内侧贴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内衣机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轮(7)包括U型板(701),所述U型板(701)内侧的上端转动安装有顶紧轮(702),所述U型板(70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活动柱(704),所述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强郑岱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曼娜内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