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焦马达以及摄像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316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43
本申请提出一种对焦马达以及摄像模组,其中,对焦马达包括电容组件、定子部件以及动子部件。第一极板设于动子部件,第二极板设于定子部件;或者,第一极板设于定子部件,第二极板设于动子部件;镜头设于动子部件。电容组件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第一极板包括第一平面壁,第二极板包括与第一平面壁相对且呈夹角地设置的第二平面壁;第二平面壁在第一平面壁所在平面形成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平面上,且该部分的面积为S;第二平面壁和第一平面壁的最短距离为D;动子部件驱使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在动子部件的移动方向上发生保持S不变而D持续变化的相对移动。处理单元通过实时获取电容变化信号来实现较为精准地实时获取镜头位置信息。位置信息。位置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焦马达以及摄像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拍摄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对焦马达以及摄像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对焦马达一般应用于拍摄设备中,其可驱动镜头移动,以实现镜头对焦。为了实现精准快速地对焦,对焦马达的处理单元在镜头移动过程中需要实时采集镜头的位置信息,当镜头位置信息达到预设值时,对焦马达停止驱动镜头移动,此时镜头位于对焦位置。传统的对焦马达一般采用霍尔传感器来实时获取镜头位置信息,然而霍尔传感器其零件较多,结构较为复杂,这样会增加对焦马达的装配难度。
[0003]为了简化对焦马达的结构,现在也有部分厂商采用可相对移动的电极板来作为感应镜头位置的组件,其原理为:两个电极板相对移动过程中,两个电极板正对的面积发生持续变化,这样使两个电极板之间的电容发生持续变化,电容变化过程对应着镜头位置变化过程。借由这样的方式可以通过实时电容数值来判断镜头的实时位置。然而,在这样的方案中,两电极板正对面积的变化速度较快,不利于精准有效地获取镜头位置信息。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精准有效地获取镜头实时位置信息的对焦马达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对焦马达以及摄像模组,其有必要提供一种可精准有效地获取镜头实时位置信息的对焦马达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对焦马达,其应用于摄像模组,其包括电容组件、处理单元、定子部件、动子部件以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驱动动子部件相对定子部件作直线往复移动;处理单元控制驱动组件工作;电容组件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分别与处理单元电连接;第一极板包括第一平面壁,第二极板包括与第一平面壁相对且呈夹角地设置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在第一平面壁所在平面形成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平面壁上,且该部分的面积为S;第二侧壁和第一平面壁的最短距离为D;借由动子部件可驱使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在动子部件的移动方向上发生保持S不变而D持续变化的相对移动。
[0007]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壁平行于动子部件的移动方向;第一平面壁在动子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平面壁在动子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的长度。
[0008]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极板设于动子部件,第二极板设于定子部件,借由动子部驱使第一极板相对于第二极板进行移动。
[0009]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极板设于定子部件,第二极板设于动子部件,借由动子部驱使第二极板相对于第一极板进行移动。
[0010]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壁为第二平面壁。
[0011]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壁为曲面壁。
[0012]在一实施方式中,电容组件的配置数量为多个,各电容组件围绕定子部件设置。
[0013]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壳体、镜头以及上述的对焦马达;定子部件设于壳体内,动子部件可移动地设于壳体内,镜头设于动子部件。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申请的电容组件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第一极板包括第一平面壁,第二极板包括与第一平面壁相对且呈夹角地设置的第二平面壁。第二平面壁在第一平面壁所在平面形成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平面壁上,且该部分的面积为S。第二平面壁和第一平面壁的距离为D。借由动子部件驱使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在动子部件的移动方向上发生保持S不变而D持续变化的相对移动,在该移动过程中,因为S保持不变,所以D变化过程对应着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之间的电容变化过程,电容变化过程对应着动子部件的移动过程,处理单元可以通过实时获取电容变化信号来获取动子部件实时的位置信息。由于动子部件用于运载镜头,因而处理单元最终可通过实时获取电容变化信号来实时获取镜头的位置信息。由于本申请的第一平面壁和第二平面壁呈夹角设置,第一平面壁和第二平面壁发生相对移动时,第一平面壁和第二平面壁的距离变化较为缓慢,有利于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时获取第一平面壁和第二平面壁之间的电容变化信息,从而精准有效地获取镜头的位置信息。
附图说明
[00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在没有装配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平面壁在第一平面壁所在平面上形成投影的位置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平面壁在第一平面壁所在平面上形成投影的位置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平面壁在第一平面壁所在平面上形成投影的位置示意图;
[002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极板、第二极板、马达载体以及竖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6]附图标注说明:
[0027]10、摄像模组;
[0028]20、壳体;
[0029]30、镜头;
[0030]41、底板;411、竖板;4111、第二装配槽;412、连接柱;42、马达载体;421、第一装配槽;43、马达支架;44、上弹片;45、下弹片;
[0031]50、处理单元;
[0032]60、磁铁;
[0033]70、第一极板;71、第一平面壁;
[0034]80、第二极板;81、第二平面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36]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摄像模组10,其可用于拍摄设备,例如手机、无人机、单反相机等。摄像模组10包括壳体20、镜头30以及对焦马达。壳体20的底侧敞开,壳体20的顶侧设有用以与镜头30配合的缺口。
[0037]请参阅图2和图3,对焦马达包括定子部件、动子部件、驱动组件、电容组件以及处理单元50。定子部件设于壳体20内,动子部件可移动地设于壳体20内,驱动组件驱动动子部件相对定子部件作直线往复移动,具体的,动子部件在图中的F方向上往复移动;镜头30设于动子部件,借由动子部件驱动镜头30移动。
[0038]具体的,定子部件包括底板41,底板41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竖板411;底板41固接于壳体20的底侧,竖板411位于壳体20内。动子部件包括马达支架43、马达载体42、上弹片44以及下弹片45。马达支架43设于壳体20内,马达支架43靠近底板41的一侧设有四个分布在马达支架43四个角落的支撑脚,马达支架43的支撑脚抵接底板41,马达支架43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焦马达,其应用于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组件、处理单元、定子部件、动子部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动子部件相对所述定子部件作直线往复移动;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工作;所述电容组件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分别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极板包括第一平面壁,所述第二极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平面壁相对且呈夹角地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一平面壁所在平面形成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壁上,且该部分的面积为S;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一平面壁的最短距离为D;所述第一极板设于所述动子部件,所述第二极板设于所述定子部件;或者,所述第一极板设于所述定子部件,所述第二极板设于所述动子部件;借由所述动子部件可驱使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在所述动子部件的移动方向上发生保持S不变而D持续变化的相对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壁在所述动子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动子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的长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为第二平面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咨木黄庆跃张帅帅崔桥军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